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藩镇割据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唐朝藩镇割据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4/2/4 19:05:35

自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便是大唐帝国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互相平衡制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

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如果藩镇当真是朝堂中枢必欲除之而后快之物,唐朝就根本不会在河朔三镇与朔方等旧藩镇之外,又不停在江淮、汴梁、剑南这些战略重地增设新藩镇了。

因安史之乱,河西、陇右没于吐蕃;安西、北庭被隔断交通,坚守四十余年后亦没于回纥。人口也从盛唐时的九百万户降低到五百万户,国力大损。

四方异族侵攻,中枢权威不复,河朔地方实际割据,地方上那些包括那些平乱功臣、安史余部在内的骄兵悍将横行,这种情况下,初唐、盛唐时的中央集权体制已不合时宜,难以为继。

因此推广藩镇制度,分权地方,广设节帅来共治天下,对中枢当然是不得已,但同时也适应当时的国家形势,实有其有合理性与必然性。

经历建中兵乱、元和削藩、长庆销兵,中枢和地方多年博弈,朱泚李希烈这样公然称帝的藩镇被诛杀,最骜的河朔三镇亦不过划地自守,再无造反甚至取代唐朝之野心,终于达成了契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平衡,在国家内部大体上保证了百余年的和平期。

中唐藩镇问题的核心,不在那些节帅,而在他们麾下的骄兵。这些全无畏上之心、忠诚之念的骄兵,陡然裁撤势必激起大乱,以中枢财赋供养亦是无底洞;因此地方藩镇对帝国的稳定起实际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否则这些骄兵就不是整日闹饷、杀立节帅,而是和以后五代时那样直接动辄换皇帝了。

事实上大多数节度使们过得并不舒心,绝非人们想象中割据自王的诸侯;相反,要时时看手下大头兵的脸色,被以下犯上甚至被驱逐、被杀死、被灭门都司空见惯。可以说他们也是当了朝廷应付这些骄兵的减压阀、替死鬼。

所谓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苟得间则掩而屠之。绝大部分藩镇但求管理地方的权限父子相承,得到中枢认可,并无推翻朝廷或兼并其他藩镇、扩大版图之野心;很多节帅都自愿解除权柄,亲身入质长安,但求为一富贵闲人,则平生足矣,同样也是这个缘故。

中唐体制是南方设置观察使,用南方的赋税去养北方的藩镇,北方的藩镇同样负担者为国家抵御吐蕃、回纥、契丹等异族的责任,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王国。

朝廷的大部分政令包括两税法这样的重大改革,同样通行于各藩镇。而朝廷历次科举后中第者,也能顺利在藩镇任职。最具独立性的河朔三镇,以地相传,父子相承,唐朝中枢不能干预其继承和内务,但毕竟还是汉人节度和兵士为主。

所谓“河北胡化说”,从司马光到陈寅恪,指的都是当地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在和内迁胡人的混居中,变得和胡人一样尚武轻文、不读诗书、桀骜不驯、强悍难治;其地域民族认同感也一直是汉非胡,而不是一些一知半解之人以为的那样,当真变成了胡人。

各藩镇抵御吐蕃回纥南诏契丹等异族,维护与收复王朝基本版图,同样功绩卓著。

在吐蕃占领河湟,兵锋一度打进长安的逆境中,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坚持不东迁洛阳;神策军与各藩镇每年轮流秋防,剑南、凤翔、朔方诸镇百年里俘斩吐蕃军以数十万计;终于遏制其野心,令其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的强权终于在宣宗时彻底土崩瓦解,宣宗趁机复河湟三关七州。

同时河西汉民大起义,义军首领张议潮亲身至长安为质,举甘凉十一州重归版图,朝廷设置新藩镇归义军以赏其功,而非直辖中枢,亦在情理之中。

回纥汗国惨败于黠戛斯,十五万人西迁西域,三十万人其及可汗王庭南下,以归附之名索取唐朝天德军为据点,意图复兴。对这种落水狗,中枢力量已经衰竭的晚唐政府,在一代名相李德裕的调度下,仍毫不客气地调集北方各大藩镇加以围剿;其中大部分被瓦解后归降,剩下的死硬派约十万人,及其可汗一起,被唐军攻灭于杀胡山。回纥汗国就此灭亡。

南诏侵攻时,亦是名将高骈先镇静海军,收复交趾,俘斩四万;又移镇西川,俘斩超过六万,令其国力空虚,幼童为兵,妇女耕饷,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诚然,按大唐的高标准,比起初唐那些以少胜多神话战绩、一战破国直若等闲的赫赫武功而言(李卫公三千骑破东突厥十万,徐英公三千骑破薛延陀十万,苏刑公万骑破西突厥十万、一千破吐蕃军八万。就连太宗亲征高句丽俘斩十四万都被当败仗),中唐的对外战绩确实有限。

