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和李世民的真实关系魏征直谏李世民不杀他吗

魏征和李世民的真实关系魏征直谏李世民不杀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86 更新时间:2024/1/17 7:54:2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总是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徵死了,朕失掉一面明镜了啊!”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一代名臣魏徵病逝。与他相知甚深的唐太宗李世民颇为痛惜,流着泪说出了以上名言。

魏徵,字玄成,生于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比唐太宗大十八岁。他与李世民最初不是君臣,而是死敌。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魏徵却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智囊,常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当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兄夺权后,便以胜利者的姿态责备魏徵等太子旧部说:“你们这些小人,为什么一贯离间我兄弟关系?”

魏徵慷慨自若地回答道:“皇太子殿下要是一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事了!”

秦王李世民听完瞬间就被震住了,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啊!于是效仿齐桓公重用仇人管仲的例子,赦免魏徵之罪,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事。

这时,魏徵已将近四十七岁,从此才开始了与李世民合作的生涯。随后,李世民做了皇帝,改元贞观。几年之间,魏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给事中、谏议大夫、尚书右丞;到了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拜为秘书监,成为唐太宗宰相团的一员。

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云集。当时,房玄龄李靖为左右仆射,王珪为侍中,温彦博为中书令,戴胄为户部尚书,再加上魏徵,六名宰相共掌国事,都是极具才干、声望的名相。贞观四年(630年)的某一天,君臣宴会,唐太宗一时兴起,命素有知人之明的王珪点评在座诸人的优劣。王珪欣然应命,对诸相一一评价,结果大家都认为他评得公道。对魏徵,他的评语是:“每以谏诤为己任,耻君不及舜。”魏徵也的确如王珪所评,敢谏善谏,甚至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谏臣。

魏徵深信,明君、暗君的区别,不过在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魏徵劝谏太宗,小到他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可谓无所忌讳,知无不言,随时压抑太宗过分的欲望,纠正他的过失。太宗曾经感慨地对魏徵说:“你所劝谏我的,前前后后有两百多件事,如果不是你以至诚之心为国,哪能做到这样呢?”

简单举一个例子:贞观十二年(638年),四十一岁的唐太宗添了一个皇孙,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席间,太宗对魏徵大加赞扬。他说:“贞观以前,跟着我打天下的人,立功最大莫过于房玄龄;贞观之后,尽心于我,时时进献忠言,安国利民,乃至于成就我今日功业者,那就要数魏徵了!”过了一会儿,太宗又问魏徵,“近来所行得失政化,与往年比怎么样?”

按理说,正当嘉庆宴会,太宗春风得意之际,而且他几分钟前才狠狠表扬了自己,怎么着也得卖个面子吧?但魏徵毫不犹豫,当头就给太宗浇了一盆冷水:“如果要说行德义而使民心悦服,现在远不如贞观初年!”

接着,魏徵就滔滔不绝地直指太宗的错处,说他不再像早年间虚心求谏,功业虽盛,却比不上往年。结果,唐太宗由衷感叹,说除了你魏徵以外,没有人敢和我说这番话。我一定听你的,虚心改过。

除了就事论事,魏徵还常常创作长篇大论的专题论文,进献太宗御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贞观十一年(637年)所上的《谏太宗十思疏》。文中反复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详细提出十个君主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唐太宗非常重视这篇奏疏,向魏徵表态说要把它长期放在桌案,经常阅读,引以为鉴。

然而,曾经多次表示会不忘初心,善始善终的唐太宗,却在晚年决策错误频现。一方面是因为太宗功成名就,逐渐骄逸自满,一方面是因为魏徵等元老重臣相继过世,再没有够分量的臣下能影响甚至改变唐太宗的决定。

最显著的例子是东伐高丽之役。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不顾群臣反对,统军亲征高丽,最终铩羽而归。悔愧交加的唐太宗因而感慨地说:“若是魏徵还活着,一定不会让我有这次亲征之行的。”

