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汤若望案始末:最后为何被平反了?

揭秘汤若望案始末:最后为何被平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95 更新时间:2024/2/21 20:15:03

汤若望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汤若望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于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隆。他受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卓越功绩所影响而决心成为像他们那样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于是在1618年乘上轮船,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途。他在中国生活了整整四十七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他在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基督教传播,以及推广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保守官员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康熙历狱,又被称为汤若望案。

康熙五年,也就是公元1666年,当时的新安卫官生,同时也是穆斯林信徒的杨光先向康熙皇帝上书,认为汤若望等人编纂的《天学传概》十分不合理,尤其是对书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是犹太人”这一点非常不满,是侮辱先祖的行为,因次以“为官叛国”和“妖言惑众”等罪名指控这些传教士。经过官员们的审理之后,决定将汤若望一干人等判处死刑。此时却出现了很多异象:天空出现彗星,随后又发生了大地震。在一系列怪事的推动下,汤若望等人最终被赦免出狱。但是直到康熙帝亲自处理政事的时候才决定平反此案。

这一案件反映的是东西方在文化交流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也可看出儒道之学在当时的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

汤若望的出生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资本主义快速扩张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渐渐地在增多。而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途径除了一般的商贸往来之外,大批西方传教士出于传播基督教教义和思想的目的而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对于加速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传教士中,来自德国的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汤若望

汤若望的原名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1592年出生在德国西部莱茵河畔的著名城市科隆,同时也是德国仅次于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的第四大城市。出生在只有一个历史悠久和知名的大城市对于汤若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接受良好的基督教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汤若望的家族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可以说全家都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汤若望自小便对天主教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到了他上学的年纪,他选择的学校就是天主教各团体中最大的修会耶稣会创办的三冕中学。在这所知名的学府中,汤若望认真刻苦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天主教思想,成绩自然名列前茅。

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科隆发生了瘟疫,汤若望所就读的学校也只能无奈关闭。但是汤若望的学习并没有就此终止,他因为出众的成绩而被耶稣会推荐到罗马的德意志学院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正是因为他这种异常努力的态度对于他今后开展传教方面的目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汤若望的学习生涯,他在他的故乡科隆所受到的熏陶和学习是他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传教士的重要因素和文化环境。

汤若望后代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出于快速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因为当时的交通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在这些来自西方的人中,除了商人之外,传教士也是其中人数比较庞大的一支。这些传教士除了进行传教活动之外,他们同事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汤若望便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佼佼者。

标签: 揭秘汤若望始末最后为何平反汤若望明清时期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叔宝和尉迟恭为什么会成为门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秦叔宝,尉迟,为什么,成为,门神,据称,隋末,时期,由

    据称,隋末时期,由于隋炀帝杨广昏庸无道,导致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李渊由太原起兵南下,讨伐隋室,在吕州霍邑(今陕西省霍州市),李渊率领士兵与隋朝大将宋老生作战,最终斩杀了宋老生。而刘武周趁山西空虚,占领了李渊的山西老窝,公元619年,李世民奉命回击山西,后来来到霍邑,刘武周命令宋金刚死守霍邑,而宋

  • 他开启了一个新王朝 却毁掉了万代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启,一个,新王朝,王朝,却毁,掉了,万代,江山,公元,15

    公元1598年,长达七年之久的万历援朝战争终于宣告结束。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在历经战与和的反复较量之后,最终迫使日本狂人丰臣秀吉忧郁而死,异常艰苦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许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怎么堂堂一个天朝上国,打打你日本一个蕞尔小国居然会这么费劲,

  • 金銮殿上的吞脊兽的作用是什么 它真的能防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銮殿,吞脊,作用,是什么,真的,防雷,中国,建筑艺术,源远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最鼎盛的阶段,甚至能用木材做建筑材料,经过卯榫结构的连接,造一座全木质的塔、楼、亭和台等建筑物。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这座木塔,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辽代的能工巧匠们,精心制作了10万块木构件,就好像儿童搭积木一样,建了一座约20层楼

  • 嘉庆登基后却无法去清东陵拜祭 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登基,无法,去清,东陵,拜祭,这是,为何,生而,为人

    生而为人,人人都有难处,有的人说赚钱难,有的人说找工作难,有的人说搞对象难,那么当皇帝也有犯难的时候吗?当皇帝的难处也有很多,比如嘉庆皇帝,他即位后,需要到清东陵和清西陵去祭祖,可是却迟迟未能成行。因为有一个难题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就是,如何对9岁就夭折的皇太子永琏行礼。封建王朝的时代,皇帝立太子,一

  • 七座最怪的坟墓 最后三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七座,怪的,坟墓,最后,三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国人,讲

    国人讲究生有处,死有地,而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影响之下,古人建墓无不费尽心力,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坟墓造得豪华坚固,隐秘结实。可是有很多古墓,因为造墓者身份问题,防贼防盗等等的原因,他们给后世留下的墓都非常奇怪,就让小编一一道来吧!1、将名字搞错的墓在四川成都南台寺的庙后,有一座大坟,墓前立着一个破旧

  • 弘治中兴与万历中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弘治,中兴,万历,什么,不同,弘治,中兴,背景,是指,明朝

    弘治中兴背景弘治中兴是指明朝皇帝明孝宗在位期间的统治,也就是从1488年至1505年之间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年号为弘治,并且这段时间在明孝宗的统治之下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后世史学家将这段时间呈现出的欣欣向荣景象称为“弘治中兴”。下面说一下弘治中兴背景。明孝

  • 午门血案结果如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午门,血案,结果,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午门,血案

    午门血案背景午门血案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449年8月23日,地点是北直隶京师午门,这次血案是指在没有得到统治者允许的情况下,众大臣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将马顺、毛贵、王长三人群殴致死的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朝臣已经完全的失去了理智,场面失去了控制,之后在于谦的斡旋下,众大臣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下面说一下

  • 讲道理: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华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讲道理,元朝,到底,不算,中华,历史,中国,大多数人,都能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能很熟练地背出“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唐朝的强盛、宋朝的富饶、元朝版图之大与明朝的清高气节也一直为人称道。很显然,在人们的意识里,这些朝代都是中国辉煌历史的组成部分,他们共同代表了中国。然而仔细观察一番会发现,其中元朝与清朝两代显得比较特殊,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统治者都是汉族

  • 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 不叫羊桶牛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马桶,不叫,羊桶,牛桶,说起,马桶,现在,已经,成了

    说起马桶,现在已经成了人类的好朋友,我敢保证我们每天至少会见它一面吧?它已经成了我们看视频看到两腿发麻的固定地点。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可能都没想过: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不叫羊桶,牛桶,猪桶?有人会想,马桶嘛,这东西也是西方传进来的,和什么沙发、咖啡一样都是舶来品,会不会和沙发、咖啡一样也是音译呢?显然不

  • 太康失国的故事:揭秘太康失国后是谁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康,失国,故事,揭秘,复国,太康,失国,故事,古代,尧舜

    太康失国故事古代的尧舜都是人民拥护推举出来的首领,他们的拥贤者为王的禅让制度成为千古佳话。舜让贤于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说明夏禹并没有辜负拥戴者,是一位无私有才能的贤者领袖。可是禹之后,让贤制被传子制取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君主制王朝出现了。太康画像夏禹之后由他儿子夏启继位。启贪图享乐,骄纵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