但国力大损只有之前一半时,还能基本保证除河西陇右外的中原汉地基本盘,而河西陇右也在趁吐蕃崩溃时终于收复了,藩镇体制不可谓无功。

此外,唐朝宦官集团在中枢虽可大权在握,为立帝定策国老,但出外到地方时,权力却受藩镇相当程度监管,因此唐朝宦祸对天下百姓的实质危害性有限,远较中枢一呼则地方百应、生祠遍起为轻,正是藩镇的制约之功。

藩镇互相征战兼并,其实是黄巢之乱中枢权威崩溃后的事了,朱温成功兼并其他河南藩镇,南衙北司一齐被摧毁,帝国三根支柱尽去,则大唐亡矣。

之后经历五代乱世,宋朝能解决骄兵与藩镇问题,同样是经过中唐与五代之后两百年无数帝国精英的探索与实践的结果,从来不是赵匡胤简单地搞个“杯酒释兵权”,节帅们就可以乖乖听话的。

宋承唐制是宋代大臣的普遍共识,宋朝的大部分行之有效的制度都可以在中唐之后的探索找到其端倪,这绝非泛泛之谈。

参考盛唐时最早藩镇的设置起因,便因当时帝国过度扩张,边疆地区有比之前更强大的动员力,才足以保障军事需要。而为何在湖广一带还到处荒地、福建岭南也远未充分开发的情况下,长时间持续将大量国力军力投入到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域外。实为唐王朝全盘继承的“西魏-北周-隋”关陇帝国的军国扩张体制,极限运转之必然。

以安史之乱为区分线,唐朝历史其实割裂为泾渭分明的两块,之前可以算是“后隋朝”,之后则是“前宋朝”。当帝国由扩张变为内敛,从政治体制发展看,藩镇制就是这个从隋一直到宋的漫长转型期中,维系帝国统治和王朝基本版图的权宜之计。

而北宋每次皇帝即位则厚赏禁军,不得不因此背负上沉重财政负担;包括宋开国战争中屠江州、屠成都的滥杀,正是唐朝五代骄兵现象的余波,也是帝国转型期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脱离政治制度的变迁,空泛谈某朝“尚武”,某朝“懦弱”,其实并无太大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兵马俑刚出土时是什么样子?每个兵马俑都不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兵马俑自从上世纪70年代面世以来,一直震撼着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最开始是彩绘的,而不是如今的灰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历经两千多年的时间,彩绘已经脱落。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彩绘兵马俑。参与兵马俑考古的专家们表示,早年发掘时往往只能

  • 唐朝藩镇割据简介:为什么会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

  • 秦始皇陵有哪些陷阱?秦始皇陵墓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占地面积太大,如果挖掘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估计将消耗600亿人民币,从科学角度上来说,我们的保存技术还没有完善,而且陵墓依旧保存完好,如果一旦挖掘就会对陵墓中的陪葬品造成损害,得不偿失,而且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人们也不愿意打扰

  • 科举制简介:科举制始于哪个朝代 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一、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众所周知,现如今的考试制度是沿袭了古代的科举制,科举制

  • 秦始皇陵五大未解之谜:谜团重重,何时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墓水银之谜何时解开?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首先,秦始皇为何要使用水银?水银又是从哪里来的?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

  • 隋大兴城在哪里 大兴城是怎样修建而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

  • 怎样评价隋文帝杨坚的功与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有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因为他开天立极非常容易,并不像其他王朝那样经历了大规模的杀伐征战,而是从孤儿寡母中夺取了江山,他所建立的王朝国祚也非常短暂,二世而亡,更令人发笑的是他还非常怕老婆,因为这几方面的原因,众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然而,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皇帝,和秦始皇名列英国人所著《对

  • 杨广真的是弑父夺位的吗 杨坚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文帝的驾崩,一直是各大历史学者研究多年的著名悬案之一,多年来隋炀帝的真正死因让专家们头疼不已,而其中所牵扯到的皇室纠纷也使得这宗命案显得扑朔迷离。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古代文献上都有其子杨光策划这一命案的理论。讲道理的话,杨广作为唯一的太子,继位已是板上钉钉之事,登基做皇帝无非是时间问题,何况隋文帝当

  • 隋炀帝命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据说最早的运河是距今四千年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运河。中国亦属于文明古国,运河开凿时间也很早,有人说开凿于公元前506年的胥河也是世界最早的运河。抛开中外运河时间先后排名,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恐怕不会有人质疑。花费巨大的资金,征调不计其数的民夫,开凿这么长的运河,

  • 《如懿传》香妃死前对乾隆说了什么?乾隆为何一夜白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仙侠剧和宫斗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继《延禧攻略》之后由霍建华和周迅主演的《如懿传》正在热播中。其实,该剧在刚开播时候备受争议,尤其是43岁的周迅饰演十几岁的少女,失去原有少女的甜美与可爱,反倒将中年妇女的发福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让网友直呼受不了,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越发的好看,目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