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4/2/7 21:22:20

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将领辈出的著名家族,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人能及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形象活跃在评书、小说、戏曲等诸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当然没有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那么传奇,然而杨家一门三代精忠报国的事迹,却着实值得世人敬佩。

在山西代县的旧城里,耸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钟鼓楼,这座钟鼓楼的南、北两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和“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匾额。传说这是当地人出于对杨家将不朽功勋的景仰,在很久以前专门建立的纪念性建筑。

随汉归宋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多半是杨业。这位曾经名震遐迩的名将原名杨重贵,早在弱冠之年便效力于割据山西的北汉政权。年少英武的他很受君主看重,被北汉主赐名为刘继业。深得赏识的刘继业很快被任命为保卫指挥使,在对北宋、契丹的作战中以骁勇著称,不久因功升为建雄军节度使。

此时,宋太祖赵匡胤成功篡夺了后周政权,面对北宋王朝咄咄逼人的压力,刘继业预感到中原的统一大局已经不可逆转,便向当时的北汉主刘继元提出“奉国归宋”的建议,结果遭到北汉君臣的一致反对。虽然刘继业主张对北宋降伏,却从未背叛北汉政权。后来北汉国都为宋军攻克,他仍在城南率领军队与宋军苦战,宋太宗让已投降的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刘继业悲愤地大哭一场后,最终投降了宋朝。宋太宗素知他的威名,将其派往山西前线,受潘美节制。归宋之后刘继业恢复原姓,改名杨业。

杨无敌

在宋辽边防线上的频繁冲突中,杨业再一次显露出惊人的勇武和指挥才能,几次战斗下来,敌兵一见“杨”字大旗,无不避战退走,称他为“杨无敌”。杨业驻守边关八年之久,辽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因功勋卓著,杨业很快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决定派出三路军队征讨辽国,以恢复汉族政权的传统疆域。其中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在开始的时候,各路军队进展得还算顺利,西路军很快夺取了辽国的四个州。

然而随着北伐主力中路军的作战失利,宋太宗匆忙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回国,又叮嘱西路军将四州百姓迁回中原。当时辽国的军队已经开始反击,杨业与辽军交锋多年,深知敌我情势,他认为西路军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并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但是主将潘美却不以为然,他嘲笑杨业畏惧敌人,认为西路军应该给予追击的敌人迎头痛击。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得在主将潘美的督促下冒险出击。临行前他和潘美约定,由潘美在要道部署步兵强弩以备接应。

可潘美等人在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之后,带领所部慌忙撤退。鏖战之后的杨业率军来到约定的地点,看到原本应该在此接应的宋军竟然不见踪影。在悲愤与绝望之下,杨业率领部下转身再战。苦战中,他在受伤几十处、左右死伤殆尽的情况下仍手刃敌军数十人,最终为辽军生擒,后来绝食而死。杨业的长子杨延玉,部将王贵、贺怀浦等都在这次战斗中力战身亡。

名将杨延昭

在民间传说中,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杨家的众多英烈里以他的牺牲最为壮烈。第二代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在幼年时沉默寡言,却十分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父亲看到后曾感慨道:“这个孩子像我啊。”此后每次上战场都带他同行,杨延昭也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雍熙三年(986),杨业率军北伐,让杨延昭担任先锋,结果杨延昭在与辽军激战时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拼命地与敌人厮杀。后来杨延昭被保举出任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咸平二年(999),辽国突然南下进犯北宋。杨延昭当时正在遂城(今河北徐水)驻守。遂城的城池很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得知辽军来袭后,满城人心惶惶,杨延昭临危不乱,从容地组织壮丁配合宋军守城,同时着手安定遂城人心。当时正值隆冬,他便命令宋军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光滑的城墙让辽军无从下手,只好撤退。杨延昭每逢作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无不与部下分享。

辽、宋两国的军民都对他非常敬畏,称之为“杨六郎”。景德二年(1005),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卒于任上,终年57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悲痛,专门派遣使者将杨延昭的棺柩运回京城,边地百姓看到南行的棺柩无不落泪相送。杨延昭正处于北宋与辽国势均力敌的对峙时期,为保卫边疆奋战二十多年,深得百姓的爱戴,是北宋前期难得的名将。

推荐专题》》宋朝历史事件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丧葬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丧葬中的礼制和等级区别已渐渐减弱,日益世俗化的风气使人们更强调当下的生活,而对明显属于“身后事”的厚葬渐渐失去兴致,厚葬之风逐渐消失,政府也三令五申禁止厚葬。宋代“丧葬令”规定棺内不得放置金玉珠宝,也不能用石板来构建墓室和棺槨。各级官吏的墓田面积、

  • 吕端大事不糊涂是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端是宋初的一代名相,老成持重识大体。在朝廷奏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的赞许。被称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太宗死后平稳顺利地进行政权交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端时运不济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

  •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竟然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

  • 玉清昭应宫的大火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粉饰太平,真宗本人亲自策划了天书迷信的佞道造神闹剧,开北宋历史之恶劣的先例,使君臣上下如痴如狂,丧失了进取精神,消磨了意志,助长了迷信之风在社会上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所谓“玉清昭应宫”,乃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目的除贮藏&

  • 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太后是宋朝垂帘听政的第一位太后,她在仁宗生母死后的待遇问题上非常理智,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为自己和家族留了一条退路,不失为一位明智的人物。刘太后专宠后宫刘氏(?~1033)小时候双亲皆故,后来和银匠龚美一起来到京城,被当时尚为藩王的真宗看中。后来真宗即位,刘氏进封德妃,一直专宠于后宫。当时一位姓李

  • 靖康之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是一场给宋朝军民带来空前灾难与屈辱的战争,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地印在中原百姓的心中。靖康元年(1127)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被金军攻破,立国168年的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相继成为金军的俘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变动被称为&l

  • 莫须有是谁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十二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这天大的冤屈直到宋孝宗即位才得以昭雪,岳飞的遗骸也被礼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被处死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

  • 绍兴和议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一项屈辱和约,南宋王朝俯首称臣,以沉重的代价换来了宋、金之间维持了20年的和平时期。此后双方虽也发生过冲突,但是规模已大不如前。南宋在高宗的主持下,小人得志,英雄气短。君主夜夜笙歌,声色犬马;朝臣中,奸相秦桧长期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大兴冤狱,卖国求荣。南宋朝廷离心离德,却还不

  • 宋朝历史人物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

  • 成吉思汗如何统一蒙古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162年,蒙古首领也速该与塔塔儿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也速该获胜,并且他还巧设计谋俘虏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当他满怀喜悦回到营地时,他得到了一个更加让他高兴的消息: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了。特别奇怪的是男婴出生时手中握着血块,眼神如火,容颜生光。算命先生认为这是吉兆,将来这孩子一定前途无量。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