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哪里?汉武帝陵墓有多大?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哪里?汉武帝陵墓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3/12 22:55:17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修建了半个世纪,成为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帝王陵墓。茂陵陪葬的珍宝在西汉帝陵中是最多的,“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 以致于“此葬,陵中不复容物。”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挖开茂陵羡门,乱军涌入陵墓搬取陪葬物品几十天,墓葬中的器物还“不能减半”。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茂陵开始修建。几个月内,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和数万徭役被征集到槐里县茂乡(今陕西省兴平市),参加皇帝陵墓的修建,整个工程由茂陵尉张汤负责。53年以后,“茂陵高14丈,方140丈”,而其它西汉帝陵“皆高12丈,方120丈”(《关中记》),茂陵的规模超过了咸阳塬上其它西汉帝陵。

茂陵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1米,南北墙垣415米,陵园四面中央各开有一门,每个门距陵墓封土大约百米左右。门外建置双阙,每对阙门间距为15米左右。陵园内寝殿、陵庙等一应俱全。公元前87年2月,汉武帝巡游,病逝于五柞宫(位于今西安市周至县),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入殓,逝后18日,葬于茂陵。半个世纪的茂陵修建工程,已经让包括陪葬墓在内的茂陵园区达到20多平方公里,陵园的管理者已经超过5000人。当年开始修建陵墓时栽在墓边的小树已经合抱参天、浓荫蔽野。

两千多年的风雨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看见茂陵的覆土要比咸阳塬上其它西汉帝陵高大许多,而这么高大的封土隐藏了汉武帝刘彻的哪些秘密?走过茂陵时,人们禁不住发问。

汉武帝死后在未央宫前殿入殓的时候,已经奢华至极,《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的汉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

由于汉武帝体量高大,他所穿的金缕玉衣,由将近2500片玉制成,长达1.88米,所用的金丝就超过1100克。汉武帝用的梓宫是五棺二椁,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五棺用楸、梓和楠木制作而成,华贵大气。墓室的后半部是椁室,内层用扁平立木堆积成“门”字形状,在一面开有缺口。椁室外层是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武帝的黄肠题凑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叠合而成,经过人工打磨后十分光滑。

《汉书·贡禹传 》记载:“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 在梓宫的四周,开设四道羡门,设有便房,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的场所,将皇帝生前最珍贵的用品葬于其中,便于他在冥界享用。陪葬武帝的器物还有玉杖和他生前所读的30余卷杂经。茂陵地宫可谓宝藏丰富、应有尽有。后来,《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说过:“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

“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茂陵周围先后陪葬了刘彻宠爱的夫人李妍和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李延年、卫青霍去病金日磾和霍光等一批重臣皇戚,在咸阳塬上形成了西汉最为壮观的帝王陵园。

茂陵在经历了汉唐末年乱世的凄风苦雨之后,金代诗人赵秉文走过茂陵,他禁不住慨叹:“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今天,虽然我们看到的茂陵仍然高达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墓冢边长240米,整个陵墓封土占地面积计为56878平方米,体积848593立方米,而这样的封土依旧坚持着皇土皇土的雄风深沉,透射出一丝丝敦厚而苍凉的美意。

可是,西汉时期茂陵大量的地面礼制建筑已经不见踪迹,给人们留下的悬想绵延不绝。1975年,考古人员在茂陵四周发掘出了大量西汉时期的建筑材料,有极为珍贵的虎纹、玄武纹条砖,龙纹、朱雀纹空心画像砖,有一枚青色玉兽纹辅首和大量的文字瓦当。

2003年,为了做好茂陵大遗址保护工作,考古部门对汉武帝茂陵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勘探面积达15平方公里。发现了茂陵陵园的城垣,垣墙夯筑而成,城墙四面中部都有门阙。发现陵冢封土的东面和南面中部各有一条墓道,东墓道长28米,南墓道长达62米。

探明茂陵邑的周长为11190米,总面积5536500米,相当于一千多个足球场的面积。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茂陵陵园内外发现了400多座埋藏着各类陪葬品的外葬坑;发现包括陵庙、寝殿、便殿在内的10余处建筑遗址;确定了为汉武帝守陵而设置的县城——茂陵邑的位置和范围;探明30余座大中型陪葬墓;还发现了数万平方米修陵人的墓地,估计埋葬的尸骨达万具以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以胖为美的缘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有一个共识,唐朝的审美观念与其他朝代不同,它是“以胖为美”的!这令多少现代女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每天随便吃、随便睡,等长出一身肉肉了还能胖成一个大美女,多么令人羡慕不已啊!然而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这个审美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这个“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之所以得出“以胖为美”这个结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不将杨贵妃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特别是安禄山叛乱之后,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在马嵬坡时,军队哗变,杨贵妃被将士迁怒,被逼迫而死。为此,唐玄宗肝肠寸断,写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感言。这种帝妃的生死恋让人感动不已,但后来也有一个大大的疑问,那就是唐玄宗为何没有只给最宠爱的杨玉环

  • 杨贵妃真的被赐死了吗 杨贵妃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什么叫“血染马蹄尽”?意思是说杨贵妃丧命乱军之中,且是被刀刃砍死的。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那就不可能见血,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而是用刀刃之物。

  • 口蜜腹剑李林甫到底有多歹毒 结局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林甫,李渊堂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我给摆摆啊,李渊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儿子李治,李治儿子李旦,李旦儿子李隆基。也就是说李隆基比李林甫低一辈,应该叫叔叔。李林甫小字哥奴。开元十四年,武惠妃爱倾后宫,武惠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杨贵妃的老公寿王李瑁很受李隆基宠爱,渐有取代太子李瑛地位的可能。李林甫一看机会来了,

  • 开元盛世的结束跟李林甫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开元盛世这个话题小编在上学时间就已经了解到,作为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英主唐玄宗,为何会让大唐在自己手中由盛转衰呢?这一问题小编觉得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大唐气象,盛于唐玄宗也衰于唐玄宗,在前半生他果敢睿智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但随着大唐盛世的如期而至,酒色财气似乎迷住了这位心怀壮志雄心的君主双眼

  • 开元盛世一夜间崩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个明君,比如:其中,无论是康熙大帝还是唐玄宗都是出了名的一代明君。所以,在唐朝才会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然而,就是这样,由一位一代明君所建立的“开元盛世”,在后来又何以在一夜崩塌呢?下面就带着大家再次穿越历史的硝烟前去看一看,瞧一瞧。首先,我们先共

  • 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盛世都是哪四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和现代,你喜欢哪一个?我喜欢现代的和平繁盛,也迷恋古代传统守礼。其实不管是古代也好,现代也罢,都是一样的。虽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国富民强,但是在古时候也曾出现过很过的“太平盛世”。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差不多14个“太平盛世”,其中又以汉朝的“文景之治”、朝

  • 李成器为什么要将皇位让给弟弟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权力,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因为拥有了权力,就是拥有了一切,而且在古代,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很多人穷尽一生想得到权力,就是得不到,而且古代的皇帝是中央集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位置,全天下的人都想得到,但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一起来看看唐玄宗 李隆基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能够让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自

  • 开元盛世简介: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一、开元盛世诞生背景1.武则天退位后,朝局动荡,唐玄宗即位后稳定了局面,政

  •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