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刘彻是如何巩固民族大一统的?在军事上有哪些成就?

汉武帝刘彻是如何巩固民族大一统的?在军事上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3/12/6 4:26:05

因为电视剧《汉武大帝》,我重新审读了汉武帝及其时代,对汉武帝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因为受《史记》及诸多学者的影响,对这个“内多欲而外行仁义”的汉武帝没多少好感;但在重读之后,才发现任何谩骂与讥嘲,都不足以掩饰汉武帝的伟大。

因为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使得汉朝赢得了空前的尊荣,也使得“汉”成为整个民族的称号。最难得的是,汉武帝是在重重围困之下,拔剑而起,突出重围,这才取得辉煌的成就。那么,汉武帝遇到的围困有哪些呢?汉武帝又是如何突出重围,创造辉煌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巩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三国演义》的开篇:“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较多的时间保持大一统,离不开两位帝王的功劳。其一是秦始皇,结束了七国争雄的局面,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使得中华民族有了在文化符号上达到了统一;其二是汉武帝,收复失地、抵御匈奴、联合西域,开创了中华帝国万国来潮的局面;又在文化上设立五经博士、推行今文经学,统一了思想。

汉建元五年(前136),武帝罢传记博士,又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文、景时所立的《书》、《诗》、《春秋》合为五经博士,以今文经学主导学术。(按:汉宣帝时增置博士为十二类:《易》为施、孟、梁丘;《书》为欧阳,大、小夏侯;《诗》为齐、鲁、韩;《礼》为后氏;《春秋》为公羊、谷梁。)西汉的儒学博士,对经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厂重要作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并非如后人理解的,是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支持,而是对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大易,著春秋”这一文化壮举的响应。五经(或“六艺”)虽然是由孔子整理的,但他不仅仅是儒家的经典,而是诸子百家共尊的经典。

汉武帝通过他的文治武功,将“大一统”的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以致于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间,天下虽然分分合合,但“统一”永远是民心所向。汉末三国鼎立,但魏、蜀、吴三国,任何一方都不想偏安一隅;刘裕等君王,也因其偏安,而被后世诟病。

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成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承,这是汉武帝的一大功劳。

二、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战国以来,匈奴一直是北方的大患,赵武灵王被迫胡服骑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北方列国修建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绝世武功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平定匈奴之患。汉代初年,汉高祖与匈奴交战,身陷白登之围,最后以很不光彩的方式脱困——这一事件给汉朝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阴影,那就是在汉朝看来,匈奴成了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

之后,汉、匈双方,每当出现冲突,汉朝方面如果有人主战,立即会有人重提“白登之围”。在汉朝“以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这几乎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既然匈奴不可战胜,就只能委曲求全,和亲也成了汉朝稳定匈奴的长期国策。但匈奴真的能够免除祸患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太监中行说帮助匈奴对抗汉朝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当时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汉文帝鉴于国内不稳,各路诸侯对帝位虎视眈眈,且国力尚未恢复,无力与强大的匈奴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好继续与匈奴和亲,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并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对汉文帝说:“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汉国。”

文帝只当他在说气话,也不以为意。没想到中行说一到了匈奴,果然就立刻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欢喜、宠信。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从此这些蛮族才知道算数。在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在给文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

中行说叛逃匈奴后极力破坏汉匈和亲,不断为匈奴出谋划策,策动袭击汉朝边郡和发起战争等,因此被称作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后,匈奴屡犯汉境,但中行说却生病死了。在死之前中行说建议匈奴对汉军搞细菌战。因为他发现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马,羊之后,而这些池塘里的水就开始有“毒”。

士兵食用之后,会中“毒”,轻则拉肚子,重则死亡。所以他建议匈奴军队,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经过匈奴巫师诅咒后,埋到汉军进军路线的一些水源上游,汉军食用后,确实有许多人出象中毒症状。后来汉军识破了匈奴人的奸计,对中行说发动的细菌战有所防备;但若干年后,汉武帝时期的爱将霍去病,据说就是食用了这种水源里的水,生病死了。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细菌战。

汉武帝攻打匈奴,不但敢打,更会打。这需要超人的勇气,也需要超人的才略。正是因为汉武帝,才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铿锵有力的宣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哪里?汉武帝陵墓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修建了半个世纪,成为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帝王陵墓。茂陵陪葬的珍宝在西汉帝陵中是最多的,“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 以致于“此葬,陵中不复容物。”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挖开茂陵羡门,乱军涌入陵墓搬取陪葬物品几

  • 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以胖为美的缘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有一个共识,唐朝的审美观念与其他朝代不同,它是“以胖为美”的!这令多少现代女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每天随便吃、随便睡,等长出一身肉肉了还能胖成一个大美女,多么令人羡慕不已啊!然而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这个审美观念是一成不变的吗?这个“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之所以得出“以胖为美”这个结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不将杨贵妃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特别是安禄山叛乱之后,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在马嵬坡时,军队哗变,杨贵妃被将士迁怒,被逼迫而死。为此,唐玄宗肝肠寸断,写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感言。这种帝妃的生死恋让人感动不已,但后来也有一个大大的疑问,那就是唐玄宗为何没有只给最宠爱的杨玉环

  • 杨贵妃真的被赐死了吗 杨贵妃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什么叫“血染马蹄尽”?意思是说杨贵妃丧命乱军之中,且是被刀刃砍死的。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那就不可能见血,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而是用刀刃之物。

  • 口蜜腹剑李林甫到底有多歹毒 结局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林甫,李渊堂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我给摆摆啊,李渊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儿子李治,李治儿子李旦,李旦儿子李隆基。也就是说李隆基比李林甫低一辈,应该叫叔叔。李林甫小字哥奴。开元十四年,武惠妃爱倾后宫,武惠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杨贵妃的老公寿王李瑁很受李隆基宠爱,渐有取代太子李瑛地位的可能。李林甫一看机会来了,

  • 开元盛世的结束跟李林甫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开元盛世这个话题小编在上学时间就已经了解到,作为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英主唐玄宗,为何会让大唐在自己手中由盛转衰呢?这一问题小编觉得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大唐气象,盛于唐玄宗也衰于唐玄宗,在前半生他果敢睿智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但随着大唐盛世的如期而至,酒色财气似乎迷住了这位心怀壮志雄心的君主双眼

  • 开元盛世一夜间崩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个明君,比如:其中,无论是康熙大帝还是唐玄宗都是出了名的一代明君。所以,在唐朝才会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然而,就是这样,由一位一代明君所建立的“开元盛世”,在后来又何以在一夜崩塌呢?下面就带着大家再次穿越历史的硝烟前去看一看,瞧一瞧。首先,我们先共

  • 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盛世都是哪四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和现代,你喜欢哪一个?我喜欢现代的和平繁盛,也迷恋古代传统守礼。其实不管是古代也好,现代也罢,都是一样的。虽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国富民强,但是在古时候也曾出现过很过的“太平盛世”。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差不多14个“太平盛世”,其中又以汉朝的“文景之治”、朝

  • 李成器为什么要将皇位让给弟弟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权力,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因为拥有了权力,就是拥有了一切,而且在古代,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很多人穷尽一生想得到权力,就是得不到,而且古代的皇帝是中央集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位置,全天下的人都想得到,但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一起来看看唐玄宗 李隆基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能够让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自

  • 开元盛世简介: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 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一、开元盛世诞生背景1.武则天退位后,朝局动荡,唐玄宗即位后稳定了局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