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是什么出身?黄宗羲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黄宗羲是什么出身?黄宗羲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86 更新时间:2024/2/18 4:04:08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开始考虑后事,而此时的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而此时的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儿子黄百家,要求自己死后要裸葬,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黄家包括社会贤达知道这件事后,全都懵了,完全无法接受这个要求。

所谓裸葬可不是不穿衣服埋葬,黄宗羲这里说的裸葬,是跟儒家最悠久的传统厚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儒家大礼

儒家从孔子那里就提倡厚葬,甚至后世还有人说,孔子是殡葬行业的祖师爷,甚至到了后来,儒士们垄断了殡葬行业,那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古人讲厚葬,是孝的一种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棺椁的层数,古人都是土葬,我们通常说的棺材是个统称,实际上里面的叫棺,外面的叫椁,最高等级的葬礼外面可以包七层椁,这是天子的规则。

诸侯大夫依次递减,丧礼可以说是儒家最看重的礼仪制度,没有之一,比结婚都要隆重得多,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点都不能错,错了的话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按照黄宗羲的级别,不说很多层吧,起码一棺一椁是要有的,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孩子自身的身份实力,他孩子是在清朝做官的,黄宗羲的棺椁本身也不会太寒酸。

古代的中国人,到了中年之后,都以有一副好棺椁为荣,这一点跟皇帝一继位就为自己修陵是一个道理,没什么不吉利的。

厚葬可以说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每一个奉行儒家伦理观的人,必须要做的,尽管早在孔子的时代,墨子就提出过反对厚葬,认为这实在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但这个制度之所以被保留下来,说明他本身所蕴含的正面价值是巨大的,对于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黄宗羲给儿子的一封信,像天被捅破了一层窟窿一样,黄宗羲明确表示,死后第二天就入土,这是反对“久丧”,《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就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以表示隆重。

“殓以时服”,下葬时只想和日常一样着装这是拒绝专门置办寿衣,反对“多为衣衾”,这些都是在提倡节俭,看起来也没什么,最惊世憾俗的就是表示,“安放石床,不用棺椁”。

这是完全抛弃了儒家礼法,这件事不但黄宗羲需要巨大的勇气,关键压力最大的还是他的孩子,要知道他的丧礼肯定是他儿子办的,如果真按照黄宗羲的遗嘱,这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说三道四。

黄宗羲这是老糊涂了吗,当然不是,他写这封信的时候,距离自己的死亡还有七年时间,这期间他的儿子动员所有力量来说服父亲,但最终黄宗羲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要裸葬,作为一代大儒的黄宗羲,最后这是要背离儒家了吗,为什么死之前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呢?

最后的抗争

黄宗羲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学传统为日后黄宗羲成为博学鸿儒打下了基础,年轻时代的黄宗羲颇有侠士风采。

他的父亲黄遵素被魏忠贤阉党迫害致死,崇祯上台之后,大力清除阉党及其余孽,当时有个阉党重要成员许显纯崔应元,在刑部受审。

黄宗羲出庭对证,没想到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把锥子刺向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掉了了他的许多胡须归祭父灵,这简直就是一名刺客的作风呀。

黄宗羲的行为被人称为“姚江黄孝子”,连崇祯皇帝感叹称其为“忠臣孤子”,正当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地进入崇祯朝,却发现没了阉党的朝廷依然是糟糕到一塌糊涂。

随着崇祯吊死在煤山,李自成最终兵败,大明江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轰然倒塌,直到南京城陷落,很多人都一时没有回过神来,一切来得实在太快了。

也因为南京陷落的快,本来阮大铖是要逮捕黄宗羲的,结果南明的弘光政权玩完了之后,黄宗羲回到家乡,组织义军,起兵抗清。

这一反从三十多岁,到五十岁,黄宗羲整个壮年全都贡献给了抗清事业,但说实话,自从弘光政权灭亡之后,全国性的代表明朝的政权已经没有了,各地的抗清运动,也很难从本质上动摇清朝的统治。

后期涌现出了很多原来的藩王打出抗清的大旗,黄宗羲跟随的是鲁王,但终究是寡不敌众,打游击的黄宗羲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抗清事业。

王经过一段萍漂,落脚于宁海以南、台州以东的健跳所,所是当时明朝的军事防御单位,似乎终于是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实际上这个地方紧靠大海。

清军来了,鲁王君臣就驾船逃入大海,黄宗羲的文字清楚地记录了当时的困境:

海泊中最苦于水,侵晨洗沐,不过一盏。舱大周身,穴而下,两人侧卧,仍盖所下之穴,无异处于棺中也。御舟稍大,名河船,其顶即为朝房(金銮殿),诸臣议事在焉。

苦涩中带着倔强,自嘲中带着不屈,而黄宗羲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居然还有过很奇特的任务,那就是去日本请求帮助,不知道这鲁王算不算是病急乱投医,但黄宗羲还是带着使命去了日本。

虽说是艰苦,但多少还是能谈出些眉目的,要不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当时留在日本负责出兵事宜的是一个叫黄孝卿的人,他在日本长崎可算是彻底丢了中国人的脸,你这可是来乞师的,没想到这家伙在长崎却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民风奢靡的时代,长崎更是如此,官方妓院就不计其数,这个黄孝卿是夜夜笙歌,流连忘返,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件事让当时的日本完全看不起这个人,出兵的事也就因此耽搁,前前后后黄宗羲一共去过三次日本乞师,但最终都因各种缘由未能成功。

