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妃子们到底漂亮不?

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妃子们到底漂亮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4/1/8 12:32:41

从流传下来的清朝时期的妃子们的照片来看,清朝大部分的妃子并不像是影视剧中那样美丽动人,甚至不夸张的说,很多妃子的平均颜值甚至到了有些吓人的程度,那么作为皇帝,为何不选一些美貌的女子呢?

在《甄嬛传》、《还珠格格》中,清朝宫廷的妃子、格格无一不是符合现代人标准的美女。然而,历史上的后宫女子未必能让今天的观众赏心悦目,有些更堪称面目可憎。

清朝皇帝的妃子怎么都长这样?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有权网罗天下的美女,后宫的颜值自然不会差。然而,由于清代独特的八旗制度,宫廷选取御用女性并不以长相为主要标准。

根据 1653 年顺治帝的谕旨,皇后、妃子都应该从满洲官员、外蒙古贝勒等高层人士的女儿中选拔产生,八旗官员的女儿只要年满十四至十六岁,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选秀。这种制度之后一直延续,且逐渐加以完善。

在这种选拔体制下,妃子几乎只能从旗人中产生,社会上的女青年进入后宫的道路基本被堵死。

清代的种族偏见还不只体现在旗人和非旗人之间。即使是旗人,也并非所有适龄女性都有参加妃子选拔的资格。

在有资格生产后妃的八旗中,满人和其他族的后宫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清宫后妃》中的“清宫后妃表”记载,187 名清宫后妃中,有 136 人是满人,蒙古族有 21 人,可见皇帝的择偶范围很受限制。

而蒙古人能够二十多次中选,也是靠着清初的“满蒙联姻”政策。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为了联合蒙古科尔沁族、对抗明朝而开始了“满蒙联姻”。清朝入关前后,满蒙通婚达到高峰,皇太极的5位皇后全部为蒙古族,其12名皇女也都下嫁到蒙古。

这种特殊的民族分布,本身就使后宫女性的容貌特征与一般意义上的汉族女性有所区别。以头宽高指数来衡量,大部分人可分为阔头型、中头型和狭头型,而多项调查结果都表明,满族人以阔头型居多。而以形态面指数衡量的话,大部分人可分为超阔面型、阔面型、中面型、狭面型、超狭面型这五个等级,蒙古族即是阔面型的典型代表。

而即使通过了种族关,得以进入后宫的选拔程序,容貌也不是中选的首要条件。最为重要的是门第。

在后宫选拔中,女青年们须根据所在旗色依次乘车入宫,车上会专门标示出她们的门第出身。进入皇宫后,再分成五人一组接受皇帝或皇太后的选阅。被看中者就要“留牌子”,牌子上记录着参选女性的旗籍、家庭和年龄,供选拔者参考。

在清朝统治者的选秀标准中,“品德”也和“门第”一样是重中之重。在清代皇后、嫔妃的册封文中,“淑德”,“端良”,“孝慈”,“世家”,“门第”都是高频词汇。

相比之下,容貌往往不是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比如叶赫那拉·静芬,其相貌十分平庸,但因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最终成为了光绪隆裕皇后。

当然,相貌也并非全不重要。清朝在选秀过程中对容貌还是有所要求,只是当时的审美标准相比于今天不乏惊人之处。

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勗夏清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实际上,历史上各时代的审美标准都各有不同。

先秦时期,男性对女性的要求是肌肤白皙、细腰若柳。两汉时代“红唇”流行,《汉武大帝》电视剧中陶虹饰演的刘陵即是典型。魏晋仕女图中的女性步态轻盈,身材修长袅娜,长袖翩翩,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潇洒飘逸的气质。唐代则要求美女要体态丰腴,女性穿衣也更加开放。中唐至宋元时期,女性审美逐渐转向纤弱,缠足也开始普及,到了元代更是首次出现了“三寸金莲”的说法。

明清时期,追求纤弱的审美标准进一步发扬光大,明代正德年间更是兴起”赛足会”,在女人之间展开以小脚为中心的军备竞赛。

明朝文学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全集》中从选姿、修容、治服和习技各个方面较细致地刻画了他对女性美的理解,比如肤色要“惟白最难”,眼珠要善转动并且黑白均匀,眉毛要“如新月”,手“嫩”指“尖”等。

然而在民国之前,尽管各个时期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但也都有相通之处。比如“肤若凝脂”、“鬓发如云”、“眉如弯月”、“腰如束素”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备受青睐的“V”字脸并不符合古代女性的审美标准,《相书》中的《女人贱恶部》,就将尖下巴的脸型贬为“贱苦”。同时,坐姿端庄稳重、神态自若也是古时对女性的要求,所以现代被认为性感的姿态会被认为是“搔首弄姿”,算不上美。

