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耀庭:中国最后一名太监

孙耀庭:中国最后一名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35 更新时间:2024/2/10 22:47:37

孙耀庭简介

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于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家庭出身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

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学费。但是,这种“好景”不长。

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只好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但不久,武昌城登高一呼,清皇溥仪不得不在养心殿签署“退位诏书”。


净身进宫

中华民国成立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路被堵塞了。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依然受着皇族、奴婢的膜拜。

而且,溥仪公然不顾民国的禁令,重新在民间征太监,招婢女。紫禁城的幽魂,又勾起了孙家送子当太监的企望。

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他忍受了人格的最大污辱,当上了太监。其时15岁。


宫廷经历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孙耀庭还乡先后在本村傅学舜、傅学兰私塾学习。后通过他大嫂认识的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介绍,于1916年,到原清朝摄政王府,其时,正赶上原清朝载涛贝勒处要人,孙耀庭就去了载涛处当差,载涛给孙起名顺寿。

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回到老家,不久又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罗·婉容

1924年11月5日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

解放战争期间,还成为了一名工作人员。“化大革命”后,他住进广化寺一直到逝世。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


宫廷生涯

孙耀庭是通过一个在宫中很有些地位的人介绍才得以进宫的,孙耀庭进入皇宫后,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号。他以“徒弟”的身份,整天侍候这个人,为他端菜送饭,倒屎倒尿。

第2年的农历二月,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在一次看排戏的时候,听说这人手下有孙耀庭这个机灵的人,不知怎么忽然开了个恩,命孙耀庭参加戏班。对于一个干粗活、无名号的低层太监来说,这真是“一步登天”。同年十月,孙耀庭花了60块白银,买了个“王成祥”这个名字。此后,他便离开了戏班,进入了司房。

清时司房负责宫里奴婢的调迁、衣物管理等事务。它和殿房、茶房、膳房、药房等一起,隶属于内务府,由总管太监、首领太监提领。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流离失所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孙耀庭离开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他在乡下住不下去了。两年后,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40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

然而,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生活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解放后生活

解放了,孙耀庭他们有了幸福生活。

1926年,孙耀庭回到北京北长街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住在这里的还有40多个和他有着相同命运的太监。“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孙耀庭的话里,饱含着喜悦和感激。

最初,政府发给他们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全市的寺庙管理。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

“文革”后,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他在93岁时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活历史”。直到晚年,孙耀庭才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贾英华以他的经历,出版了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后被改编为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1988)、《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1992)。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孙耀庭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历史人物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太监安德海之死:恃宠而骄终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德海简介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隶南皮(河北省南皮县)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 清末两大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稍微看过清朝历史的人都会有疑惑,为何安德海和李莲英这两个宦官能够在清朝呼风唤雨呢?他们两人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吗?据悉,他们一个过分张狂一个小心谨慎!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911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祖籍山东齐河。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

  • 中国铁路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世纪的大清,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商业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小时的CR400A/B高速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一、第一条

  • 中国出租车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出租车,供人临时雇佣的汽车,多按里程或时间收费,也叫出租车。台湾称作“计程车”,广东及港澳地区称为“的士”,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一带则称为“德士”。出租车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香港和广东地区较早出现。一、服务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租车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乘坐的。当年,出租车专门负责接待来穗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与

  • 中国古代的“胡人”都包括哪些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胡人?华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胡”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后来胡人一词则被用来作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都有哪些民族被称为胡人?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游牧部族称为北狄,后来

  • 蒙古第一次西征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在1219年,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蒙古第一次西征的原因一、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1218年蒙古大商队被害事件。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和花剌子模两国达成的通商协议,派出由450人组成的大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

  •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分别是哪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是: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以下为您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一、扬州仙鹤寺仙鹤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位于江苏扬州南门街。宋德佑元年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

  • 中国古代十大女医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十大女医是指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十位女医生,包括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她们都具有出色的医术。以下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女医。中国古代十大女医一、义妁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古河东人,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

  • 明代女医谈允贤生平有哪些轶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允贤简介谈允贤(1461年-1556年),明代名医。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其祖母对医药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学,从十来岁时即“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谈允贤生平经历谈允贤生于明朝天顺5年,其祖父谈复、祖母茹氏为当时名医,伯父谈经

  • 鲍姑——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鲍姑简介鲍姑,名潜光,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她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生平经历鲍姑,小字潜光,陈留人。其父亲鲍靓,字太玄,曾任南海太守,师事阴长生真人,学得炼丹之术。鲍姑自幼耳濡目染,后来也参与炼丹和行医。319年,鲍靓在越秀山南麓建越岗院,供鲍姑居住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