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普为什么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为什么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52 更新时间:2024/3/12 21:10:04

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

宰相须读书

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策略诞生了。这两位来客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胞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则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赵普(922~992)。

赵普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后来他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居住。后周时,赵普在军中担任小吏,以勤奋能干得到赵匡胤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归德军节度使掌书记,成为他的幕僚。赵匡胤称帝以后,赵普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在乾德二年(964)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身为朝廷重臣的赵普并非文人出身,这在极重文治的北宋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特例。曾为小吏的赵普年少失学,虽然认识文字,读的书却并不多,再加上他平素不擅言辞,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从不读书。决心大量任命文官,开创一个全新制度的宋太祖经常劝他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文化,甚至为此很严厉地批评赵普。从此赵普开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地学习儒家典籍。

《论语》治天下

赵普读得最多的是被儒生们分外推崇的《论语》,赵普将这部号称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放在卧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关上房门用心攻读。在后世作为蒙读物的《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普宰相认真研读《论语》,即使做了官也坚持勤奋学习。一个小吏出身的人能够得到后世儒生这样的推崇,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过了一段时间,同样重视文治的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他组织当时的著名学者编纂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太平总类》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读物。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三卷,于是更名为《太平御览》。

这位以好读书闻名的皇帝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成语“开卷有益”就出自这里。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赵普被宋太宗从河阳(今河南商孟县)召回朝廷,升任太子太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赵普被封为梁国公,再次担任宰相一职。此时赵普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得到任命后,他自信地对宋太宗说道:“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由此传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千古名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后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读书一定要专精的证明。崇拜孔子的儒生相信这说明儒家典籍包含了世间的一切道理,仅仅读熟一册《论语》就足以让人出将入相。批判儒家文化的人则将之理解为装聋作哑的权谋之术。无论如何,北宋开国君臣们开创了以文官治国的先河,在举国崇文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文化高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将领辈出的著名家族,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人能及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形象活跃在评书、小说、戏曲等诸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当然没有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那么传奇,然而杨家一门三代精忠报国的事迹,却着实值得世人敬佩。在山西代县的旧城里,耸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钟鼓楼,

  • 宋代丧葬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丧葬中的礼制和等级区别已渐渐减弱,日益世俗化的风气使人们更强调当下的生活,而对明显属于“身后事”的厚葬渐渐失去兴致,厚葬之风逐渐消失,政府也三令五申禁止厚葬。宋代“丧葬令”规定棺内不得放置金玉珠宝,也不能用石板来构建墓室和棺槨。各级官吏的墓田面积、

  • 吕端大事不糊涂是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端是宋初的一代名相,老成持重识大体。在朝廷奏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的赞许。被称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太宗死后平稳顺利地进行政权交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端时运不济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

  •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竟然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

  • 玉清昭应宫的大火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粉饰太平,真宗本人亲自策划了天书迷信的佞道造神闹剧,开北宋历史之恶劣的先例,使君臣上下如痴如狂,丧失了进取精神,消磨了意志,助长了迷信之风在社会上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所谓“玉清昭应宫”,乃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目的除贮藏&

  • 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太后是宋朝垂帘听政的第一位太后,她在仁宗生母死后的待遇问题上非常理智,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为自己和家族留了一条退路,不失为一位明智的人物。刘太后专宠后宫刘氏(?~1033)小时候双亲皆故,后来和银匠龚美一起来到京城,被当时尚为藩王的真宗看中。后来真宗即位,刘氏进封德妃,一直专宠于后宫。当时一位姓李

  • 靖康之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是一场给宋朝军民带来空前灾难与屈辱的战争,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地印在中原百姓的心中。靖康元年(1127)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被金军攻破,立国168年的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相继成为金军的俘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变动被称为&l

  • 莫须有是谁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十二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这天大的冤屈直到宋孝宗即位才得以昭雪,岳飞的遗骸也被礼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被处死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

  • 绍兴和议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一项屈辱和约,南宋王朝俯首称臣,以沉重的代价换来了宋、金之间维持了20年的和平时期。此后双方虽也发生过冲突,但是规模已大不如前。南宋在高宗的主持下,小人得志,英雄气短。君主夜夜笙歌,声色犬马;朝臣中,奸相秦桧长期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大兴冤狱,卖国求荣。南宋朝廷离心离德,却还不

  • 宋朝历史人物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