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泽东坚信比苏联率先“共产主义”还要给苏联面子

毛泽东坚信比苏联率先“共产主义”还要给苏联面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39 更新时间:2024/1/24 1:47:47

3月2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极具诱惑力的社论。该社论声称:“十八大将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伟大胜利道路的代表大会载入史册。共产主义!这个对许多人来说是不能实现的理想,对于我们,十八大的同代人,共产主义就是最近的明天。

”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苏联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但是,战争刚刚结束,即1946年,斯大林又满怀信心地宣称:“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在苏联这样的国家内,是完全可能的。”22年后,中国人竟然也讨论起“一个县能否进入共产主义”的问题。

1958年前后,赫鲁晓夫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调子越唱越高。莫斯科打算从1959年起,在12年内到达共产主义。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宣布,苏联进入了“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1958年3月,泽东看到一份报告,介绍了河南一个县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这一事迹感动了毛泽东,他看后兴奋不已,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介绍一个合作社》的短,登在6月1日的《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轰动了全国,把已经鼓动起来的群众的狂热情绪推向新的高潮。毛泽东相信,“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宣布:“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毛泽东还对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说:“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的。”

于是,毛泽东同莫斯科为建成共产主义展开了竞赛。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甚至宣布,中国应该超过苏联,提早进入共产主义。他相信,中国人口多,现在有六亿,再过十几年就是八亿。人多干劲大,一干就会超过英国、美国。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他甚至在党内一次会议上说,在延安的时候,林彪对我说,将来中国要赶上苏联,当时我还不相信,我想苏联也在进步呀!

现在我相信了。我看中国的共产主义可能提前到来,因为我们的方法比苏联的好,速度比苏联快,再加上有6亿人口和苏联的技术援助,当然应当走到前面去。他甚至还说,苏联人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我们中国就不提这类口号。我们有自己的口号,中国的口号既“高明些”,又“快些好些”。

苏共二十一大召开前夕,莫斯科公布了苏联的七年计划,其中规定:在1959年到1965年,苏联的钢产量将达到8600万至9100万吨,石油达到2亿3千万至2亿4千万吨,发电量达到5000亿至5200亿度,粮食产量将达到100亿至110亿普特。这个计划以其“空前巨大的规模”和“飞跃发展的速度”,摆开了“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雄姿”。195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苏联走向共产主义的巨大步骤》的社论,介绍了苏联的七年计划。

毛泽东不知道苏联的计量单位1普特等于中国的多少公斤,连忙让人去查一查。经查,1普特等于16.38公斤。

苏联七年计划的公布和苏共二十一大的召开,意味着莫斯科加快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步伐。毛泽东由此提出中国和苏联哪一个先过渡的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无非是三个,即:增加社会产品;将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将商品生产提高到商品交换;高度文化水平。问题在于,没有群众运动,没有全党全民办工业、办农业、办文化教育,这三个条件不容易达到。如果有了这些,再加上人民公社,“过渡条件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而这些条件中国都具备了,这是毛泽东认为中国有可能先于苏联过渡的依据。

但是,考虑到苏联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地位以及整个世界无产阶级团结的必要性,毛泽东主张,在过渡问题上还应该给苏联人留点面子。因此,一定要让苏联先过渡到共产主义,而中国无论如一定要后过渡。如果中国先过渡,苏联人脸上就无光。形势逼人,要逼赫鲁晓夫先过渡。

毛泽东说,依我们现在的速度,用不着12年,我们10年后就可以搞到4亿吨钢,160万台机器,25亿吨煤,3亿吨石油。到那时候,我们就是天下第一国了。可是,苏联人搞了那么久,还没有过渡,落在我们后头,现在已经发慌了。他们还没有人民公社,他搞不上去,想抢上去。

河北省徐水县是全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样板。一时间,人们前呼后拥地跑到徐水参观。赫鲁晓夫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派塔斯社记者到那里看个究竟。不看则已,一看则让人目瞪口呆。苏联式的共产主义不仅有土豆和牛肉,还有小家庭和钢琴,而中国的共产主义却是政治挂帅加上窝窝头。

于是赫鲁晓夫嘲笑说:“中国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后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对此提出了批评:有些同志会说,应当快些实行共产主义原则,但是,当还没有为此创造好经济条件,没有达到物质财富的富裕以及人们还没有养成按共产主义精神生活和工作习惯的时候,过早地过渡到按需分配,就会损害共产主义建设事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方志敏遗骨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关于他的死亡之谜好需从一幅脚铐说起,一起来看看吧。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俘。方志敏在监狱中受尽威逼利诱与折磨也不肯屈服,反而利用国民党要他写“交代&rdquo

  • 他们是最早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夫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中美关系破冰后,杨振宁访华时问到邓稼先,我听说你们搞出来的“大炮仗”有寒春女士的帮忙?邓稼先的回答是,这个我没听说。杨振宁又追问,那你们有没有外国人帮助呢?邓稼先说他要请示了解下才能回答。最后在欢送杨振宁回国(额,回美国)的晚宴上,他收到一封邓稼先写给他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黄金大劫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金大劫案”这个词我们看到更多的实在电影电视剧中,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上海曾发生过一起离奇的黄金大劫案。送给上海中共中央120两黄金,在层层严密的守护下居然不翼而飞。由于这批黄金的丢失,折损了中共十几名得力干将,让毛泽东耿耿于怀了整整18年,新中国成立后下令彻查才得以水

  • 诸葛亮后人设计的村子炮弹竟打不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智者,显然这样的基因,他的很多后人都有继承到。据说有一处诸葛亮后人修建的村子,不但炮弹进不去,就连日本人进来了也就再也出不去了。诸葛八卦村,因为和三国传奇人物诸葛亮相关联,借托其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驻足。据考证,该村是由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师于元代中后

  • 朱德为何没在那张著名的“开国大典”照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德是新中国的肱骨之臣,那么,如此重要的他为何没有出现在那张著名开国大典的照片里呢?在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今天,我们告诉你十个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 邓小平曾说过“谁都知道刘邓不分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新中国有着卓越的贡献。在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中,太行山深处的涉县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这里战斗与生活了5年之久。从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还走出了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另外,当年驻扎在这里的129师及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

  • 打造现代化军队,干部培养是首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7年12月,陈粟大军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起陇海、平汉铁路破击战。刘伯承元帅说:“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人永远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1947年8月,豫东战役结束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

  • 洪秀柱:国民党若亡台湾也将走入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国民党党籍政治家。她是国民党内反对台独,推动两岸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中国台湾网11月25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主席洪秀柱24日前往菲律宾总支部参与党庆活动与募款,面对台当局“党产会”对国民党清算式斗争,她表示,“身可辱,家可破,党不

  • 探秘:解放后称帝的十个“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建帝统在中国实行两千年之久,直到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封建帝制才真正结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进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后,仍有人妄图恢复帝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最后一位公认的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溥仪,溥仪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当了83天皇帝,结果惹得全国人民反对,最后郁郁

  • 斯大林与毛泽东曾经关系微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十年代初,斯大林在中共党内全力支持的不是毛泽东,而是王明。然而,在一九四一年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后,面临存亡危机的斯大林,已经顾不上东方遥远的延安,更无力像以往那样借共产国际之手直接介入中共事务,更无法左右王明的命运,不让其受到崛起的毛泽东的批判。于是,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风运动之后,曾经权倾一时的王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