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四郎是真实存在的吗?杨四郎的历史原型是谁?

杨四郎是真实存在的吗?杨四郎的历史原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1/18 19:53:14

根据北宋初期名将杨业的经历,及其家族人物改编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因此成为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将门家族之一。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中,以忠义闻名的杨家出了个投敌的子孙,即杨四郎。

在故事中的金沙滩一战,杨家将损失惨重,杨家七个儿子出征,只有杨六郎回到天波府。

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战死金沙滩,杨七郎为奸臣所害,死于非命。

杨五郎逃出生天,出家为僧,而杨四郎却在被俘后投降辽国。

在辽国,杨四郎为不给杨家丢脸,改名木易,娶辽国公主,并生下子嗣,后来,杨四郎为宋、辽两国盟好立下功劳。

这当然是艺术改编,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杨四郎,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几个字,“延训并为供奉官”,可以说是毫无名气。

不过,杨四郎虽然不一定是杨四郎,可故事却未必是假。

在宋、辽交战频繁的北宋初期,如演义中杨四郎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实出现过很多。

两国交战,互相招降纳叛是常事,小说家构造杨家将故事的情节,很多都是依据真实事例改编。

也因此,杨四郎的故事,是有相当多的历史原型人物及其真实故事为素材而创作。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位知名度比较高的杨四郎原型人物的故事。

第一位原型人物是北宋名将王继忠。

根据历史记载,王继忠是宋真宗未登基前的藩邸旧臣,可以算是宋真宗的亲信之一。

宋真宗登基后,多次提拔王继忠,并将其安排到宋、辽边境城镇领军抗敌。

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辽国大军南侵,王继忠携宋将王超、桑赞,合军抗击辽军。

关键时刻,宋军粮道被断,王超、桑赞惧敌退缩,王继忠被辽军包围,力战后被俘。

因为王继忠是宋真宗亲信的特殊身份,辽国没有杀他,授其官职,辽国掌权的萧太后还将萧氏族女嫁给了王继忠。

王继忠初被俘时,还心念宋朝,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王继忠希望宋朝能将其交换或赎回本国。

但宋真宗在签下了《澶渊之盟》后,希望在辽国能有一个心向宋朝的臣子,这或许有利于两国邦交,因此,拒绝了王继忠的要求。

从此,王继忠就成为辽国的臣子,他在辽国受到重用,并被辽国皇帝赐姓耶律,死前已经被辽国任命为楚王。

这是他在宋朝怎么也达不到的高位。

王继忠除了人生经历和小说中的杨四郎契合,还有一点是,有史书记载,王继忠在辽国生下的子嗣中,有一个的名字叫怀玉。

这和演义话本中,杨文广的儿子叫杨怀玉契合,所以,王继忠被认定为杨四郎的原型。

第二位原型人物是北宋名将康保裔。

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时任高阳关都部署的康保裔在和辽军的交战中陷入重围。

康保裔被迫与敌死战,因寡不敌众且外无援军,康保裔战至力竭后,战死或被俘。

关于康保裔在这一战后的去向,史书的记载中有很多混淆的地方,有被俘的记载,也有战死的记载。

在宋朝这边,当时宋真宗以为康保裔战死,对康保裔本人予以追赠,对他留在宋朝的后人大肆封赏。

而康保裔本人,也被写进了《宋史·忠义传》中,并名列第一位。

但根据考证,康保裔当时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辽国没有杀他,他也没有自杀,留在了辽国为官。

宋朝后来大概也知道了康保裔没有战死,但为了保护宋真宗及朝廷的颜面,默认了其战死。

康保裔降辽后,重新娶辽国萧太后族中女为妻,并生有子嗣,为了保护在宋朝的家眷,他给自己改了姓,将“康”姓改成了“杨”姓。

宋哲宗年间,康保裔在辽国的孙子康炯离开辽国,回归宋朝,成为宋朝番军(归化的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的将领,他在宋朝给自己起的名字叫杨惟忠。

因为康保裔的人生经历,以及曾改姓杨,孙子又以杨姓归宋的原因,他理所当然的成为杨四郎的原型之一。

以上是两位知名的杨四郎原型人物的介绍。

北宋初期,《澶渊之盟》签订前,宋朝和辽国多次交战,王继忠和康保裔的经历,正是当时部分北宋降辽将领的缩影。

他们的经历,也为很多民间传说的故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说,就是王继忠和康保裔这两位名将的经历,凑出了一个在小说中降辽、娶公主、生子,为辽国效力的杨四郎。

标签: 杨四郎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计谋可行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子午谷

    按照魏延的想法,他只需要带领5千精兵,就能拿下长安,然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这个想法用兵少且行军隐蔽,如果成功,则光复汉室指日可待。但奇怪的是,诸葛亮却否定了这个十分精妙的策略,弃之不用。在后世,有许多人都在议论子午谷奇谋是否可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1400年后,一个

  • 古代女子成年和未成年的发饰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

    在古代,人们的发型与服饰都有着一些特殊的讲究,其中,成年人的发饰与未成年的是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古代一些女性的发饰,也是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女子长到15岁,就算是成年,可以出嫁,当然也有一些女子嫁人要更早一些。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笄,簪也。&l

  • 古代皇帝每天都要去上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朝

    古代皇帝是不是每天都要上早朝?这件事大概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朝代是,有的不是。进一步说,即便是这样,未必坚持得住;不是的,也有“朝乾夕惕”的皇帝。坚持“早朝”的,明朝曾经就是。《大明会典》规定,皇帝须每天“早朝”,于日出时开始,

  •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紫禁城

    凡是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之前的庭院里,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收口大腹、两耳加兽面铜环的金属大缸。这些大缸有铁铸的,有铜铸的,还有些是铜质鎏金的,它们静静地端立在各个大殿之前,金光耀眼,质朴端庄。椐《大清会典》记载,这些大缸都是明清两代制作的,明朝多是铁缸,清代多是鎏金铜缸。至

  • 青楼是怎么来的?古人逛一次青楼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青楼

    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后泛指妓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总是听说这样一句话:“当人有了金钱和权力之后,那么他将开始向往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这句话在大多数的成功人士看来是极其荒谬的,但殊不知这其实就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若不是有所谓

  • 明朝的皇后及妃子为何大都从民间甄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

    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高,大多都是平民,为什么会这样?一、政治上控制极端,不需要政治联姻1、管理控制严格,不需要政治联姻明朝的政治执

  •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善长

    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是谈论这三个人,实际上是朱元璋提出这三个人,想用这三个人为宰相,想征求刘伯温的意见。朱元璋首先提到了杨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丞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参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

  • 古代皇后为什么不能降为妃嫔 被废皇后的儿子还算嫡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后都被废了,皇后的孩子,即使不被降为庶子,也必然是没有继承权了。毕竟老皇帝会担心,这瓜娃子上台后,会不会为了他老妈,打击报复。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这就好比是妻子只能被休掉,却不能被当成小妾来看待一样(当然,也有例外)。这在古代很正常,因为小妾是夫妻的共同财产,晚上陪

  • 古代妃子生下皇子之后为什么要找奶妈不自己哺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

    一位60多岁的历史专家告诉我:明朝曾设立“乳娘府”,专门招募15到20岁的已婚女性给皇子喂奶,这不仅和皇帝的嗜好有关,还隐藏这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古代妃子为什么不给皇子喂奶?古时候的后宫,都有这样的规定,妃子不能给皇子喂奶,一旦有人违反这个规定,轻则会被皇帝冷落一番,重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