除此之外,宫廷审美与民间审美也有所区别。妃子相貌不一定要好看,但要端庄,符合“富贵”、“吉利”之相,尤其对于更看重门第、品德的清朝来说更是如此,“小脸”、“尖下巴”因此都遭到了嫌弃。

到了民国时期,女性审美标准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才发生了改变。比如“旗袍”,“卷发”,“口红”以及“散发个性的表情”让女性开始拥有一些个人的魅力,也让女性的审美标准在清末的短短几十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较古代而言,荧屏上的民国美女更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而习惯了“尖下巴”,“小脸”,“性感”的当代人,在审视古典美女的时候,自然会有些不以为然。

有人来拍照要记住……

然而,即使到了近代,审美标准已经越来越近于今人,照片中的中国后妃乃至其他上层人士仍然形象欠佳。这不仅是因为当时流行的穿着造型与现代不同,也与人们在镜头前的表现不够熟练有关。

“照相”这一技术于 1843 年传入中国,到 19 世纪末,开始流行于宫廷之中。

刚刚传入时,照相并未被广泛接受,有民间迷信认为“照片会摄取灵魂”。而由于照片通常只留上半身,还有人认为照相会让被摄者丢失下半身,“尸首两处”。

除此之外,对于照相机的陌生,也导致人们在镜头前的姿势和表情都不大自然,从而影响最后的拍照效果。

而熟悉自拍的人都知道,拍照的门道极多,姿势、表情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呈现出来的容貌状态。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电影明星也难免囧态百出,何况是刚接触照相不久的清代人。

如在 1860 年代英法联军的英国陆军司令克灵顿将军的日记中,记载了 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时,英国摄影师比托给恭亲王奕䜣照相的场景:

“…用偌大的镜头对准了脸色阴沉的恭亲王胸口。这位皇帝的兄弟惊恐地抬起头来,脸刷地一下就变得惨白……以为他对面这门样式怪异的大炮会随时把他的头给轰掉...人们急忙向他解释这并没有什么恶意。”

至于我们熟悉的恭亲王标准像,则是在同年他回访英国的时候留下的。而当时的恭亲王虽然已不是第一次面对照相机,但还是很难在镜头前表现出自然、霸气的神采,反倒显得有点呆滞、僵硬。

更能反映镜头感差异的是李鸿章的两张照片。在和俾斯麦的合影,李鸿章看上去瘦弱、乏力,身材和精气神都远差于旁边的俾斯麦。

而实际上,李鸿章身材魁梧,英国人濮兰德即形容李鸿章 “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

清廷中最会拍照的莫过于慈禧太后。在清宫档案里面,有大量慈禧照片存放的记录:“珍字:一八六,慈禧放大像,十四匣;一九五,慈禧八寸像片,二百张....”,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一幅名为“梳头穿净面衣服拿团扇圣容”的照片,现存量达 100 多张,可见慈禧非常喜爱照相。

而慈禧在镜头前放松、自然的表现,也正是来自于她丰富的拍照经验。最初照相时,慈禧也会感到紧张和担忧。据《十三格格》的原型德玲的《清宫二年记》记载,慈禧在第一次照相前,先让一个太监站在镜头前,她到聚光镜片中去看其形状,惊讶地发现其首尾倒立,听过摄影师勋龄的解释之后才平静下来。此外,慈禧还曾因摄影师拍照时没让她完全准备好而表示不快,令其“后再摄时,须先语余”。

而即使是身经百战的慈禧,也不一定能在照片中完全表现其风采。据 1905 年为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华士·胡博形容,“太后的仪容将我深深地吸引住。我曾见过她的一帧照片...现在才发现真人跟照片绝不一样。她坐得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连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眉宇间充满着仁爱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照相会让呈现出来的颜值大打折扣之外,穿衣与装扮也会影响整个人的气质。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格格妃子们来说,戴上小两把头、穿上朝服后多少会显得保守迂腐,加上无聊的生活及长期驯化带来的毫不生动的表情,与现在年轻人的形象就有了很大的出入。

比如 6 岁便被送到日本的爱新觉罗·显玗(又名川岛芳子),由于高中时期接受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化的教育,加上当时川岛芳子已在日本生活多年,行为举止都已经被“日本化”,其整体气质配上穿着打扮,与传统清廷中格格的形象相去甚远。

