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三征高句丽为何失败 高句丽是现在的韩国吗?

杨广三征高句丽为何失败 高句丽是现在的韩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4/1/24 20:00:19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统兵有方、能征善战的帅才,大隋再度一统南北的行军元帅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令人费解的是,隋大业八年至十年,杨广曾三度兴盛师亲征其藩国高丽,却以惨败告终。

此事得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说起。是年杨广北游至内蒙古浏览草原风光,途中高丽国使臣晋见,杨广便吩咐使臣:朕四年后前往涿郡(今河北涿县)巡视,命高丽高元届时亲自到涿郡朝见。

未料到,这高元居然不给大隋皇帝面子,杨广按预定时间浩浩荡荡地抵达涿郡,那小小高丽藩王高元竟敢无故不到。于是,杨广盛怒,当即决定兴师问罪,御驾亲征那胆敢不听招呼的高元小儿。

杨广一征高句丽

圣命如山倒,一时间全国有几百万壮丁被征集或入伍或服徭役,民间的舟车牛马被大批量征用。士卒集中涿郡,粮草屯于辽西郡。

沿途运兵运粮的民夫达百万之众,日夜川流不息,病死累死者相互枕着,路上到处散发尸臭,百姓怨声载道。又诏命富人买军马助军,每匹马价涨至十万钱。

在东莱海口造船的工匠,被严令昼夜赶工,在水中泡太久,腰部以下多生咀虫,“死者什三四”(《资治通鉴》)。为运送军粮,杨广征发小车夫六十余万,两个人推三石米,因路途遥远,三石米还不够车夫路上充饥,到达目的地往往无米可缴,只好畏罪逃亡。

大业八年正月,杨广诏命发兵征讨高丽,每日发一军,连续发兵四十天,总兵力达到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兵马,号称二百万雄师,运送给养的人是军队的一倍。

各路军马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绵延千余里。《隋书》称之为“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杨广如此兴师动众征伐,却又严令诸将:任何军事行动均须奏报,不得擅自作主。

凡高丽请降,一律抚慰,不准进攻。结果兵行一路,狡猾的高丽守军不断用诈降来延缓战机,三番五次地戏弄隋军,但杨广仍然不思醒悟,视征战如儿戏。

辽东城高丽军几次与隋军交战失利,就闭城固守。隋军猛攻,辽东城垣塌陷,高丽守军眼看守不住了,便高悬白旗投降。

攻城将领既不敢擅自受降,又不敢乘势攻下城池,只得飞马急报杨广,等到诏命回营,守军已把缺口修复,继续抵抗。如此再三,竟久攻不下。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进入高丽,在距平壤六十里处大破高丽军,便挑选四万精锐甲士欲孤军直下平壤,不料中了高丽军的埋伏,士卒生还仅几千人。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五万大军过江征战,在高丽军不间断的诈败、诈降的“游击战”中,士卒疲惫不堪,在萨水遭高丽军四面八方合围,幸存者仅二千七百余人,数以万计的军用物资丢失殆尽。杨广的首次盛师亲征遭遇惨败。

杨广二征高句丽

大业九年正月,杨广第二次兴兵亲征高丽。他对侍臣言:“高丽这个小虏,竟敢侮慢我隋朝上国,如今朕拔海移山也能办到,何况这个小虏呢!”二征高丽,因高丽军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后园起火”:礼部尚书杨玄感兵变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迫使杨广鸣金收兵,无功而返。

杨广三征高句丽

第二年春,杨广下诏再度征发全国军队,分百路并进第三次征伐高丽。来护儿大败高丽军,率军逼近平壤。高丽王高元恐惧,便故伎重演,派遣使者向杨广乞求投降,并把与杨玄感一同谋反后叛逃高丽国的斛斯政,用囚车押送给隋军。杨广大喜,便令前军班师回朝。

