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能随意使用国库的钱吗 皇帝为什么还有自己的小金库

古代皇帝能随意使用国库的钱吗 皇帝为什么还有自己的小金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2/4 16:28:44

影视里常有这样的情节:皇帝龙颜大悦,开口就赏黄金万两,布匹五千,良田千顷。仿佛皇帝有无尽的钱可以挥霍,一些国人也以为然天下是皇帝的,钱还不是他的!可果真如此吗?非也。其实在2000多年前,皇室财政与政府财政就已有区分。

秦始皇统一天下,化家为国,在建立国家机构的时候,就注意政府和皇室的区分。汉承秦制,这两者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三公九卿里,就有大司农(起初叫治粟内史)和少府。大司农负责国家经济,财政主要来源于田赋租税,用于政府各项支出。少府管理皇家财政,主要来源山泽口赋等,用于皇帝以及皇室日常所耗。线索清楚,分工明确,皇室的私人花费不能从政府那边要,政府的支出也不应从皇室这边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图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可是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政府经济要触及,皇室所用更要经手。一手政府,一手私人,用起来难免就产生联系。汉武帝算是比较早遇上这种情形的。汉武帝好大喜功,热衷战事(一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打爽了收不了手,回头抄家伙的时候发现政府没啥钱了。在发现把自己的私房钱(少府)补上还不够后,汉武帝就去问盐铁商人要点钱。

可是盐铁商人缺心眼,跟汉武帝讲道理来,说已经缴税了(盐铁税收当时由少府负责),不给。汉武帝向来不惯人(参照司马迁),转手就把盐铁经营权要了回来,给大司农负责,政府经营,是为“盐铁官营”。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于政府财政与皇室财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十分清楚的。

图2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即汉武帝

此后此制度沿袭至唐宋。唐朝国力强盛,发生变化相对较少。到了宋代,宋太祖立国之初,考虑战事多要用钱,专门设立了“封桩库”,把每年多余的钱放到里面,有备无患(《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凡岁终用度之餘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饉之备。)法理上这还是属于国家财政。可创业者的头脑低估了富二代的浪,宋朝本身有钱,傻子放着一大堆银子不用,于是放着放着就放到了皇帝的腰包了(属于私人)。

政府这边的官员也不傻,打仗往大讲是为了国家大义,往小处想其实还是为了皇帝。皇帝家打仗,你作为一家之主不表示表示?!所以一到战事吃紧,国家财政紧张,官员就惦记起皇帝的私房钱。宋真宗就遇上很多次政府官员来借自己的私房钱,他看着不对头,这是要掏空的节奏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于是警告说别总惦记着我的钱,自己挣去!(切诫三司,毋得复有假贷)回头又威胁管私房钱的官员,禁止透露我的存折余额(内藏库专副以下,不得将库管钱帛数供报及于外传说,犯者处斩)。

至此,皇帝有多少钱,政府那边也不清楚了。但是宋真宗的接班人宋仁宗挺厚道,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有多次是直接从私房钱补贴国家财政,数目也不小,这是正面例子。可偏偏上来个搞艺术的宋徽宗,公私兼顾,皇家的政府的钱都给他倒腾得差不多,国家就差不多说再见了。

明朝皇帝吸取了宋朝的教训(政府问皇室要钱),于是反其道行之(皇室问政府要钱)。当然首先把钱紧紧藏在内库(自己手里),国库则在户部。明朝奇葩皇帝多,觉得国库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时不时就去敲诈一笔,据说最高敲诈纪录的一次是2400万。

除了敲诈政府财政,明朝皇帝还脑洞大开,自己创业搞创收:武宗朱厚照在后宫里开市场做买卖,自己做店长,赚钱存入内库(难以理解)。可在后宫毕竟市场小赚不了大钱,武宗就到宫外开皇店,放高利贷,收入巨大,但与民争利,终酿大患。

神宗朱翊钧赚钱后,喜欢在炕上数私房钱(地主老财)。钱赚了,却不舍得花,准确来说是不舍得为政府花钱,连打仗缺钱也不给:谕廷陈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神宗朱翊钧)。明朝中后期政治混乱黑暗,经济难续,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及至李自成、张献忠起,已经病入膏肓,再难自救。