而后,在 1931 年侵华事变时,川岛芳子女扮男装从事间谍活动,其风格与之前的自己又有了很大差别。又过了仅仅十几年,到日本战败投降川岛芳子接受审判的时候,法庭上的她看起来像落魄的中年妇女,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不过,即使受到上述多方面的影响,清朝皇室留下来的照片中也并非没有颜值看起来出色的,比如一生痴爱溥仪的完颜立童记。从照片上来,就很符合今天人的审美品味,换上今天的服装,不无成为网红的潜力。

标签: 清朝妃子

更多文章

  • 古代表哥娶表妹很正常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表妹

    说到结婚这个事情,放到现在如果是近亲的话,肯定是不能结婚的,因为近亲结婚会使得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还有几率会生出一个智障孩子。但是在古代,虽然不能堂兄堂妹之间结婚,可是却可以表兄妹结婚!而且还非常流行这样结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生出的孩子会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表哥娶表妹很正常吗

  • 所罗门王的宝藏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所罗门王

    公元1100年左右,犹太人的杰出首领大卫攻占了耶路撒冷,并把它定为王朝的首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犹太人王国。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即位,这个雄心勃勃的新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把耶路撒冷变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城市。所罗门王拥有超凡的智到幼发拉底河,南至亚喀巴湾的庞大帝国。所罗门王的贪欲和他

  • 曹植真有夺取帝位之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植

    曹操决定继承人的时候,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一时拿不定注意,很多人认为曹操更加偏爱曹植,因为曹植的文采十分出众。在后世改编的作品中,都很喜欢渲染曹丕和曹植的这段夺嫡之路,背后更是他们身边的谋士各种明争暗斗,最后曹植犯了大错,从而曹丕获胜。但在历史上,曹植真的有夺取帝位之心吗?其实《君子行》这首诗中,曹植

  • 历史上最出名的采花大盗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采花大盗

    说到采花大盗,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毕竟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这个职业往往都会有,有的是偷有钱人扶持穷人,但是有的人还是真的采花大盗。但是在历史上最出名的采花大盗是谁呢?大家肯定都非常的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上最出名的采花大盗是谁据记载,明朝时期,一位原姓李的山西人,名叫桑冲,从小就

  • 武则天真的毒死了魏国夫人吗 魏国夫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夫人

    其实说到这个武则天和魏国夫人,她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而且魏国夫人是说武则天的外甥女,所以魏国夫人本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可是世事难以预料啊,魏国夫人想要替自己的母亲韩国夫人报仇,所以就想要弄死武则天,可是最后依旧没有成功。那么武则天最后到底有没有毒死魏国夫人呢?下面就喝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上官婉儿和多少男人有关系 上官婉儿最喜欢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官婉儿

    武则天掌权时期,出现了很多能力出众的女性,上官婉儿便是其中之一。上官婉儿非常的聪明,而且才华出众,因此深得武则天重用。此后上官婉儿一路高升,不仅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文学界也有一席之地。上官婉儿有才不假,那有人批她私生活混乱,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当时的掌权者是女性,如果是男性三妻四妾不会有人说他私生活

  • 光绪帝囚禁在哪里 光绪帝囚禁生活真不狗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光绪帝

    说到这个光绪帝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说他的事情也可以说很久但是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关于他被囚禁的事情,话说他被囚禁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很多人都说光绪帝被囚禁的生活不如这个狗,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光绪帝被囚禁的地方在中南海的“瀛台&rdq

  • 历史上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鄂妃

    说到历史上的董小宛和董鄂妃,很多人肯定都看不穿吧?这两个人经常会有人当成是一个人。毕竟两个人的名字有点点相似。但是这两个人的经历可完全不一样。那么董小宛和董鄂妃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呢?董小宛历史上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一个人吗其实说到这个董小宛,她和董鄂妃完全就不是

  • 皇帝寿命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

    古装片相信我们也看过不少了,古代的皇帝可以说是每一个人都想要涉及到的位置。不知道大家对历史的皇帝了解多少,只要看看历史上的皇帝寿命,你会发现皇帝的寿命普片都不长,都比较命短。那么历史上的皇帝为何普片寿命都不是很长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吧。1、饮食无度古代皇帝多数情况都

  • 皇帝的龙袍上为什么要绣九条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龙袍

    中国人在衣服上绣龙纹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虞书.益稷》所载“十二章服”(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十二种纹饰)制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老虎与长尾猿猴的图像)、藻、火、粉米、黼、黻(黼黻,音辅服。为半黑半白如斧之形的花纹)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