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谋臣许攸最后死于谁之手

三国谋臣许攸最后死于谁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4/1/20 23:44:45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开始为袁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后由于家庭变故投奔了曹操,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袁绍最后也因为许攸的计谋从而败在官渡,后来一直跟着曹操到处征战四方,最后因为惹怒曹操被杀死。

许攸一生聪明绝顶,火烧乌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准确的显现了许攸的才智。也是这场战导致袁绍几乎全军覆没,也正是由于这个事情导致了曹操发现了许攸才智,随后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建安七年,袁绍因病而逝,导致两个儿子为了权力地位自相残杀。建安九年,曹操带领军队直接打入邺城,占领了冀州,许攸因为有很大的功劳,但是许攸自恃功高,很多次的去触曹操的底线,虽嘴上未说,心里颇有芥。后来,许攸依然傲慢无礼,口无遮拦,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了。但是曹操却假装生气,然而并没有惩罚许褚。

许攸此人历史评价也是颇高,司马光评价许攸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之后罗贯中,孔融....都对其有所评价,不过多为负面评价,袁术也曾写有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更是有人对其评价为人贪财,但有智计,并非奸臣。

许攸献计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开始交战,袁绍初战失利,但是袁绍在兵力上依然占据很多的的优势,八月,袁军主力部队在官渡附近扎营李寨,曹操的军队在袁绍的对面驻扎,两军开始了消耗战。

当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是建议袁绍派遣一支队伍去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的,因为许攸认为曹操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曹操拿来和袁绍对抗了,许都一定是很空虚的。拿下许都之后就可以迎接太子,讨伐曹操,可是当时袁绍就认定要先捉拿曹操,可能是对曹操恨之入骨了吧,所以、没听从许攸的建议,许攸本来就是恃才傲物的人,见袁绍根本不采纳自己的建议,错失良机,心中很是愤怒,加上当时他的家人被逮捕,他终于是忍不住了,连夜跑到曹操的军营,投靠曹操去了。

因为许攸对袁绍这边的情况很熟悉,加上曹操对许攸很是热情,这让许攸很高兴,觉得而终于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向曹操献计,让曹操出骑兵袭击袁绍的粮草之地,乌巢。因为曹操的军队已经不能再打持久战了,而一旦烧掉袁绍的粮食,袁绍的大军一定会大乱。曹操行动很快,当夜亲自带兵把袁绍的的粮草给烧了,袁军知道消息后,果然军心大乱,内部分裂反叛,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袁绍大败。

曹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虽然有很多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许攸的投靠并且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是曹操战胜袁绍的关键,历史上对许攸的智慧也是评价颇高。

许攸是怎样的人

许攸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南阳人,和曹操、袁绍是一起玩到大的朋友。许攸作为文人来说,博览群书,智慧超群。官渡之战中,献袭乌巢之计,帮助曹操打败袁绍。但是许攸有个致命的毛病“贪心”。

许攸很贪财,根据《武帝纪》中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是许攸投靠曹操的原因。《三国志》中记载荀彧预料审配逮捕许攸的家人,许攸恼怒便来投靠曹操,所以让曹操多用给财物安抚许攸。许攸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便全心全意为曹操效力了。许攸还很贪功,这是他被曹操杀死的直接原因,曹操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后,老是将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

标签: 三国谋臣许攸最后死于谁之手许攸南阳人河南

更多文章

  • 女医明妃传中的明妃是谁 为什么叫明妃她是谁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医,明妃,中的,为什么,叫明,她是,谁的,妃子,最近,随着

    最近,随着电视剧《女医明妃》的热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出现在人们的眼里。《女医明妃传》是根据历史人物事件改编的古装传奇励志剧,主角由气质美女刘诗诗和古装美男霍建华担纲,讲述了明代著名女医谈允贤凭借对医学的痴迷和热爱,克服重重困难,开创并建立女医制度,最终成为一代女国医的经历。众所周知,能够留在史

  • 揭秘曹操为什么杀许攸 揭秘许攸被谁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曹操,为什么,杀许,许攸,谁所,三国,谋士,许攸,官渡

    三国谋士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出奇兵袭击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使得曹操赢得了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但是在曹操麾下的许攸,不久就被曹操给“收杀”了,即“明正典刑”。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许攸是被曹操的武将许诸所杀,因为官渡之战后,许攸在曹操的手下很是狂妄,经常到处吹

  • 历时两年 六朝砖室墓考古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时,两年,六朝,砖室,考古,结束,罕见,六朝,砖室,墓道

    罕见的六朝砖室墓墓道处的排水沟很显眼2014年12月31日,本报报道了西区某工地发现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该古墓为六朝时期的。记者昨从考古部门获悉,这座六朝砖室墓已经考古发掘结束,不仅墓砖随处可见精美的纹饰,今年还发现了古墓下“藏”着排水设施。考古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扬州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六朝砖室

  • 秦汉栎阳城考古发现汉唐白渠遗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汉,阳城,考古,发现,汉唐,白渠,遗存,记者,阿房,林苑

    记者从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内勘探发现了密集分布的三座古城,并意外发现了汉唐白渠遗存。秦汉栎阳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一带。据文献记载,栎阳城在秦献公、秦孝公、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欣、汉初刘邦等时期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考古

  • 加州考古人员发现400万年前鲸鱼化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加州,考古,人员,发现,400,万年前,鲸鱼,化石,摘要,美

    摘要:美国考古人员于当地时间9月4号在加州斯科茨谷市 (Scotts Valley)一处建筑工地发现400万年前的鲸鱼化石。 目前挖掘出的鲸鱼化石包括鲸鱼的头骨、肩胛骨、下颚、鱼鳍及脊椎。考古人员 Scott Armstrong 称这个特殊的化石保存相对完好,极为罕见。虽然鲸鱼物种尚未完全确定,这个

  • 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直道,考古,调查,成果,直道,秦

    直道是秦代修建的重要军事道路,陕西省富县、甘泉县秦直道是秦直道线路中保存最好的部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秦直道考古队对陕西省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覆盖范围为道路两侧各一公里;总计调查直道路线约150公里,绘制道路柱状剖图143张,发现秦汉建筑遗址6处,墓葬群5处,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富

  • 唐隆政变到底是谁发动的 唐隆政变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隆,政变,到底,发动,背景,是什么,唐隆,政变,指的,生在

    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唐隆政变的这一天是公元710年7月21日。唐隆政变

  • 黑龙江考古有重要收获 1850余幅史前岩画填空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黑龙江,考古,重要,收获,1850,余幅,史前,岩画,空白

    省文化厅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2年至今,我省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岩画纹样有三类以人和动物为主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

  • 内蒙古多伦县再次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内蒙古,多伦县,再次,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近日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锡林郭勒盟 多伦县又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此次发掘的考古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说:“这座墓葬与不久前发现的辽圣宗贵妃的墓葬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墓主人也应是贵妃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这座

  • 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 唐隆政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隆,政变,成功,原因,唐隆政,变的,结果,唐隆,政变,除了

    唐隆政变,铲除了韦氏一族,暂时平定了混乱的朝局。那么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李唐的政治地位,二是李隆基的公关能力强大,三是李隆基的谋略缜密,执行力强。首先在李唐政变中,李隆基打的是其父李旦的旗号。都是子继父位,李重茂虽是韦后所立的皇上,但本质上还是李唐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