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太宗皇太极的死因:高血压还是心脏病突发?

清太宗皇太极的死因:高血压还是心脏病突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50 更新时间:2024/2/12 6:35:49

我们看《清史稿》中清朝历代帝王之死,都死得比较蹊跷: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是不是袁崇焕用大炮轰毙?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是不是死后无头?这些谜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就连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死,也是云遮雾绕有人说是睿亲王多尔衮派人下毒,还有人说是孝庄亲自动的手。

按照《清史稿·卷三·本纪三·太宗本纪二》的记载,皇太极确实死得很突然:“(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

《清实录》连皇太极的死状都写清楚了:“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

记载起于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止于顺治元年(1644)八月清廷大事的《沈馆录》说得更明显:“八月二十六日获: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

年纪不大,没病没灾,皇太极就这么没了。皇太极死了之后,清廷发生剧震,八旗之间差点刀兵相向索尼鳌拜坚持立皇子,而睿亲王多尔衮对皇位也很感兴趣,最后折中的结果是孝庄(为了便于读者诸君看得明白,咱们还是一直称皇太极的庄妃,顺治朝的昭圣皇太后、康熙朝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为“孝庄”)所生的四岁福临荣登大宝,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而皇太极那个比孝庄还大四岁的长子豪格则靠边站了。

毫无疑问,皇太极暴死,多尔衮和孝庄都是受益者,如果不是正黄旗和镶黄旗以武力威胁,多尔衮可能就要来一个兄终弟及了:“两黄旗大臣盟於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护军)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诸王大臣列坐东西庑,索尼及巴图鲁(巴图鲁乃清语,犹汉文称能干,谚云好汉也《清文汇书》”)鄂拜(不知是不是鳌拜的另一种写法)首言立皇子……乃定议奉世祖(福临,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即位。”

记得某本关于明朝的畅销书论证皇太极继位合法性的时候说:“多尔衮当时还是小孩,游牧民族比较实在,谁更能打、更能抢,谁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亲,八旗是不答应的。”

但是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努尔哈赤喜欢的多尔衮不能继位是因为年纪小不能打,那么四岁的福临就比他的大哥豪格和十四叔多尔衮还厉害吗?

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福临能当皇帝,是多尔衮与两黄旗妥协的结果,如果皇太极不是突然死掉,那么这场争论可能是不需要发生的他指定豪格或多尔衮接班,八旗旗主是没资格表示反对的。

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就给了后人许多想象的空间, 《十叶野闻》记载:“相传太宗暴毙,乃多尔衮贿内侍毒之。”

在这本书中,还记载了孝庄给多尔衮送药,最后导致多尔衮英年早逝:“昔太宗尝以此药丸令服,故能精力过人。今见此丸,实与前状无异,必有奇验。”

多尔衮吃了孝庄替他招来的药,一开始感觉还不错,但是没过多久,这位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就很不情愿地去找他八哥皇太极去了。

努尔哈赤的八儿子十四儿子会不会在地下打起来,那就老头子才要操心的事情,咱们不必去管,但是据《十叶野闻》记载,多尔衮早就知道孝庄要对付他:“宫中游宴,则与太后同辇并载,忽一舟子跃而登,拔剑如虹,直刺九王。九王(多尔衮是老十四,不知为什么有史料称之为九王)大惊,侧身闪避,剑锋击中侍卫,毙焉,去太后仅数尺。亭外武士急起持之,舟子始就擒,乃罢乐撤戏。自是九王始知有人图己,不敢复与太后同游……”

那个舟子是受谁人指使,估计连多尔衮也不敢深究,只好将杀手处死了事,可见清朝宫闱内斗,也真是步步惊心。

按照野史传闻的说法,是皇太极碍了多尔衮和孝庄的事,所以无疾而终,后来多尔衮挡了顺治皇帝福临的路,于是他也英年早逝了。

清朝官修正史都说皇太极是“无疾而终”,这种为尊者讳的记载,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个半生戎马的强壮汉子,怎么年仅五十二岁就没了?

史官不敢说皇帝有病,但是我们从《清史稿》中那充满尊敬意味的描述中,就能发现问题:“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

大红脸,不怕冷,甚至总是感觉燥热,这似乎是高血压或脑溢血发作前的典型症状吧?

