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17 更新时间:2024/1/23 6:11:32

古代女子对家里的财产有继承权吗?嫁妆是完全给自己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嫁妆到底是什么?

“嫁妆”,即娘家嫁女儿时送的财物,又称“奁具”“嫁资”。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所谓“十里红妆”其实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嫁妆十分丰厚、送嫁队伍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也是指旧时富家嫁女的场面。有人算过,真正的“十里红妆”至少需要300-400人抬着嫁妆走在路上,场面之宏大,不是平头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很常见,然而,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儿因为“厚嫁”和重聘礼的习俗而无法及时出嫁。乾隆皇帝曾专门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嫁妆的所有权

嫁妆是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好。

女人去世后,女子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中国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在汉唐时期就有,但宋朝开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丧失。中国女子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由女子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嫁妆的用处

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女子太软弱了,那么部分恶婆婆会霸占嫁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嫁妆没有被霸占,那么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古代的嫁妆制度并非全然是陋习,甚至颇有高明之处,规避了现代夫妻分割共同财产时相互厮杀扯皮的现象。

为什么要送嫁妆

十里红妆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女方提供越丰厚的嫁妆,女儿在男方家的地位越高。

这说明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就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

同时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的一种手段。

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

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

古代嫁妆有哪些

嫁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个嫁妆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

痰盂:以痰盂作子孙桶,寓意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红尺: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花瓶:寓意花开富贵。

铜盘及鞋: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

龙凤被、床单、枕头:祝福新人恩爱缠绵。

龙凤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再大件或考究一点的有以下几样:

拔步床: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这种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秘性强的起居空间。这样像小房子一样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重要的一部分。

闷户橱:从外形来看,闷户橱是条案与矮柜的结合体,上面是条案的样子,有的有翘头,有的无翘头,可以承置、摆放物品。案条下方是抽屉和闷仓,用以收纳、储藏物品。因是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民间又名嫁底。

樟木箱: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儿,便在家中庭院栽种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树,便知道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妆匣:“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将妆镜台作为了女子的象征,殊不知,妆镜台是寄托女子感觉的一个物件儿。这件家具是随女子来到夫家的,自然也成为了嫁妆中最有“情感”的一个。

子孙宝桶:子孙宝桶又称为子孙桶,里面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顾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是姑娘们的嫁妆三宝之一,陪嫁时必不可少。

除了常规陪嫁,也会有一些“骨骼清奇”的陪嫁。

妾: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即后来所说的“丫环”一起陪嫁,早期还会让妹妹跟着,一起嫁过去。这些陪嫁女子,会被纳为媵妾。

陪嫁丫环的风俗,在古代颇为流行。成书于东晋年间的《华阳国志》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孔珪的两个儿子所娶的媳妇都是富家女,陪嫁来的侍婢便有七八个。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环的现象都还很常见,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出嫁时丫环平儿便陪嫁进了贾府,后被丈夫贾琏纳为妾。

丧服、棺材板: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据《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压箱底: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嫁妆,它便是“压箱底”。所谓“压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内容的夫妻为模型,因为属于个人隐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时代越是发展,嫁妆也由爱情的温馨走向法律的尊严,由爱情的热烈走向结婚的标志,成为一种结婚的象征,一种结婚的符号。

其实嫁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相反,或许正是那些简单、普通,但意义非凡的嫁妆,才能让我们永生铭记。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的皇帝真的能随便废黜皇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后

    宋仁宗的原配夫人是刘太后指定的,但是郭皇后十分的霸道,仁宗不喜欢她,在刘太后去世后,仁宗便也没什么拘束,十分的宠爱两个美人,郭皇后很生气,一天就去找她们理论,说着就要打起来了,仁宗这时去劝架,谁知不小心挖到了仁宗的脖子,以前对郭皇后的不满统统爆发,下定决心要废了她这个皇后,可是又害怕百官的说辞。一

  • 唐朝春宫图介绍:五女一男嬲戏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宫图

    既然谈到色情文艺,就不能不谈谈春宫图了。毕竟和文学相比,图画更直观更直接,也更能够刺激感官。那么为什么在宋代以前,各种历史资料上关于春宫画的信息很少呢?这里面大致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春宫图总是不公开的,除非是一些很荒淫的帝王贵族,为了追求极端的刺激,才会去制作。二是文字的传播总是比图画容易一些,毕竟

  • 赤壁之战前贾诩提出了什么建议曹操并没有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诩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曹操发动了荆州之战,成功地占领荆州全境。寄寓荆州的刘备率领部下仓皇逃窜,占据江东的孙权集团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胁。如何开展下一步的行动,成为了曹操所面对的当务之急。但是曹操选择了顺江而下,趁势拿下江东地区,尽早地实现全国的统一。但是其实在曹操南下攻打东吴前,曹操帐下一名谋

  • 中国古代最全春宫画大全 各种姿势的古代春宫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宫图

    史上最全古代春宫画大全古代春宫图一直都存在于人们的传说和电视剧中偶尔提及,现实中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真正的古代春宫图。因为中国的封建教育,让很多人都觉得性是一件很难以启齿的事情,在古代其实春宫图还有教学的作用,被当作嫁妆。各种姿势的古代春宫图中国古代春宫图描绘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很多来

  • 靖康之变后的宋徽宗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宦官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宋京城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徽宗、钦宗及其皇室宗族、王公大臣、宫女、匠役一万余人被俘北迁。此时,宋徽宗的九子赵构已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金国为了防止徽宗、钦宗与南宋的联系,没把他们留在离中原较近的西京(今大同)、燕京(今

  •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曹丕夺取了原本应当属于弟弟曹植的世子之位。他们觉得:曹植富有文采,是魏武帝曹

  • 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时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成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元璋的生育能力极强,一生共有26个儿子,抛去夭折的两个儿子还有太子朱标一系以及朱棣

  •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烛影斧声

    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朝的首次皇权交接竟然是“兄终弟及”。显然,这未必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接,虽然后来

  • 高阳公主真的参与谋反了吗?李治为什么一定要杀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儿,一般认为她是第十七女,那么历史上的高阳公主真的参与谋反了吗?李治为什么一定要杀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这是史有明文记载的,大概不会错。同时,李治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嫡三子。所以,李治和高阳公主,应该是兄妹或者姐弟关系史料

  • 子婴到底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婴

    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子婴被称作是秦三世,但是谥号又是秦王,那么想必大家心里都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