有魏徵这面明镜在,便能少犯错误。贞观前期的政治之所以胜过后期,魏徵等谏臣功不可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拂女与李靖的真实故事和结局他们感情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拂女、李靖与虬髯客被世人合称为“风尘三侠”。他们的侠踪最早见于唐传奇名篇《虬髯客传》。《虬髯客传》以隋末乱世为故事背景,那时,隋炀无道,群豪并起,逐鹿天下,正是英雄人物登场的极佳舞台。三位主人公中,第一个亮相的是青年才俊李靖。故事里说,有一天,一介布衣的青年李靖前去长安拜谒

  • 西突厥哪个时期灭亡的唐朝为什么能灭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突厥与东突厥的生活风俗相近,语言稍有差异。当东突厥汗国在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以东的蒙古高原称霸的时候,西突厥汗国也在金山以西广开疆土,控制着西域各国。唐贞观年间,西突厥各部落发生了内讧,谁也不服从谁,彼此征伐。638年至641年间,西突厥最强大的是咄陆可汗。咄陆可汗兼并了其他可汗国的一些领土,在西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为纪念开国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排在首位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祖是士族高门。他喜欢读书,知识渊博,人又聪明,有谋略,与唐太宗李世民从小就是好朋友。长大后李世民成了他的妹夫,他的妹妹就是长孙皇后。这种关系,使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格外信赖

  • 秦琼和秦叔宝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是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和尉迟恭作为左、右门神为民间所崇拜。在通俗小说中,秦琼是天下第十六条好汉,兵马大元帅,骑一匹黄骠马,善用双锏。秦琼卖马的故事感人至深,经过小说、曲艺、京剧等的传播,已经深入人心。不过,秦琼这一英雄形象是小说家和艺人们根据真实历史虚构出来的。史书对秦琼的

  • 尉迟恭救了李世民几次尉迟恭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官封鄂国公,是凌烟阁画像的二十四个开国功臣之一,他还与秦琼被民间尊为门神,可谓声威赫赫。有谁想到,他曾受过猜疑,差点被杀呢。尉迟敬德,名恭,打铁出身,武艺高强,曾在隋朝从军,追捕盗匪表现十分勇敢。刘武周造反称帝后,任用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攻打唐军,打败永安王李孝基后,同秦王

  • 历史上有程咬金吗程咬金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通俗小说《说唐》《隋唐演义》中,有一位外号为“混世魔王”的福将,名叫程咬金。他使一柄八卦宣花斧,在梦中学得天罡三十六斧的武功,却因尤俊达撞破他的好梦,只记得凶猛的前三斧,后面就软巴巴的了。但是,他就是凭着这虎头蛇尾的三脚猫功夫,油腔滑调地驰骋沙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常

  • 薛仁贵为什么被称为白袍小将薛仁贵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唐太宗亲征辽东的战场上。高句丽将军高延寿率二十万兵马,顺着山势扎起兵营抵挡唐军,唐太宗命令诸将分路出击。突然,一位白袍小将手持方天画戟,腰系两支铁弓,像一道银色的闪电,怒吼着向敌阵冲杀过去,敌人纷纷倒地,唐军趁势杀出,敌军溃逃了。唐太宗叫人打听:“白袍小将是谁?&rdq

  • 历史上徐茂功是怎样的人徐茂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对抵御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唐太宗所倚重的“长城”却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李。说起李,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说起徐茂功,知道的人就多了。李就是徐茂功。李,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在古文中,“懋”与&ld

  • 药王孙思邈的真实历史故事活了多少岁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生卒年不详。孙思邈不但擅长治病救人,而且勤于写作,给后世留下了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所以流芳百世,受人尊敬。孙思邈从小就聪明好学,记忆力惊人。他七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的文章,是远近

  •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是什么褚遂良的书法是什么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隋朝末年,他曾和父亲一起追随称帝的薛举。薛举兵败以后,他归降了唐朝,在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那里任职。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褚遂良于贞观十年(636年)任起居郎,负责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褚遂良的书法曾经受到书法名家虞世南、欧阳询的指点,书艺大为精进,尤其擅长隶书。唐太宗也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