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绥军在中原大战后的编制

晋绥军在中原大战后的编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1/6 18:39:56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化装逃往大连,托庇于日本人,过着寓公生活。不久,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在天津召开编遣会议,与晋系高级将领徐永昌、商震、傅作义、杨爱源商讨对晋绥军的整编方 案。会议决定将晋绥军原有的部队压缩为4个军8 个师16个旅。

晋绥军中原大战后的晋绥军编制序列(1930年底)

晋绥军第32军 军长 商震

第66师 师长 杨效欧

67师师长冯鹏

晋绥军第33军军长徐永昌

第68师 师长 李服膺

第69师 师长杨澄源

晋绥军第34军 军长 杨爱源

第70师 师长 王靖国

第71师 师长 杨耀芳

晋绥军第35军 军长 傅作义

第72师 师长 李生达

第73师 师长 傅作义(兼)

晋绥军正太护路军 司令 赵承绶

第1旅旅长 孟宪吉

第2旅旅长 陶振武

第3旅 旅长 丰玉玺

晋绥军骑兵部队 军长赵承绶(兼)

第1旅 旅长 孙长胜

第2旅 旅长 吕汝骥

第3旅 旅长 彭毓斌

第4旅 旅长 郭凤山

晋绥军炮兵部队 司令 周玳

第21团 团长 李伯庆

第22团 团长 施囯番

第23团 团长 李锡九

第24团 团长 郝庆隆

第25团 团长 张映

第26团 团长 周勃

第27团 团长 赵忠

第28团 团长 童村勋

第29团 团长 张大华

第30团 团长 刘彭祖

第31团 团长 董泽善

1930年8月上旬,阎锡山从大连乘日机到大同,随即返回五台县河边村。蒋介石闻讯后,大为震怒,立命何应钦、孔祥熙等连续电阎,促其从速离开山西。否则,将采取严厉措施。同时,刘峙、韩复榘等,也发出通电,请蒋逐阎离晋。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蒋、张已无暇顾及阎锡山。

蒋介石迫于国内压力,加上各方面为阎锡山说情,不得不表示对阎锡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1932年1月28 日宁粤合流后,他接受汪精卫的建议,决定委任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为了讨好国民党中央,授意徐永昌将“一二•一八”惨案的罪犯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纠察队队长王踞等释放。

1932年2月29日,阎由河边村回到太原,略作布置,即匆匆就职。阎锡山复出后,认真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参加对红军的“围剿”。1934年,阎派李生达率第72师及独立第2旅周原健部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李到达南昌后,即被蒋任命为第19军军长兼72师师长,师部扩编为军部。1935年7月,因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日益壮大,阎锡山感到山西兵力单薄,便命李生达率第19军返晋,参加对陕北红军的作战。

1935年10月,北上抗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准备从陕北渡过黄河,东进抗日。阎锡山调集兵力于汾阳、离石、孝义、中阳山岳地带,力阻止红军东征。

1936年2月20日夜,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黄河天险,粉碎了晋71师207旅的河防线,歼灭该旅414团杨有贵营,进占晋西重要军事据点三交镇。接着红军主力部队渡河长驱东进,包围驻中阳县城的晋军第207旅旅部。阎锡山立即命集结在孝义、汾阳一带的周原健独立第2旅抢占中阳县境的关上村进行阻击。

2月25日,与红军发生激战,结果该旅1个团被全部歼灭,团长李清华毙命,炮兵连全部被俘。阎锡山十分惊慌,请求中央军人晋救援。蒋介石命陈诚率中央军5个师人晋协助阎作战。

5月5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红军回师陕北,而蒋介石的中央军却滞留山西,并策反李生达等,危及阎锡山的统治。阎恼怒地说:“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阎锡山为了在矛盾中求生存,小心翼翼,开始“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5月25日,毛泽东亲笔致书阎锡山,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也对阎锡山和他的晋绥军表达了真诚的联合愿望。同时还释放了被俘的晋绥官兵。阎锡山在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尤其是从与山西接壤的冀察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的事实中,感受到了寇深祸亟的危机,经过反复权衡后,他决定走联共抗日之路。阎遂以“自强救国”为号召,将他控制的“中国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等群众团体合并为“自强救国同志会”,自任会长。