乞师不成,黄宗羲回国后,返回故里,没有继续留在鲁王身边,而他的抗清事业也开始转入地下,成了一名自由战士。

他为反清的传递情报、营救抗清志士、替抗清武装筹措经费、策反清军将领……与他合作的,主要是钱谦益,两人联手做了许多事。

大约以1659年为标志,郑成功攻打南京而功亏一篑为标志,黄宗羲终于感觉无望,渐渐放弃努力,感觉一切都没了希望。

但记住一条,黄宗羲终其一生,都是没有在清朝做官的,后来很多人攻击黄宗羲,说他人品有问题,就凭这一条,足以证明黄宗羲的大节,历史一再证明,那些整天把大义挂在嘴边,叫得最凶的人,往往也是投降最厉害最彻底的,这方面东林党和复社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黄宗羲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

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

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最终黄宗羲把全部的经历,投入到了著书立说之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思考的源泉,写出了一系列震铄古今的作品,其思想深度,远超同时代甚至是近代之前所有的儒家知识分子。

裸葬之谜

黄宗羲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明代四位,万历、天、崇祯、弘光;清代二位,顺治、康熙,其人生跨度之大,经历之跌宕起伏,堪称史诗级人生。

黄宗羲最终选择裸葬,并非是在反对儒学,经过了深入长期的思考之后,黄宗羲希望获得的是解放和自由,回归到人的本真上去。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最出名的著作,在这里他放弃了华夷之辩,转向了更为直接的民本主义,讨论着国家人民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他当年的好友吕留良,最终和他反目,因为吕留良一直坚持反清,并认为黄宗羲是叛徒,因为黄宗羲曾经说过康熙是个好皇帝这样的话。

这里无意于讨论两个人的对错,但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曾严厉批评过黄宗羲,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作风,根本没有经历过绝望,奢谈抗争。

黄宗羲把大好年华都用在了抗清的事业上,并且亲自在鲁王身边待过,翻开南明史你就会发现,假如你是当时的反清义士,你也会感到绝望甚至是愤怒,南明的这些“皇帝”“王爷”们,全都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无谓的内斗上去,黄宗羲亲身经历过这些。

但他并没有像钱谦益那样,黄宗羲终生不做清朝的官,这一点已经说明了一切,在大节上,黄宗羲比钱谦益强上百倍。

当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决定祼葬时,他的心胸已迈过了许多沟壑,寻常之人站不到那样的高度,黄宗羲走出了两千多年的窠臼,裸葬就是他对人生最好的注脚和解释。

标签: 黄宗羲

更多文章

  • 七星灯借阳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七星灯

    《三国演义》相信不少人看过了,看过人都知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于是便点了七星灯为自己续命。在这一过程中,他指派了十个人守卫着七星灯,只要这七天内,七星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能增加自己的寿命。但是魏延却误认为魏军来到了,于是匆忙进账报信的时候将灯给扑灭了,于是诸葛亮续命失败,死在了帐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38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宣宗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

  • 历史上擒拿方腊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方腊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将。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宣和二年(1120)十月, 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而后起义军一度所向披靡,巅峰时期曾占领杭州,最后被朝廷镇压。在《水浒传》中,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曾砍断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单臂

  • 皇帝一般几天一次同房?皇帝同房又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同房

    最近不少人问这个皇帝同房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皇帝同房应该是有讲究的吧,因为古代皇帝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也都是有讲究的,这个同房当然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皇帝一般几天同一次房呢?还有皇帝同房的具体讲究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古代皇帝几天同一次房,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但

  • 古代婚礼中的“合卺礼”具体是什么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合卺礼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合卺礼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合卺礼是什么意思,其实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只要理解了古代婚礼习俗的一些讲究就清楚了,所以这个合卺礼到底是指的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下吧。1、合卺礼指的是什么合卺礼指的是“夫妻交杯同饮”,并不是什么夫妻将

  • 鲁班不姓鲁为什么叫”鲁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鲁班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曾有过一次文化上涌泉似的爆发期,这段时期史称为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等等。以孔子、孟子以及老子、墨子等一行人皆以各自的思想学派而享誉古今,在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以自身的发明创造而享誉古今,这个人就是鲁班大师了。鲁班出生的年月大概

  • 康有为在瑞典买下的康有为岛如今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有为

    我国的封建王朝中,清朝是最接近于现代的一个朝代,所以我们所见识到的清朝历史面貌也是非常清晰真实的。晚清时期的著名官员康有为,前期算的上是个英雄人物了,但是后期却因为变法的失败从一个有头有脸的上层阶级人物变成了大清国的一名逃犯。光绪皇帝被软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失去后台

  • 伏羲与女娲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两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伏羲

    伏羲与女娲的神话传说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了,这是咱们中国古代神话当中非常重要的两种人物,而且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人文始祖。伏羲与女娲不仅仅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建了华夏文明。在神话故事当中,女娲补天,拯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伏羲则是创建八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以及自然奥秘的新征程。可以说也正是因为伏羲与女娲

  • 开眼佛与闭眼佛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开眼佛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佛教的人非常非常的多。自从佛教在唐朝时期被引入到中国之后,就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国就成为了佛教信徒的人口大国。相信有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有看过或者听说过佛眨眼这回事吧,就是在烧香拜佛的时候,看见了佛祖对自己眨眼睛。那么佛眨眼到底预示着什么呢?开眼佛与闭眼佛又有什么区别呢?

  • 唐中宗李显为什么要纵容韦皇后偷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中宗

    武则天当皇帝更让妇女同胞们扬眉吐气。只是一些小人物也东施效颦,装模作样也捧心皱眉,只是,不但没有迷倒众生,反而让人大倒胃口。韦皇后就是这群头脑发热,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诸多女人中的一个。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之后,就积极谋划夺权,做出种种举动。而对于妻子的各种要求,唐中宗也无不应从。先是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