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山陵建成后的故事

中山陵建成后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04 更新时间:2024/1/29 13:21:21

南京城的东郊紫金山上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所在地。南京解放后,如何做到中山陵和平交接,如何保护好中山陵成了全国关注的事。因此,中共中央和总前委对此都非常重视,在攻克南京的前后,给部队部署了一项鲜为人知的重大政治任务:一定要严密保护好中山陵。

不放一枪和平接管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他留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遵照孙先生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紫金山(也叫钟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附近还建有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附属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不仅寄托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1929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为孙中山先生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从此长眠在紫金山上。为了保护中山陵的安全,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山陵拱卫大队。从此,拱卫大队的所有成员们忠诚地“陪伴”在孙中山先生的周围,关键时刻甚至不惜舍命相护。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抵达中山陵。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轰击中山陵。中山陵第六层平台西侧那尊铜鼎的外壁上,现今仍遗留有一大一小两个孔,便是那时被日军炮弹击穿的。拱卫队员们集体写下决心书,“与中山陵共存亡”,并在孙中山陵寝旁举手宣誓。南京城破后,为阻击日军侵犯中山陵,共有26名拱卫队员英勇捐躯。

1945年南京光复后,国民政府重新修缮了中山陵,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卫大队。

1949年初,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锋开始剑指长江南岸,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延缓解放军渡江,以便进一步巩固他们所谓的长江防线,国民党政府耍起了和谈的把戏。1949年4月20日,并无多少和谈诚意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和谈正式破裂。

当夜,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正式发起渡江战役的命令。于是,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从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上,开始连夜强渡长江天堑,一举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良久并大肆吹嘘的“陆海空立体防御”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宣告覆亡。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35军105师315团前卫营2营在该团副政委刘志诚和石副团长的率领下,在南京奉命追歼南逃的敌人。他们进挹江门,过鼓楼,当行至新街口时,刘志诚隐约看到了街中心竖立的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不由肃然起敬。他14岁在陕西当学徒,18岁到延安参加革命,在延安学习了很多知识,对孙中山也了解很多,知道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因而内心对其充满崇敬。

他们从新街口转向东,沿中山东路行至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门口时,已走了20余华里。这时天已大明,部队停下来休息。刚坐下不久,侦察员报告,中山陵门外还有国民党一部分部队未走。他们立即追赶上去,准备消灭他们。此时,刘志诚忽然想到,附近就是中山陵,攻克南京前上级首长就交待过要注意保护好中山陵,特别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还给部队写下了“保护中山陵”的手令。于是就紧急命令部队,不弄清情况,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擅自开枪。

经过了解,这部分国民党部队是中山陵的拱卫大队。刘志诚和石副团长都意识到,这个拱卫大队是一支特殊的武装,是负责警卫孙中山先生陵墓的,绝不同于国民党参加内战的一般军队,因此只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决不能轻易动武。他们原本想,这拱卫大队负有特殊使命,又在此拱卫多年,通过谈判让他们交出拱卫权一定非常艰难。

没想到,他们与国民政府负责管理中山陵的代处长范良和拱卫大队大队长全中校刚一接触,就顺利达成了协议: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卫大队把枪支弹药造册交给解放军,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就这样,解放军一枪不放就和平接管了中山陵。

国共两军同站双岗

刘志诚他们迅速将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上级同意他们的处置方案,决定解除他们追击敌人的任务,改为警卫中山陵。随后,部队开到中山陵园广场集结,正式接管了中山陵、天文台等地。

部队集结完毕后,刘志诚对全营指战员讲话,强调了守卫中山陵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大家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守则,做到秋毫无犯。

讲话完毕,石副团长去具体指导设置哨位和组织巡逻队,刘志诚则召集拱卫大队的干部讲话,说明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是一贯尊敬的,解放军将会严格保护好中山先生的陵墓,嘱咐拱卫大队的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维护好中山陵的正常秩序。

