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的囚徒凭什么取代海昏侯刘贺做了皇帝

曾经的囚徒凭什么取代海昏侯刘贺做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37 更新时间:2024/1/1 21:30:35

元平元年(前 74

年)四月,年仅二十三岁的昭帝突然病死。昭帝无子,他的猝然离世令霍光和大臣们措手不及。国不可一日无君,然而,立谁为帝令霍光等朝臣十分为难。

武帝六子中,此时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都认为应立刘胥。但霍光不这么看,当初武帝放弃年长的刘胥而选择昭帝,就是因为刘胥品行有亏。他和大臣们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刘贺这年约十八九岁。

但事实证明,这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史书谓刘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无)节”。做了皇帝,并没有让刘贺有所收敛。若仅仅是生活奢靡,也许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这位新君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子。他将昌邑官属全部征至京城,并超迁拜官。这让霍光等朝廷旧臣十分不安。

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以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由,请求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即位仅二十七天,便被废,他从昌邑带来的二百余臣僚,除少数几人外,悉数被杀。

选立新的皇帝再次被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孙零落,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这时,流落民间、身为庶人的卫太子孙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

卫太子因巫蛊事件兵败自杀,妻妾、子女均被杀,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被收狱中。廷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怜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他才历经磨难活了下来。昭帝时承认了他的皇室血统身份。

此时的刘病已年方十八岁。卫太子家族几乎灭绝,刘病已在朝中无人可以倚仗而便于操控,这应当是霍光选择刘病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平元年(前 74

年)七月庚申,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当日便举行了登基典礼,是为宣帝。第二年正月,霍光稽首表示要归政皇上。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需委任大将军,结果一切都如昭帝时一样,凡事先向霍光汇报,然后再向宣帝上奏。

宣帝生长于民间,史称他喜游侠,斗鸡走马,游遍三辅地区。丰富的社会阅历,加之天资聪颖,使得他比同龄人成熟、老练得多。他很清楚自己能否坐稳皇位,取决于霍光,昌邑王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对霍光恭敬有加。史载,宣帝即位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宣帝感觉“若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骖乘,宣帝“从容肆体”,才真正有了做皇帝的感觉。

地节二年(前 68

年)三月,霍光病逝,宣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汉宣帝终于可以亲理政事了。他自幼生长于闾阎,深知百姓艰难,故励精图治,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宣布五天举行一次朝会,听取百官汇报,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信赏必罚。

为了广泛听取民意,打开言路,他允许吏民给皇帝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将上呈皇帝的奏章装在皂囊中,封缄其口,以免内容泄露。最初规定,吏民上封事必须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标上“副”字,即为“副封”。领尚书者先打开副封,如果认为内容不足取,可直接退掉,不呈给皇帝。这样,封事能否呈给皇上,实际上是由领尚书的权臣决定的,这为权臣弄权、干政提供了条件。后来,在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下,宣帝废除了“副封”制,解决了权臣壅蔽言路的问题。

宣帝认为治政的关键在于吏治,吏不清廉、公平,政治就会衰败。而吏治的关键在于地方官,他经常对大臣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每当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诸侯王相等地方官时,宣帝都亲自召见,详细询问执政方略,然后综核名实。治政确有成效的,就颁诏书加以勉励、赏赐,朝官需要增补时,依次从这些人中递补;有名实不符的,则予以处罚。每逢年初郡国上计(地方官员向朝廷上报一年的治理状况),宣帝都亲自询问地方官政令得失,了解民情。他反对频繁调换郡太守,认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有安定感,才会服从管理。

标签: 曾经囚徒什么取代海昏侯刘贺做了皇帝元平元年

更多文章

  • 绿袍和屠霸谁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绿袍,屠霸,厉害,绿袍,屠霸,厉害,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之中

    绿袍和屠霸谁厉害呢在《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之中,屠霸是魔宗的天尊,而绿袍也是魔宗里的一个高官。但是绿袍和屠霸谁厉害呢?《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屠霸与绿袍剧照绿袍尊者是上官警我坠入魔道之后的名字。在他还是上官警我的时候,显然是屠霸厉害的。但是在上官警我坠入魔道成了绿袍之后,屠霸与绿袍之间谁更厉害,就不一

  • 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汝昌,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周汝昌,史湘,云的,看法

    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周汝昌一生都在研究红学,他对《红楼梦》做过非常多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书中的人物也有不少品评,那么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史湘云画像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

  • 如何评价张仪 在历史上张仪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如何,评价,张仪,在历史上,最后,怎么,死的,张仪,是个,极

    张仪是个极有胆量的人,他出身贵族家道中落,却没有轻言放弃。能言善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欺骗了楚王,而为秦国的连横争取时间。张仪他 胆大心细,又极爱从背后入手,给人的印象是阴险狡猾之人,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过人的语言天赋。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於苏秦,然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死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哪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哪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死在哪里1141年,金兵受到岳飞的威胁,得知金国大势已去,便准备重新和南宋商量议和事件。宋朝廷知道金国有意议和后,便想出计策从岳飞手中夺回兵权。金兀术和秦桧有书信来往,俩人一致准备灭掉岳飞。岳飞回到朝廷之后,遭到秦桧等奸臣的陷害,并被宋高宗免去职务。岳飞剧照岳飞免职后,奏明宋高宗让他

  • 历史上屈原和郑袖什么关系 为什么郑袖要加害于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屈原,郑袖,什么,关系,为什么,加害于,屈原,是个

    屈原是个政治家又是个文学家,后人却更喜欢称屈原为爱国诗人,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标杆性质的人物。屈原出生于楚国,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同样出生于楚国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然而他们也有着相同的结局,屈原自投汨罗而死,而项羽则自刎于乌江。不同的是,人们对屈原这位诗人的爱尤其炽烈

  •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有哪些 范蠡和西施是夫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范蠡,西施,故事,哪些,夫妻,才子佳人,自古,都是,世人,眼

    才子佳人自古都是世人眼里完美的搭配,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的绯闻男友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十分出名的政治家、经济家, 他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天才也是个疯子。因而,他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尤为人所乐道。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经济

  • 姜夔小重山令赏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夔小,重山,赏析,介绍,姜夔小,重山,赏析,介绍,姜夔,所

    姜夔小重山令赏析介绍?姜夔所作《小重山令》是同样用梅喻人寄托相思,同是咏梅之词却没有姜夔其余咏梅词一样广受讨论,其中《小重山令》与别的咏梅之诗词最大的不同便是姜夔对地点和梅花种类的限定,很准确的将咏梅定为是潭州红梅,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下《小重山令》。姜夔《小重山令》插图引《小重山令》原文:人绕湘皋

  • 三国赵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赵云的,云的,故事,三国,赵云的,云的,故事,赵云,时

    三国赵云的故事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启了他的出彩人生。赵云石像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营。赵云

  • 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胡适,先生,二三,阅读,胡适,先生,二三,阅读,中国,近代

    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胡适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而且为人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对待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十分亲切。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著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他最突出的贡献便是大力倡导白话文和参与并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这两件事对于后世的影响继位深远。我们今

  • 曹操贾诩有何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贾诩,有何,渊源,曹操,贾诩,有何,渊源,生于,147

    曹操贾诩有何渊源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像说起贾诩这个人,多次换主,哪里强势就去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运用细致的观察,考虑对话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与人交流,使得对方都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