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灭蜀功臣邓艾为何被诛杀?

曹魏灭蜀功臣邓艾为何被诛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55 更新时间:2023/12/7 2:30:21

邓艾,字士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景耀六年(263),魏国司马昭钟会、邓艾和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轻松拿下江由和绵竹,并在绵竹斩杀诸葛瞻,长驱直入,直逼成都,刘禅大惊,选择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灭亡了蜀汉,立下了盖世奇功,司马懿司马师都没有做到,邓艾却一下子做到了,正是因为立下了赫赫功勋,邓艾也有些飘了,便妄自尊大,狂妄起来,说了很多大话,因此,也给自己惹了大祸,很快,邓艾就被杀了。

那么,邓艾功劳那么大,朝廷本应该重奖邓艾,为什么他反被杀了呢?

邓艾之死,除了他自己作死之外,还有六个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六个人一起合力杀死了邓艾,这六个人都是谁呢?

第一个,是姜维

姜维非常恨邓艾,因为,多次和邓艾交战,互有胜败,但是,姜维不服邓艾,当然,姜维想利用钟会先杀死邓艾,然后,再寻找机会杀死钟会,趁机恢复蜀汉,只是,遗憾的是,这个计谋没有成功。

邓艾曾骄傲地说,姜维是个英雄,可惜他遇到了我,就玩不转了,意思是,他比姜维厉害,是姜维的克星。有人听到邓艾这样说,都嘲笑邓艾。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从邓艾的话中可以看出,邓艾非常骄傲,得意忘形,因此,他不把姜维等人放在眼里。

第二个,是钟会。

钟会和邓艾一起伐蜀,钟会率军十万,是主力,邓艾率军三万,结果,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独成大功,抢了他的风头,钟会当然恨邓艾了,眼红啊。

钟会想杀死邓艾,然后,在成都自立,想当第二个刘备,因此,钟会便抓住邓艾的一个把柄,做事不请示,向司马昭打报告,说邓艾想谋反,于是,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

第三个,是监军卫瓘

卫瓘本来和邓艾没什么矛盾,但是,钟会一直想诬告邓艾,联合卫瓘,卫瓘身不由己,于是,也和钟会一起诬告邓艾谋反。

后来,钟会作乱被杀,卫瓘怕诬告邓艾的事情败露,没好果子吃,于是,便派和邓艾有仇的将军田续,半路追上邓艾,将邓艾父子杀死。

第四个,司马昭。

邓艾接受刘禅投降,进入成都,为了稳定当时的局势,擅自以天子的名义,大肆任命蜀汉的官员,而不请示,司马昭曾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凡事都要上报,不能擅自做主。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但是,邓艾以情况特殊为由,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其实,邓艾当时的做法是对的,稳定成都是第一件大事,但是,错就错在,他应该多请示,而不是擅自作主。

因此,邓艾犯了大忌,司马昭能放心他吗?本来邓艾就功高震主,这下,更给自己添乱了,司马昭因此猜忌邓艾,开始不放心了。俗话说,君疑臣,臣必死。

第五个和第六个,分别是胡烈和师纂。

钟会向司马昭报告,邓艾有反意,同时,胡烈和师纂也联名告邓艾谋反,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人这样说,三个人也这样说,最终,三人成虎,司马昭就信了,对邓艾下手了,下令,逮捕邓艾,打进囚车,押送京城。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锺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

就这样,六个人合力,杀死了邓艾。

当邓艾被逮捕的时候,邓艾仰天长叹,说:“天啊,我邓艾是忠臣啊,没想到,白起的遭遇,在今天又重现了。”

可惜,此时邓艾明白已经太晚了。邓艾军事上是天才,可惜,政治上是白痴。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三国钟会哪里来的实力让他称帝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会

    景耀六年(263),魏国伐蜀,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路,一支奇兵,拿下江由,攻克绵竹,直逼成都,刘禅随即投降,蜀汉灭亡。刘备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的家底,被刘禅一下败光了。在伐蜀过程中,魏国大将邓艾和钟会,立下了大功,尤其是邓艾,功勋赫赫,太引人注目了,钟会和监军卫瓘、胡烈等人,诬告邓艾有反心,司马昭随

  • 清朝刑法“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一丈红

    首先“一丈红”这样的刑罚,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它主要是出现在宫斗电视剧《甄嬛传》当中。相信看过这部剧的看官们应该都知道,曾在后宫里面权势滔天的华妃,就用“一丈红”这样的刑罚教训过夏常在。一丈红这种刑罚,其实就是用两寸厚、五尺长的板子,去

  • 三国孙权是如何拿下荆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关羽,字云长,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中原地区都震动了,曹操吓得

  • 明末时期权宦魏忠贤为什么能专擅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字完吾,明末时期权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忠贤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

  • 唐朝美女杨玉环到底长什么样? 李瑁为什么将老婆拱手相让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玉环

    一朵鲜红的露珠,一场巫山的风流,让人心碎。汉宫中有何相似之处?飞燕依新妆,李白。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恋情,在整个华夏都是赫赫有名的,哪怕是一千年前的事情,也被后世的人们所熟知,并且被改编为各种电影。要了解,杨玉环的原配夫人并非李隆基,而是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李隆基能得到杨玉环,和“抢&r

  • 宋英宗赵曙为什么会欣赏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

  • 宋英宗赵曙继位后为什么和曹太后不合?赵曙真的精神失常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英宗

    赵曙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一些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

  • 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恩怨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克用

    李克用和朱温是一对死对头,两个人打了一辈子,争夺天下,李克用割据河东,朱温占据汴州,两大势力长期对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以武力逼迫唐朝皇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称帝后,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打着唐朝的旗号,与朱温争雄。第二年,李克用就病死了,没有实现灭掉朱温的愿望

  • 汉朝末名士崔烈真的花钱买太尉官职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幽州名士。崔氏乃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祖父崔骃,父亲崔盘,从弟崔寔在幽州都有名望,崔烈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仅饱读诗书,且著作等身,名闻遐迩,还曾给门生讲解过《左传》。之后历任太守、九卿(廷尉)等职。因为汉灵帝本人特别喜欢做

  • 古代陋习“裹脚”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裹脚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北宋苏轼这首《菩萨蛮·咏足》,起了非常不好的鼓励作用。女子的轻盈脚步,莲花上都能够承受,水上也能凌波而去,在风中飞舞,这种袜和鞋都是偷学的宫中样式,缠得太紧太小了,以至于两脚并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