当时,来护儿欲抗命一举拿下平壤、活捉高元。他对部下说:“大军三次出征,未能平定高丽,劳而无功,我感到耻辱。”而且,当时高丽军确实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隋军完全能一举荡平高丽。

但皇命难违,来护儿为顾及左右随军将领的身家性命,只好受诏班师。

杨广实在太托大,视征战如游戏,三次亲征高丽,既未彻底征服高丽,又劳民伤财,激起民愤,引发国内风起云涌般的农民起义。仅仅四年后,杨广便与他的隋王朝一同走向毁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隋书》、《资治通鉴》所言“高丽”,实际上应该是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的“高句丽”之简称。而公元918年。

在朝鲜半岛出现的另一个“高丽”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学界称为“王氏高丽”。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也就是说,当年的那场战争与今天的韩国人毫无联系,那所画题图亦系自作多情之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时期开疆扩土的五大战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侵略林邑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今越南河内)平了。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

  • 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品中正制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用于选拔官员的制度,西晋时渐趋完备,直到隋唐科举制的确立,存在了四百年之久的九品中正制才宣告退出历史舞台。曹丕在我看来,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九品中正制其实是绝对进步的制度,因为九品中正制规定官员的上任需要

  • 隋朝开创了哪些重要的制度 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文帝代周之后,废除了北周的六官,综合汉魏官制,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在中央设: 三师 三公 五省 内史 门下 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秘书 内侍 二台:御史、都水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

  • 汉武帝男宠是谁?汉武帝男宠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嫣,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男宠。汉武帝非常喜爱韩嫣。那么,韩嫣是谁?他有什么资料?他这个小受长得什么样子?韩嫣是怎么死的?他为何后来不再受汉武帝的宠爱了?韩嫣,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男宠。汉武帝非常喜爱韩嫣。其喜爱的程度有这么一件事情可以证明:韩嫣于汉武帝的妃子通奸,汉武帝仍然为韩嫣说情。从此,韩嫣更加的

  • 隆虑公主生平简介:隆虑公主与汉武帝刘彻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公主的封号一般都以丈夫的封号为准,隆虑公主的丈夫是隆虑侯陈蟜。当年王娡和馆陶公主联姻,不但确定了陈阿娇和刘彻的婚事,还把隆虑公主和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的婚事给确定下来了。要不然,尊贵高傲的馆陶公主肯帮王娡对付栗姬和栗太子刘荣吗?也许是政治联姻的关系,隆虑公主与陈蟜,刘彻和陈阿娇两对最终的结局都不算

  • 唐朝简介:唐朝是怎么建立的 唐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同时也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一、唐朝建立的背景1.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班固评价汉武帝“雄才大略”。汉武帝当朝大臣汲黯却当面批评自己的“老板”:“内多欲而外饰仁义!”搞得汉武帝十分尴尬,“默然良久”。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这家伙太粗暴了!根据董仲舒的意见,“《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是,当今的局面是,“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搞得

  • 建立唐朝的李渊为什么不太为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历史功绩和形象并不怎么高。与他之前的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以及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开国君主相比,唐高祖李渊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似乎都要“渺小”很多,并且通常被人遗忘。后人知道更多是他的儿孙们,比如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甚至是女皇武则天。难道作为唐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是什么?历史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后代人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弊这个话题争论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明显的钳制思想的工具,所以全部都是消极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毕竟它曾经维护了汉代的大一统趋势,也加强了汉武帝的权威,对于整个汉代的发展起到过一定推动作用。后来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

  • 李渊为什么当了9年的太上皇 李渊最后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当秦王李世民身穿沾满血迹的铠甲来到皇宫,走到李渊的面前时,李渊内心的滋味真是苦涩难忍。想不到老二李世民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为了皇位竟然将大哥和弟弟杀害。当李渊还在惊吓之余,李世民身后的武将早已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了他的面前,对李渊说道:“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阴谋杀害秦王,已被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