10月,晋绥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指使德王李守信、王英等人阴谋大举侵犯绥远。10月中旬至10月22日,伪蒙军占领了大庙子和绥北战略要点百灵庙。阎锡山即以傅作义、王靖国两部联合骑、炮兵部队主力,于11月24日对百灵庙日伪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经过激战,收复了这座绥北重镇。

下一节: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编制

晋军在辛亥革命后的编制情况

晋军在第二次之直奉战争后编制情况

晋绥军在北伐战争后的编制

晋绥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编制

中华民国八大总统介绍

民国20大派系军阀介绍(更新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绥军在北伐战争后的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7年4月10日,阎锡山宣布废除北洋政府所任命之山西“督军”,改称“晋绥军总司令”,将所部山西、绥远各军队改编为晋绥军,阎锡山自任总司令。撤销南北镇守使, 并下令取消督办名义,以晋绥军总司令名义统辖军民两政。不久,又将原17个师统编为 8个军。阎锡

  • 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对军队进行整编,决定把全国划为5大战区,晋绥属第2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负责指挥驻山西、绥远和察哈尔的部队进行抗战。晋绥军共编为第6、第7两个集团军。其中,第6集团军由杨爱源任总司令,孙楚为副总司令;第7集团军,傅作义任总司令。当时,属第2战区序列的部队

  • 晋绥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6年初,阎锡山对所属晋军进行整编,由原来4个集团军、8个 军、24个师整编为3个集团军、5个军、15个师,另有直属及特种部队。 其主要编制序列如下:阎锡山军队整编后部队编制序列(1946 年)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副总 刘奉滨第61军 军长 王靖国第66师 师长 娄福生第69师 师长 周

  • 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玉祥的国民军第1军:其前身是北洋陆军直系第16混成旅,冯玉祥任旅长。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1882年出生于直隶青县。其父冯有茂在淮军中任哨官,冯玉祥幼年在保定长大,16岁人淮军当兵。1903年转投新建陆军,1909年升为营管带。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与发动滦州起义,事泄被撤职。

  • 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景翼,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892年生。曾加入同盟会,初在陈树藩部下当连长,后加入于右任领导的靖国军,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曾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胡景翼1918 年始历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第4路军司令、靖国军副总司令兼总指挥。1921年9月,冯玉祥任陕西督军后,胡

  • 孙岳的国民军第三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岳,字禹行,河北高阳县西庄村人,1878年出生。1904年孙岳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人清第3镇任炮兵排长,后任三等参谋。1907年再入保定军官学堂速成科总司令,曾与冯玉祥、胡景翼密谋推翻曹锟。10月23日,冯玉祥从古北口回北京后,孙岳将冯玉祥接入城内,发动了北京政变后, 孙二期进修,毕业后回第3

  • 魏益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益三,字友仁,直隶(今河北)藁城县人,1884年生,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在陆军第1师蔡成勋部任连长。1917年入陆军大学,毕业后到西北边防军第2混成旅褚其祥部任职。1921年,褚其祥兵败,魏转投东北军,任张学良第3混成旅参谋长,第27师参谋长。1924年,任东北炮兵第2旅旅长。1925年随郭

  • 方振武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振武,原名方运策,字叔平。1855年1月12日生,安徽寿省瓦埠镇人。方振武早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曾在安徽新军中任队长。1931年,方振武参加辛亥革命,在进攻南京的战役中,因作战有功由连长升任辎重营营长。1913年8、9月间,“二次革命”失败后,方振武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

  • 国民革命军联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6年8月,冯玉祥由苏联回国。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并决定组建国民军联军,参加北伐。冯玉祥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鹿钟麟为参谋长(后易石敬亭),何其巩为秘书长,石敬亭为政治部部长,刘伯坚为政治部副部长。同日,于右任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到五原授旗和监誓,并加入国民联军行动

  • 杨虎城所属西北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虎城,名(彪),号虎臣,后改为虎城。1893年11月20日出生于陕 西省蒲城旦孙镇甘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1908年,杨虎城的父亲因仇家陷害, 被清政府以绞刑处死于西安,为了给父 亲安葬,他在本村成立了“孝义会”,并在 同年秋以“孝义会”为基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