随后,刘志诚等人由王全陪同去察看了蒋介石孙科的公馆。蒋介石公馆又名美龄宫。据王全介绍,这是蒋介石、宋美龄做礼拜的地方。美龄宫建筑金碧辉煌,内部陈设也十分豪华。孙科公馆外表不怎么样,内部家具和装饰却非常富丽堂皇。刘志诚对王全说:“中山陵内所有国民党要人的公馆,我们解放军全不进驻,仍由你们看管,听候将来新的南京市政府前来接收。”

刘志诚和副班长在西安皇城边上。

中午,刘志诚到了中山陵植物园,受到技术员吴敬立和潘祖恒等的热情欢迎。他们腾出好几间房子,安排2营营部人员住宿,对战士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探秘:陈毅妙联求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一生功勋卓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陈毅的故事。在镇江茅山地区,至今流传着一个有关陈毅妙联求医的故事。1939年初,陈毅奉命率领新四军一支队进驻茅山地区,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日益严重,陈毅心急如焚。一天,他听说茅山深处

  • 抗美援朝回忆录之钟悬山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1年3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的钟悬山阻击战打响了。当时,我在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八团第二连任班长。因敌我兵力悬殊大,为了守住阵地,我们班奉命拉开防守战线,坚守一个连的阵地,整个阵地全长约有1000余米,平均每人坚守超过100米。我带了3名战士坚守在右靠公路和前靠公路的一个山头上,

  • 梁思礼:不羡慕朋友在美国住别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位对中国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梁思礼院士,他的家人都是国家栋梁之才,父亲梁启超是民国时期的名人,而他的哥哥姐姐也是中国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但他却是小编认为最伟大的一位,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往下看。一、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梁老!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

  • 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保守机密54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主席一生受人爱戴,他的身边一些随从有很多优秀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毛主席身边的一位警卫员为主席一句叮嘱保守秘密54年的故事。在湖南省一个叫做新化县的地方,住着一位普通的贫困人家,这家的主人是一位老农民,明教奉孝同。在2012年以前,大家都只知道他是一名复员军人,但是没人知道他在部队时的身份,

  • 新中国最牛的省份,排第一的你想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我们来看看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出过名人的中国省份排名:NO10:云南-河北-西藏-江苏-北京-宁夏 -内蒙-新疆其中将军人数依次为:云南2名,河北 2名,西藏 2名,江苏 1名,北京 1名,宁夏 1名,内蒙1名,新疆 1

  • 探秘: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解放战争初期到1949年全军统一整编时,解放军存在纵队这一级编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各大解放区的纵队编制不尽相同,西北野战军的编制最小,一个纵队大约只有一万多人,一般下辖两到三个旅,中原野战军也是,不过,旅的编制和人数不同,中野一个旅人要多些,华东野战军一般是纵队下辖师,也有几个纵队是

  •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是怎样出炉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只有5家铜冶炼厂,铜年总产量不足3000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新中国的第一桶铜水是如何出炉的吧。1949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召开了全国有色金属会议,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同意铜官山钻探及恢复工作。铜官山,位于今安徽省铜陵市。1950年6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决定

  • 这些对联竟是伟人毛泽东所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热爱文学那是出了名的,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学素养还狠有造诣。自幼时起,毛泽东不仅喜好诗词,而且喜爱对联。在学生时代,他就撰写过不少的对联,并且至今流传。今日小编带你一览伟人毛泽东所作的对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对联和对联的背景。对联一、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

  • 纪念徐向前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他出生在山西,平生艰苦朴素没有官气,人称“布衣元帅”;1927年加入共产党,将原名“象谦”改为“向前”,表明干革命永不回头;从长征到解放山西,从反围剿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戎马一生,战功赫赫。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元帅诞辰。缅

  • 老红军蓝生贞:九死一生酬壮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有着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104红军老人蓝生贞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悠悠流淌的濯田河经年不息滋养着两岸的田畴村庄。对于104岁的老红军蓝生贞而言,这片熟悉亲切的故土是他永远依恋的精神家园。在风云变幻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轻的蓝生贞投身革命队伍,历尽战火硝烟和政治运动的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