除了大红脸不怕冷,皇太极还经常鼻子出血:“上急行,鼻衄不止,承以碗。”

鼻子出血也不治疗,反而拿碗接着,也不知道皇太极咋想的。但是从他鼻子总出血这件事上来看,他的血压高、血管脆,这是毋庸置疑的。

皇太极身体健硕,骏马驮着他跑五十里就得累趴下,这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杀猪菜吃多了:“此肉为二百余年老汁白肉,满洲所甚珍者。侍卫食赐馂时,不设匕箸,各解手刀批之。又不准用盐酱之属,而味独完好,殆如古人所谓太牢、太羹者。”

不但清朝皇室喜欢吃白切肉,就是从北方出来的笔者,也是想起农家土猪的香醇美味,还是禁不住口水直流。

皇太极和他的前辈一样每天杀猪菜白切肉吃得嘴角流油,无疑是一种不太养生的饮食习惯,不像后来的乾隆皇帝涮火锅吃满汉全席荤素搭配有人一连几天吃火锅,能吃出低血糖来,所以爱吃火锅的人不发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样看来,皇太极之所以忽然无疾而终,就是吃出来的毛病,他很可能是肥肉吃得太多爆了血管。

但是笔者对医学一窍不通,不知道皇太极是不是死于爆血管,所以最后还是要请问读者诸君:清史说皇太极无疾而终,他真的没病吗?如果他死于意外,会不会是孝庄和多尔衮下的手?反正笔者是不信孝庄有此必要,因为那时候福临还太小,皇太极早逝,对她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吧?

标签: 皇太极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反贼安禄山为何被儿子反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禄山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开创了开元盛世,到了晚年变得昏聩,宠信奸佞,尤其宠信胡人安禄山。安禄山野心勃勃,觊觎江山,经过多年的准备,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力强盛,锐不可当,各州县纷纷望风而降。安禄山攻占东京洛阳后,见宫殿雄伟,便想在此登基称帝,所以军队久久没有西行。第二年正月,安禄山登基称帝,称为雄

  • 古代青楼女子为什么都会在身上戏一根红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青楼女子

    我们常常看到电视影剧里,古代青楼女子都会在身上系上一根红绳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只是装饰品。其实不是,这里面还有着一定的说法和寓意。在我们现实中,也会有人在自己的手上系一根红绳,那代表着爱情信物等等。那在古代,青楼女子在身上系上一根红绳是有着什么说法和寓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里面的故事。在古代

  • 宋太宗是个不好美色之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太宗

    中国古代的皇帝中,纵情声色的绝对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扩充后宫,从天下范围内选美。宋太宗赵光义也不能免俗,毕竟他登基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多岁。在做皇帝前,宋太宗的桃色新闻就不断,成为皇帝后,他与小周后的绯闻更是轰动一时。小周后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引起了宋太宗的垂涎。于是,宋太宗经常召小周后

  • 唐朝为何有很多皇室公主选择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公主

    咱们先来看下都有哪些公主出家,她们分别是唐睿宗的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女儿万安公主、寿春公主,唐代宗的女儿华阳公主,唐德宗的女儿文安公主,唐顺宗的女儿浔阳公主、平恩公主、邵阳公主,唐宪宗的女儿永嘉公主、永安公主,唐穆宗的女儿义昌公主、安康公主。那么,她们为何要出家呢?其一,道教盛行,影响

  • 安禄山为何要认杨贵妃为养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禄山,杨贵妃

    有人说“政治家都是天生的好演员”,作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绝对当之无愧。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前,在唐玄宗面前始终扮演着一个“憨厚耿直、毫无心思”的武夫形象,从而使得朝廷不仅始终未曾将其生有戒心,且屡屡受到重用,而认杨玉

  • 汉景帝长子皇太子刘荣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荣

    他本是西汉皇太子,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选择自杀。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人就是刘荣,汉景帝的庶长子,汉武帝刘彻的大哥,生母为栗姬。栗姬是刘启早年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刘启的前三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她所出,而刘荣就是长子。公元前153年,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当时

  • 赵飞燕凭借什么受宠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飞燕

    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之一,赵飞燕能与她齐名,可见她的综合实力也绝不会低于四大美女。古时候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一个妃子如果仅仅只靠美丽的容颜取悦皇帝,那么她迟早都要失宠,因为美人终究会迟暮。赵飞燕被汉成帝专宠十年多年,当然也不可能光靠美貌。她取悦汉成帝,主要是靠其他妃子不曾拥有的三个独门“绝技&

  • 古代的人都有哪些娱乐休闲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

    (1) 曲水流觞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环坐在水渠周围,将盛了酒的酒杯从上游放下,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流到谁面前,此人便饮酒赋诗,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流觞曲水。流觞曲水不仅

  • 古代殉葬的妃子双腿骨为什么是分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殉葬

    说到古代的殉葬制度,大家应该都非常的了解,就是用活人来陪葬死去的人。在古代皇帝死了之后就会用很多活人来陪葬,比如说给皇帝殉葬的嫔妃,但是这些嫔妃在殉葬的时候,为什么会双腿分开的呢?死之前都是经历了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古代封建王朝的殉葬制度,那可真的是完全没人性。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年

  • 古代圣旨为什么不能造假?古代造假圣旨是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圣旨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帝下命令都是要写在圣旨上然后派人去通报的,在电视影剧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人们假传圣旨,许多人会认为古代的圣旨书很容易就被仿制了从而出现假传圣旨的现象。其实答案是当然不可能的,古人不是傻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智慧,制造出来的圣旨自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模仿的了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人为何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