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就砍头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就砍头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3/12/22 7:27:26

“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甚至能使磨推鬼。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金钱,泯灭了自己的良知,甚至到最后的人性。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多统治者十分痛恨贪财,他们采取了雷霆手段,但很多时候,也不能抑制罪恶滋生。但爱财,应该取之有道,不能为了钱失去自己的良心。

而明代皇帝朱元璋就十分痛恨那些贪财的人,为此他使用了雷霆手段,颁布铁律:凡贪污60两就立斩。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为了钱而丧失自己的良知,在斩头的边缘疯狂试探。那么60两当于如今的多少钱?为何值得他们如此拼命?

01白手起家朱元璋

朱元璋,明代的开国皇帝,而且在历史上鼎鼎有名。当然,这种有名不仅是因为他当皇帝,而是他在当皇帝这条路上的奋斗经历,可谓是十分励志的草根逆袭之说了。

他跟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样,是少有的白手起家创业的人,相对于刘邦这个沛县的混子,朱元璋更惨。刘邦至少在吃的方面不用拘谨。但朱元璋不一样,他不仅葬不起自己那饿死的父母,甚至自己也差点饿死。

为了能活下去,在生灵涂炭的元代末年,他乞讨过,当过和尚。但是在寺庙的时候,他也是被排斥的那个,所以他一气之下,出来想当草寇,挽救这些黎民百姓。

他虽然没有像陈胜吴广那样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作为草根,他是一无所有,只有乞讨的破碗,但是作为揭竿起义的一员,他有才能,可谓是天选之子。

在反对元代暴政统治的路上,朱元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元代统治者赶出北京,又与陈友谅最后决战于鄱阳湖,以他的胜利为结束。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称帝,成为明代的开国皇帝。

02铁血政策治贪污

虽然成为了皇帝,但是朱元璋是从最基层上来的,他深知百姓的不易,所以他并没有贪图享乐,甚至自己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劳模。早期的时候,他直接取消了曾经帮皇帝处理政事的丞相,直接让六部受他垂直管辖。

而且为了管理好明代,他每天勤于政务,不假手于他人,这种精神也被他的儿子朱棣继承了,明成祖朱棣俨然也是一个劳模,到朱瞻基的时代,才有了宦官帮忙处理政务的先例。这是后话,按下不说。

专心于政务,只是朱元璋的一个品质之一。因为他是从农民甚至难民里面出来的,所以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早期的他,就了解朝廷的一些官员喜欢贪污钱财,所以专门制定了铁律:贪污60两就得斩头。

开始时,或许有一些大臣还心存侥幸,觉得朱元璋不会为了区区60两,就斩杀朝廷的官员,所以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贪。再说,60两太低了,贪污的人比比皆是,人多了,皇帝也不会责罚这么多人的。

但朱元璋是个提起做到的人,而且他没有法不责众的意识。所以,一旦有人贪了,那就是斩头。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朱元璋时期,因为贪污就杀了差不多十五万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数字只是一个笼统的看法,明代的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就是典型的贪污案,为了惩治贪官,朱元璋把曾经跟着自己一起打江山的人都给灭了,固然有政治需要,但是这也能看出他治贪的决心。据悉,这个胡惟庸案中,一共斩杀了一万多人。

午门血流成河,朝廷人人自危。但是,贪官就像是飞蛾扑火一样,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屡禁不止,屡禁屡犯。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03要命的60两白银

要想弄懂明代官员们为何屡禁不止、屡禁屡犯的贪污行为,就得先盘点一下明代的60两白银价值几何。

据后来的研究和相关资料记载,明代的一文小铜钱大概能买上两个馒头,而一两银子差不多一千文大铜钱,一文大铜钱差不多等于十文小铜钱,所以60两银子差不多可以买到十二万个馒头。

按照现在的物价,人民币一块钱能买到一个馒头,所以差不多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十二万。十二万,对于朝廷那些大官,以及一些商贾之人来说,确实比较少了,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毕竟,依照今天的收入水平,都有很多人年薪没有达到十二万,所以明代那些官员们贪污60两,差不多就是贪污了普通人一年的工资收入。更何况,明代的普通人远远没有今天的收入,因为他们的收入方式单一,一年最多也就不过三四两银子。

那么,这么一换算之后,那些贪官们眼里不值钱的60两相当于普通百姓的十多年生活费,朱元璋曾经就是普通百姓,他当然痛恨这些不知60两银两为几何的贪官了。

但是由于明代的公务员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公务员,薪酬普遍低,而且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同职位来说,要管事情多,事情多,打点以及人手雇佣就多,花钱自然就多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海瑞,当官也自己搞小农经济,别人做不上他的生意。