到了清代,统治者再次吸取前朝的教训,建国之初就把自己的小金库充公了。需要用钱时,就从国库里面支出,每年十万两,支出来的钱由内务府管理,与户部保持独立。

清初皇帝也定下祖训不能伸手到户部要钱。可是皇帝花钱也没有准头,像乾隆南巡,公家费用大,私人的费用也不少,缺钱了也不好问户部要,所以乾隆发明了“议罪银”(专门为违法官员设计)。简言之,交钱免去一定的罪。官员有钱,花钱免罪,再多也愿意给(反正还有机会捞回)。这种创收虽然不妥,但也反映了清朝皇帝也基本遵循了政府与皇室财政不可逾越的规则。

可到了清末,慈禧又忘了规则,伸手从户部要钱修建了颐和园。可是这笔钱是预作海军军费,当时内忧外患,西方列强正磨刀霍霍要瓜分中国,如此情况还为一己之私,兵败如山就是预料中的事了。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伯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有云:“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项伯之所以能在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被封为射阳侯并赐姓刘氏

  • 曹丕登基之后为何要杀功臣曹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洪

    曹洪,魏武帝曹操从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曹洪两次救过曹操的性命,没有曹洪,曹操就死了两次了,也不可能统一北方了,曹洪这么大的功劳,按理来说应该受到极高礼遇才对,但是,却恰恰相反,结局并不好,曹操的儿子曹丕当皇帝后,甚至要杀曹洪,这是为什么呢?先看曹

  • 更始帝统治的关中地区为什么称刘秀为“铜马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秀

    新朝末年,刘秀跟随大哥刘縯起兵并加入绿林军。刘縯、刘秀兄弟凭借过人的才能很快跻身绿林军的核心领导层,刘秀更是著名的昆阳大战立下盖世功勋。可是过人的功绩却给刘氏兄弟招来了大祸。因为刘氏兄弟的能力强、功劳大,所以其他绿林军领袖担心这两兄弟(主要是刘)当皇帝后不好控制,便拥立没什么功劳的刘玄称帝,是为更

  • 北朝的几个政权的皇后为何都爱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

    北朝指的是三国之后中国历史上一连串统治北中国的政权,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中除北齐外,都是由鲜卑族建立。北朝与南朝分立的局面,被合称为南北朝。在北朝的中后期,大概100多年之中,竟然有文明皇太后冯氏、宣武皇后高氏、孝明皇后胡氏、恭帝皇后、文皇后乙弗氏、宣武灵皇后胡氏等魏、齐、周等

  • 北魏建国时间 北魏疆域范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魏

    1、北魏立国 拓跋珪与北魏的壮大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公元386年,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窟咄和拓跋珪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珪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珪的左右也阴谋执珪以应窟咄。拓跋珪惧,北逾

  • 北魏元恂被废去太子位是因为守旧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恂

    元恂,原名拓跋恂,孝文帝元宏嫡长子,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根据《魏书》中的记载,当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姓,因汉化改革而改元姓)宏出巡嵩山,留在洛阳的皇太子元恂却突然“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南迁前的国都)&

  • 唐朝时期皇帝都豢养过哪些鸟兽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唐朝的帝王在后宫生活中,除了美人、乐伎、奇珍、异宝,还有不少的动物玩偶。这些动物玩偶有的很温驯,如猫、狗、奇鸟,带在身边,供随时观玩。有的则很凶猛,豢养在广大的皇宫苑囿之中,供狩猎之用,平常则作为奇禽异兽予以供养。尚武好勇的帝王多爱玩弄猛兽,骑射击杀,满足自己威震四方、降服天下的虚荣。然而更多的帝

  • 西汉丞相翟方进被汉成帝赐死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7年春天,汉成帝以天降异象的说法,命令丞相翟方进自尽。这一年的汉朝大地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异象,因为灾害来得太过频繁和异常,朝廷上下都认为是不详的征召,当时有个叫贲丽的人善于观察星象称,天道有常,不会随随便便将灾祸到人间,上天

  • 清朝升官到底有多难 到正一品需要多久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升官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人当官最终目标是为了升官发财,在清代,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每个朝代的官员升职都是非常艰难的,那么清代时期普通人想要做到正一品的官职,到底有多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代,古人要是想做官的话

  • 古代丫环能嫁人吗 丫环最后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丫环

    在古代,尤其是在诸侯国之间的婚姻中,每一位出嫁的公主都有人陪嫁。例如,在战国时期,在时运之下,姐姐出嫁了,芈姝也作为陪嫁嫁入秦国,这就是陪嫁了。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孩是泼出去的水,为了防止出嫁的姑娘在丈夫的家庭中受到委屈,一般家庭会有一些嫁妆陪伴她,让她嫁过去后有底气。比较有钱的家庭或贵族家庭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