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的道路制是什么

隋唐的道路制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90 更新时间:2023/12/8 10:31:41

帝于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二级制,后来便很快推行到全国。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由中央政府来直接管辖全国二三百个州,实在是有困难的。所以,唐朝建立后,唐太宗便于贞观元年(627年),又将全国划分为10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诸道。这10道共领府、州358个,县1551个。而每一道或置官,或不置官,所置之官也仅是监察性质。

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改划15道,即将“山南”分为东、西二道关内“增置京畿道(治长安),”河南“增置都畿道(治洛阳),”江南分置东、西道和黔中道,共统府、州328个,县1573个。(见《旧唐书·地理志》)同时,开始在各道置采访处置史,其职权相当于汉武帝时的刺史。至此,道遂成为固定的监察区。

“安史之乱”后,又有了以掌兵权的节度使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节度使原为边地军事长官。唐玄宗开元、天宝间,仅有节度使10个,即河西、范阳、陇右、剑南、安西、朔方、河东、北庭、平卢、岭南。

后来,这种制度被滥用于内地,至肃宗时,节度使已猛增至44个(《旧唐书·地理志》),宪宗时增至47个。(《元和郡县志》)每一节度使都可管数州,其辖区也都叫“道”。这种道实际上已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了。

唐代还有一种行政区划,就是唐玄宗所新开的“府”。玄宗开元年间,首先将国都附近的三个州改府,即升雍州(长安所在地)为京兆府,升东都洛阳所在的洛州为河南府,升北都晋阳所在的并州为太原府。“安史之乱”后,又把皇帝驻跸过的州升为府,如升荆州为江陵府、益州为成都府等。

至唐末,这类的府共有10个,即京兆(雍州)、兴德(华州)、风翔(岐州)、河南(洛州)、兴唐(陕州)、河中(蒲州)、兴元(梁州)、成都(益州)、太原(并州)、江陵(荆州)。后来,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区又设都督府,如扬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等。此外,在边地还设过都护府。最早的是安西都护府,为唐太宗平定高昌之后所设。此后又陆续设有五个这样的都护府,即安北、单于、安东、安南、北庭诸都护府。(《旧唐书·地理志》)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难著。”其所谓“都护”,即指这类镇守边疆的长官。

统观唐代的行政区划,除了继承前代的州、县外,唐太宗创“道”,唐玄宗开“府”,唐睿宗又把节度使变为正式建置(也称“道”),这样,便使唐代的行政区划又变为三级制。

建立后,宋太祖宋太宗实行中央集权,取消了节度使,让各州直接归属中央。但中央还是无法统管全国的州,所以又在州上设“路”。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定天下为15路,至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又增至23路。京畿所在的开封府不在23路之内。到徽宗时,改开封府为“京畿路”,遂为24路。这是北宋设“路”的大致情况。宋室南迁后,只存半壁江山,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便分为16路,后宁宗时又改为17路。

一般认为,宋代的“路”同于唐代的“道”,其实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宋代一“路”不归一个机构、一个长官管辖,而分属于转运使(掌财赋)、提点刑狱(管司法)、安抚使(管兵政)等。每个机构只在它们所管的业务范围内举劾地方官,不能越权。所以宋代的“路”始终未能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介乎行政区与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这与唐代的“道”最后终于成为一级可总揽全权的行政机构不同。

两宋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行政区划单位,主要的是“军”和“监”。“军”在唐代是军事单位,称“军镇”,至宋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单位。“监”是五代初出现的,最初是国营企业(如矿冶、铸钱、制盐、牧马等)的管理机构,宋时也演变为地方行政单位。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

辽、金的行政区划基本上也是以道、路辖州、县。辽袭唐制,分全国为五道,即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合称“五京道”。每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府”。道下、县上的单位是府、州、军、城。金采宋制,分全境为20路(后并为19路),路辖府、州,府、州领县。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篡改过国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这样一位旷世圣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门兵变”内情历来让人生疑

  • 揭秘玄武门事变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不料二皇子唐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李渊随即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牵连

  • 李世民修改国史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后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代帝王的表率。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英明圣主,他的一生仍有很多瑕疵,“玄武门兵变”的历史实情一直让后人迷惑,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让人议论纷纷。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别设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但是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

  • 唐高宗李治喜欢武媚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高宗李治历来都被一些人看做是昏懦之君,被武则天以媚术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权旁落。事实上,高宗之所以会如此迷恋武则天,是由于他的恋母心理,使他对武则天产生了一种似母亲又似情人的感情。唐高宗李治其母长孙皇后温柔慈祥、英明果断,然而却在李治8岁时离他而去。母亲的早逝给高宗的心灵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之后十多年

  • 唐中宗李显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借口李显要超封其岳父韦玄贞官爵,把才登上宝位两个月的儿子废掉,押送房州安置。直到武后晚年病重,经狄仁杰等众大臣力保,李显才从房州贬所被召回京城。公元710年农历六月壬午夜,唐中宗李显身穿赤黄龙袍,神情郁郁,在神龙殿呆坐无聊。恍惚之间,数日不相

  • 唐玄宗李隆基传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是唐朝中期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玄宗的交出政权,肃宗的接受政权,在这一交接过程中,至今留有许多谜团还没有被解开。这其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意传位?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敏强记,两岁封王。玄宗废掉太子瑛之后,朝廷中以李林甫为首的多

  • 唐玄宗“三庶人“之谜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王皇后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随后李隆基立即将武氏册立为“惠妃”。武惠妃工于心计,她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而是想要易储。因此,在礼部尚书李林甫的挑拨下,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等大臣的关系

  • 黄巢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时,曾有诗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借此形容势不可当的义军力量。然而与唐朝军队的仓促应战,让他败北。结果,他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山东,自此没有任何音讯,他如何终老也就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在唐朝历史关于黄巢的记述

  • 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文宗太和九年阴历十一月廿一,文宗坐殿,金吾将军韩约高声奏称:“左金吾听事房后石榴树上,昨夜降下甘露,特向陛下禀报。”文宗皇帝欣喜,百官齐齐拜舞,向皇帝称贺。天降甘露,是国家大治、天下清平的瑞兆。文宗忙乘软舆往含元殿升座,命宰相李训、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众宦官前往验看。仇士良

  • 秽乱宫闱与五王之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三思是中宗李显的表兄,安乐公主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是夫妇。高宗时代,谏劝废掉武后的上官仪被加以谋反罪杀掉后,其小女儿上官婉儿没入宫府为奴婢,后被武则天看中,让她专掌宫内之秘。中宗复辟后,对上官婉儿也无恶感,便“拜为婕妤,专掌制命诏书”。在武后时,上官婉儿与武三思就一直暗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