所以这些贪官们就算是杀头,也要前仆后继的贪了。

04结语

在明代,60两的价值也不是很高,尤其是处在朝廷中枢位置的大臣来说,那60两虽然不说是不值得一提,但是至少是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自古以来,人才财死的比比皆是,只要利益,都想沾一点,管他是60两还是600两,所以他们还是前仆后继的贪财,即便是掉脑袋也不怕。但是那钱都是百姓辛苦缴税交的,是百姓的辛苦钱,再贪再爱财,也应该取之有道。

可见,很多时候,钱财确实很重要,但是它跟我们的良知比起来,就不值钱了。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财的得来之处要适合法律,不要为了财,连最后的命都不要了,毕竟命跟财比起来,更是值钱。

而且从古至今,靠自己本事获得正义之财的人比比皆是,为何不做一个正确挣钱的君子,而要做一个朝不保夕的贪官呢?毕竟,正义君子钱财、良知都有了。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的青楼女子不尝试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青楼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一些花魁名角的故事,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陈圆圆,比如《水浒传》中跟浪子燕青和宋徽宗有些关系的红颜知己李师师。无论是陈圆圆,还是李师师,她们作为花魁名角,好像都身不由己,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陈圆圆被吴三桂掳去做了妾,李师师的结局也是扑朔迷离。看到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和天子前往许都的话 他们最后能抗衡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爽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蛰伏已久的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协同少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的绝佳机会发动政变,这就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变;当时的形势是司马懿虽然控制了都城洛阳,但是曹爽却并非无还手之力,夺城而出的有曹爽智囊之称的大司农桓范就劝说曹爽和天子前往许都,召天下勤王之

  •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宫女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身份等级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而在后宫之中,除了皇帝,权力最大的便会皇后了,此人有号令三宫的权力,后宫大事,皆由其做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比如她虽然可以处罚宫女,并对其进行杖责,但是却不能随便骂宫女,这是为何呢?在古代后宫,宫女的地

  • 清朝的皇帝一天都有哪些安排?清朝皇帝每天都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

    皇帝,在我们印象中,那是至高无上的,令人向往的。在我们的理解中应该就是“后宫佳丽三千,手中权力无限”。我们都认为皇帝应该就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人。但恐怕我们错了,那时候的他们,一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根据记载,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清朝皇帝一般来说是

  • 明朝后期崇祯帝在位时期还有多少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帝

    明代封王的规则是除太子外,皇帝诸子一律封亲王,十岁封爵,二十岁就藩;除亲王嫡长子外,亲王诸子一律封郡王,十岁封爵。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册封亲王。所以要想搞清楚崇祯时期有多少亲王,只需要统计明代历代皇子状况即可。太祖系(13位)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朱标是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没有封王。故明

  • 明朝商人沈万三到底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沈万三

    沈万三是明朝的巨富,他的本名是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赚取了很多财富。沈万三不仅广集货资,还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民间有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把什么放进去都能变成珍宝,虽然这件事并没有事实依据,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沈万三是非常有钱的。不过有些网友却

  • 貂蝉真正爱的人是谁?貂蝉对谁是真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貂蝉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貂蝉和西施、王昭君、杨玉环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四个词语,其实和这四大美女是分别对应的!其中,沉鱼是西施,落雁是王昭君,闭月是貂蝉,羞花是杨玉环!西施的真爱是范蠡,王昭君的真爱无法考证,据推断应该是大单于,杨玉环的真爱是唐玄

  • 唐朝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为何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这个人恐怕我们都不陌生,他是三镇节度使,手里掌握着庞大的大军。也正是他掀起了一场改变了大唐命运的安史之乱。他之前深得昏聩无能的皇帝唐玄宗的宠爱,进宫朝见唐玄宗不大弯腰。他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还杨家兄妹们一起结为兄弟姐妹。在当时,可以说安禄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可就是如此猖狂又深得恩宠的人,却

  • 为什么古人养猫要下聘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古人,养猫,聘礼,诗经,大雅,韩奕,中就,记载,有人

    《诗经》大雅的《韩奕》篇中就记载有人养猫,时人称之为小老虎。于是就有了照猫画虎这句成语,意思是虽然不完全像,但至少有三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养猫的都是有钱人,也就是说当时的猫是贵族阶层的宠物。王公大臣们发现猫有捉老鼠的本领,古代是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人们把粮食看得比命都重要,

  • 刘封依照孟达的劝告向曹魏投降会被曹魏封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封

    刘封之死是蜀汉政权的一大悲剧。刘封的死,不但让蜀汉损失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也使得不少人看清了刘备冷血的真实面目。这让刘备阵营中的矛盾更加扩大,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刘封在临死之前,曾经悲叹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是因为孟达曾经给刘封写信劝降。那么,如果刘封依照孟达的劝告,向曹魏投降的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