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云秀桐:追求光明的烈士遗孀

云秀桐:追求光明的烈士遗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05 更新时间:2024/1/16 3:01:28

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值得人们铭记,同样革命烈士的遗孀也值得人们无限的敬意。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位追求光明的烈士遗孀,她叫云秀桐。

云秀桐,女,蒙古族,1907年5月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人。

云秀桐出生在一户家境殷实的蒙古族家庭。1919年,云秀桐进入归化城三仙庙女子小学堂读书。小学毕业后,她考进归绥中学(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前身)。中学时代的云秀桐,思想活跃,追求进步。1923年,她以学生身份加入国民党。1926年,在吉雅泰的影响下,云秀桐开始接触《新青年》《导》等进步书刊。1928年,中学毕业后,她来到绥远省第四小学教书。1929年,云秀桐进入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预科班。1931年,云秀桐和土默特蒙古族青年军人云继先结婚后,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继续完成学业。1934年,她大学毕业后,被聘为绥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训育主任。

当年,云继先军务缠身,工作繁忙,两人结婚后一直聚少离多。1935年,德与日本特务频频勾结,策划组织“伪蒙古军政府”。云继先对德王投靠日本人的行为极为不满,他和黄埔军校的同学朱实夫等人在乌兰夫等共产党员的协助下,于1936年2月21日举行了百灵庙暴动。消息传到归绥,全城欢欣鼓舞,云秀桐既为丈夫的勇敢正义行为而骄傲,也为丈夫的生死安危而担心。百灵庙暴动后,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部队改编为蒙旗保安总队,云继先担任总队长。9月,德王的亲信章锦鼓动士兵哗变,将年仅29岁的云继先杀害。云秀桐听到噩耗,痛不欲生,看着身边只有两岁的女儿和刚满一岁的儿子,她坚强地活了下来。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云秀桐发誓不与日本人共事,辞去了日伪学校的工作,成为无业人员。因为生活没有着落,她带着两个孩子靠出租房屋勉强生活。傅作义、阎锡山、巴维松等人都曾给予一些抚恤,但是,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只能靠母亲资助,艰难度日。抗战胜利后,傅作义回到绥远,邀请云秀桐出来工作。她先在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教书,后调到绥远一中担任女生管理员兼教员。在此期间,云秀桐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1947年,她担任了国民党土默特旗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48年,她担任了国民党土默特旗党部委员。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云秀桐的学生陈介平回到归绥,师生相见,共话沧桑,谈及以往,潸然泪下。陈介平征得党组织同意后,动员云秀桐参加革命工作,云秀桐很感动共产党信任她,欣然同意参加归绥市妇联的筹备工作。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的指示,云秀桐深入街道,联络妇女,走访学校,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为建设新归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秀桐当选归绥市妇联筹委会副主席。1950年11月,在归绥市首届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云秀桐当选归绥市妇联副主席,后来又被选为绥远省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并当选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云秀桐担任内蒙古妇联副主席期间,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她积极支持教育家巴静山之妻刘俊彩创办的“新蒙托儿所”,不仅号召大家为托儿所捐款捐物,还把自己的家具、闹钟等物品送给了托儿所。1954年,云秀桐把自己的一处房屋和院落捐赠给玉泉区石头巷托儿所,创办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个街道托儿所。这处院子是云继先被杀害以后,云秀桐用绥远省政府发的3000元抚恤金购买的,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舍得卖掉。一些同志劝她把房子留下,但是云秀桐执意不肯,明确表示:“让我给孩子们做点好事吧,云继先的在天之灵也会同意我这么做的。”云秀桐在担任自治区妇联领导期间,还经常奔波在农村牧区做调查研究,了解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福利情况,宣传新式接生方法和育儿知识,她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1953年,云秀桐以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副团长的身份赶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上,她不顾敌机轰炸,深入前沿阵地慰问子弟兵,志愿军战士受到极大鼓舞。当志愿军指战员得知云秀桐的丈夫是为抗日救亡和反对投降而惨遭杀害时,都称呼她“妈妈”,朝鲜人民军的官兵也亲切地称呼她“阿妈妮”,并送给她用美军炮弹做的筷子做纪念。云秀桐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受到了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59年5月,云秀桐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突然患病入院,中央领导和全国妇联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她。但是,云秀桐最终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时年52岁。云秀桐去世后,周恩来总理送了花圈,内蒙古主要领导人乌兰夫、奎璧、杨植霖等人参加了追悼会。1987年,乌兰夫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活动期间,还问起云秀桐孩子们的情况,表示了亲切的关怀。

