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乔指的是哪两个人 二乔被锁在铜雀台了吗

二乔指的是哪两个人 二乔被锁在铜雀台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3/12/10 17:28:57

二乔,也就是大乔小乔,乔亦作桥,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桥国老的两个女儿,大乔为孙策妾,小乔为周瑜妻。

二乔

史记记载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大乔

籍贯:庐江郡皖县

名字:乔氏

容貌:如花似玉,倾城佳人

父亲:桥国老

配偶:孙策

姊妹:小乔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悲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18岁),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对皇嫂仍万般尊重,也在大乔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据说大乔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小乔

性别:女

籍贯:庐江郡皖县

名字:乔氏

容貌:国色天香(也作国色琉璃)可以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相媲美

父亲:桥国老(桥姓今简化为乔,两姓合一,后来都作乔国老。)

配偶:周瑜

姐姐:大乔

大乔

二乔之父

后世盛传东汉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玄之女,实为误传。二乔误传籍贯是湖北嘉鱼县,是建立在二乔的父亲即为乔玄基础上的。此版本误传乔玄早年居住在沙阳堡,娶了该地中医家的千金,才生出了大乔和小乔。因此才有“大乔和小乔的出生地可能是沙阳堡,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嘉鱼地区”这种说法。

误传缘由

《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大乔、小乔为“桥公”之女。清代人沈钦韩在《两汉书疏证》一书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沈钦韩的意思是,只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的“桥公”必为汉太尉桥玄。沈钦韩的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但实际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清代末年的卢弼就在其所著的《三国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可见在当时,并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沈钦韩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里还指出:“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后汉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这里再一次论证了沈钦韩的说法有误。

另外,按《三国志》的记载,孙策、周瑜分别纳大、小乔是在攻破皖城之后。是199年的事。而乔玄183年就已去世,死时已有七十五岁,从年龄上来看,也不可能是大、小乔之父。

诗词形象

袁枚有《周瑜墓》二律云:“天生一将定三分,才貌遭逢总出群。大母早能知国士,小乔何幸嫁夫君。能抛戎马听歌曲,未许蛟龙得雨云。千载墓门松柏冷,东风犹自识将军。”其二云:“旌旗指日控巴襄,底事泉台遽束装?一战已经烧汉贼,九原应去告孙郎。管萧事业江山在,终贾年华玉树伤。我有醇醪半尊酒,为公惆怅奠斜阳。”周瑜卒于巴丘,后人因此又附会为今岳阳一中学内有小乔墓,但周瑜灵柩后即还吴,孙权曾迎之于芜湖。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载一联云:“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明代高《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小乔

铜雀台赋

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标签: 二乔

更多文章

  • 清朝妃子收入有多少 换做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

    现代女性看古装剧时总是幻想自己能穿越清宫,摇身成为后宫宠妃,享尽万般宠爱,一生荣华不断,不用干活,每天混吃等死,还有大把的银子送到宫里来,这简直是万千少女的理想生活。其实后宫也是个庞大的系统,妃嫔之间等级森严,不同品阶对应的薪资待遇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宫廷剧中后宫女人争斗不休,彼此争风吃醋,为的

  • 陈阿娇是如何成为汉武帝皇后的?陈阿娇骄横善妒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阿娇

    “金屋藏娇”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身为故事女主角的阿娇也是贵族出身、一代皇后,但是阿娇和汉武帝两人最后的结局却是感情破裂。既然能被传为一段佳话,想必这一对皇帝和皇后之间还是有过深厚的感情的,只是最后“不爱了”。所以今天就先和大家聊一聊他们故事,

  • 赵飞燕有哪些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飞燕

    人都是喜欢美的事物的,今天和大家聊的皇后就是一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人,赵飞燕。但是以前的后宫里大概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美人吧,就算赵飞燕的脸蛋再好看,如果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凭什么就是她的名字流传了千百年,被后人所知呢?“燕瘦环肥”这个词应该都听过吧,说的就是赵飞燕的纤瘦和

  • 西汉张嫣为何会嫁给自己的舅舅汉惠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嫣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也许她们貌若天仙,也许她们蕙质兰心,可充其量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是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她们的人生,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无疑是“悲惨”的。这一点,在皇宫大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代,皇帝站在权力的制高点,万人之上,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享受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飞燕

    中国四大美女,分别是沉鱼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蝉,羞花玉环。有关四个人的故事很多,把四个女子比作坚韧的化身。虽然身为女子,在那个男子为尊的年代,走出了她们自己的道路。成为了千千万万女子的标杆。其实翻阅历史,中国美女非常多。像是和杨玉环并尊的环肥燕瘦的赵飞燕,就是难得的美女。毫无身世背景,仅凭借着美

  • 古代皇帝平时是怎么称呼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皇帝,平时,怎么,称呼,后的,大家,常看,电视剧,也能

    大家通常看电视剧也能总结出几个称呼了,皇后啊,娘娘啊之类的,别说老婆哦,这是平民夫妻的称呼,那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小编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发现后这个字呢,其实原本是有两个字的,後,后,原本表达方位的是後,而后是一个官职,在远古那会是用来表示酋长的,是一个很高的职位,在后来的发展中后被用来形容女官

  • 古代皇帝想要宠幸宫女 宫女最后能够拒绝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古装剧。就从多年看古装剧的经验中可得,皇帝想要宠幸哪位宫女,宫女是不可以拒绝的,历史上也是。众所周知,皇帝乃是一朝之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时随地可以呼风唤雨。别说想要宠幸一位宫女了,哪怕是要她的命都行,她哪敢拒绝?换言之,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地位很低的人想要攀高枝,我们就

  • 宋朝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有关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很多论著都没有把宋代妇女中的宗妇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宗妇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既是宋代宗室成员,也是宋代社会上层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宋宗妇的社会地位,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北宋宗室的社会地位以及北宋上层女性群体

  • 蜀汉名将赵云的妻子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云

    武神赵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作为一名帅气又武功盖世的千古儒将,赵云的女粉丝还是不少的。正史中关于赵云妻子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赵云有后代这件事却是事实。史实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既然赵云儿女双全,可以肯定,他是有老婆的。不过,赵云的“绯闻女友&

  • 杨四郎是真实存在的吗?杨四郎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四郎

    根据北宋初期名将杨业的经历,及其家族人物改编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因此成为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将门家族之一。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中,以忠义闻名的杨家出了个投敌的子孙,即杨四郎。在故事中的金沙滩一战,杨家将损失惨重,杨家七个儿子出征,只有杨六郎回到天波府。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战死金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