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贵妃为何没能当上皇后呢 与唐玄宗得到她的手段有关?

杨贵妃为何没能当上皇后呢 与唐玄宗得到她的手段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2/18 14:41:01

杨玉环

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但为何就是这么一位让皇帝喜欢得不得了的女人,偏偏就当不了皇后,而至死都只是一个贵妃呢?

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正史《旧唐书》也这样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可见唐玄宗的确是被杨贵妃的美艳多情迷住了,以至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皀、兄长杨、杨锜、杨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但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但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寿王李瑁虽然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唐玄宗虽然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连她的亲戚朋友都提拔为重要官员,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于民间产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但却一直不肯加封她为皇后。一来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纲纪伦常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二来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唐玄宗不能封杨贵妃为皇后,这就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至于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育我们无从得知,但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强弓硬上马,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

事实上,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她一入宫便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民间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说,可见杨贵妃地位之高,承运之深,宫中的仪体规制都是为她而设了。杨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而且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杨贵妃也比较聪明,没有反复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她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美艳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

标签: 杨贵妃

更多文章

  • 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如何 胡耀邦如何取代华国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耀邦,华国锋

    胡耀邦华国锋等人胡耀邦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文革结束后他积极为一大批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开启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改革开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虽然他有争议,但无碍于他的崇高。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如何粉碎“四人帮”以后,胡耀邦复出的第一个岗位,就在中央党校。1977年3月

  • 黄帝的妻子是谁 黄帝有几个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黄帝,妻子,有几个,黄帝,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中华民族

    黄帝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黄帝的家庭生活比正常人要热闹些,因为他有四个妻子。老大叫嫘祖,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发明家,她发明了养蚕抽丝,用蚕丝制成轻柔的绸缎。可以说,中国纺织品至今仍然在世界享有盛名,就是得益于嫘祖的创造。嫘祖除了养蚕,还喜欢休闲旅游,她南游时,死于衡山的道路上,因

  • 秦国最初仅是个穷地区 为什么能反超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最初,是个,地区,为什么,反超,六国,春秋战国,一个

    春秋战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其中许多故事,都能为今天提供参考。有这样一个国家,套用今天的话说:它发迹于老少边穷地区,建国初期人口少、底子薄,资源贫瘠,政治文化落后,人民素质普遍较低,还常受外族侵略。这,就是当时处于西北边陲的秦国。然而,在其后短短一百年间,秦国通过变法图强,迅速超越中原各国,一跃成为

  • 关羽墓棺里尸体是谁?关羽墓中两具女尸一个是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墓棺里,尸体,墓中,两具,女尸,一个,貂蝉,关羽,盛名

    关羽盛名在外,加上孙权一直很敬重关羽,就将他的身体以侯王礼制葬在阳城。曹操也不甘示弱,将关羽的首级以侯礼葬在洛阳。后世说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关羽墓中两具女尸身份至今成谜,难道真的是貂蝉?关羽墓中出土时意外挖出的两具女尸,虽然专家一直在研究,但并没有发现女尸的真实身份,曾有传言称,关

  • 真的是大汉使者涉何不小心引发了朝鲜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的,大汉,使者,涉何,不小心,引发,朝鲜战争,如果说,安国

    如果说安国少季不小心引发了南越战役从而导致了南越国变成了南越九郡,驰义侯“遣”不小心引发了西南战役从而导致了西南部落变成了西南五郡,那么出使卫满朝鲜的涉何就是不小心引发了朝鲜战役从而导致了朝鲜汉四郡。不小心?其实都是仗着汉朝的威名,故意的。主人再小心,如果故意要找茬,还是能够挑起战争的。赢得战争,靠

  • 观音菩萨的来历:观音菩萨为什么没成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观音,菩萨,来历,为什么,成佛,观音,菩萨,来历,即观,世音

    观音菩萨的来历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观音菩萨为什么叫观音菩萨呢?为什么不是别的菩萨叫观音菩萨?”在这种时候,我们往往就说不上来。观音菩萨画像古时候,盛行的《华法经普门品》在中国通行。中国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在五胡乱华的时代,北凉国国主沮渠蒙逊生了一场大病,群医

  • 蜀汉四相 蜀汉后期为什么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四相,后期,为什么,无人,可用,蜀国,三国,之中,算是

    蜀国在三国之中算是整体实力较弱的,加上刘备那一代人的离去,更加日暮西山。到了蜀汉后期,国中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这是为什么?蜀汉四相: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 蜀汉政权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

  • 诸葛亮一生中的最大难题 也是蜀国亡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一生,中的,最大,难题,也是,蜀国,根源,经济,成本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可以看到,寓兵于农是边疆战略最划算的方式。我们不妨用这个思维,来分析一下历史上的战争事件,看看其背后的经济原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唯独曹操能够胜出,统一整个北方,最关键的因素在哪里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率先推广了“屯田制”。当时,军阀混战,互有胜负,在战术层面已

  • 战国七雄中本是楚国最强 为何最终称霸的却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七雄,中本,楚国,最强,为何,最终,称霸,却是,秦国

    楚、秦两国的恩怨,说来实在话长。历史上就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预言者便是一位在史册中以“南公”留名的楚人,预言的时间,就在楚怀王客死咸阳之后,距离秦亡近百年。公元前226年,当时的楚国,已经把都城迁徙到今安徽的寿春,虽然离中原更远了,但从北方不断传来的噩耗,仍足以令楚国君臣寝食

  • 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爱恨情仇 慈禧太后谋害了光绪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光绪,慈禧,间的,爱恨,情仇,太后,害了,光绪帝,慈禧,光绪

    慈禧、光绪这一对母子冤家恩仇爱恨、改良保守、权位是非,如水如火,缠夹不清。他们分率后党、帝党交替影响着晚清的历史进程,却突然在同一年年(1908年)的两日之内接连逝去,堪为称奇。帝、后皆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病逝,终年三十七岁,在位三十四年,谥孝景帝,庙号德宗。事隔不到二十四小时,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