云继先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功勋卓著。他的夫人云秀桐的一生也很短暂,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却在平凡之中显现光辉,她不但和丈夫云继先一样,有着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还有着慈母一般的情怀、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美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罗星汉: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号人物,他的祖上是明朝的一位战将,他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曾遭缅甸政府逮捕入狱,出狱后却成为了缅甸政府的“座上宾”,他就是罗星汉。罗星汉穿着简洁干练,脸部表情十分温和。如果你单从外貌来看,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位赫赫有名的&ldqu

  • 白求恩:这两年是我最有意义的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9年毛泽东写作并发表了《纪念白求恩》(原题《学习白求恩》)一文,当年在延安就得到空前反响,之后,该文收入《毛泽东选集》。在60年代初期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中,这篇文章也受人瞩目,文章中一些话语曾经是青年人自我励志的经典。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篇文章被列入“老三篇”,不光在

  • 揭秘:江苏富商李浩民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来讲讲江苏收复李浩民的故事。李浩民,江苏如皋富商,李昌钰父亲如皋富商李浩民拥有老家江苏如皋近一半的土地。1938年11月22日,他的第11个孩子李昌钰出生。抗战胜利后,李浩民审时度势,考虑将家庭和生意迁往台湾。1947年,李浩民安排老婆带着孩子迁往台湾。1949年除夕前夜,李浩民用

  • 揭秘:粟裕终生难忘的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他的一生曲折,在他的一生中不经意的邂逅,经常蕴涵着宿命般的机缘。1927年10月,在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山区,在南昌起义溃退的人流中,20岁的警卫班长粟裕遇到了比他年长6岁的团指导员陈毅,从此开始了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在乱军人流中,与他们同时

  • 揭秘:陈赓是怎样坐着担架打赢直罗镇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赓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领导者。他一生战功显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他是怎样坐着担架打赢直罗镇战役的。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为巩固陕甘根据地而发起的一次著名战役。尽管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但提起这一仗,直罗镇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而对其中一段陈赓大将乘担架夜战直罗的故事更是被人们

  • 揭秘:毛泽东因何有信心能比苏联先共产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搞“穷过渡”,这是中苏犯过的通病。早在1939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宣布,苏联进入了“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3月2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极具诱惑力的社论。该社论声称:“十八大将作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

  • 毛泽东坚信比苏联率先“共产主义”还要给苏联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3月2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极具诱惑力的社论。该社论声称:“十八大将作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伟大胜利道路的代表大会载入史册。共产主义!这个对许多人来说是不能实现的理想,对于我们,十八大的同代人,共产主义就是最近的明天。”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苏联人向共产

  • 揭秘:方志敏遗骨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关于他的死亡之谜好需从一幅脚铐说起,一起来看看吧。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俘。方志敏在监狱中受尽威逼利诱与折磨也不肯屈服,反而利用国民党要他写“交代&rdquo

  • 他们是最早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夫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中美关系破冰后,杨振宁访华时问到邓稼先,我听说你们搞出来的“大炮仗”有寒春女士的帮忙?邓稼先的回答是,这个我没听说。杨振宁又追问,那你们有没有外国人帮助呢?邓稼先说他要请示了解下才能回答。最后在欢送杨振宁回国(额,回美国)的晚宴上,他收到一封邓稼先写给他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黄金大劫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金大劫案”这个词我们看到更多的实在电影电视剧中,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上海曾发生过一起离奇的黄金大劫案。送给上海中共中央120两黄金,在层层严密的守护下居然不翼而飞。由于这批黄金的丢失,折损了中共十几名得力干将,让毛泽东耿耿于怀了整整18年,新中国成立后下令彻查才得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