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白银产量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呢?

古代白银产量中国大地的白银是从哪里来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29 更新时间:2023/12/30 11:58:16

15世纪70

年代,著名的宦官直曾经指着一位敢于不对他阿谀奉承的县令骂道:“尔头上纱帽谁家的?”县令恢谐地回答说:“我的纱帽,是用白银三钱在铁匠胡同买的。”

一条鞭法改革,反映了赋役折银的趋势,同时又从赋役层面上进一步巩固了白银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到明代后期,国库收支是以白银为主,而铜钱则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国库收支中铜钱的数量不到白银的百分之一,甚至不及千分之一。这与代国库收支以钱币为主是完全不同的。明代的白银,可以说笼罩在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为方便交易,“虽穷乡僻壤,亦有银秤”。这在从欧洲来的传教士的记载中也可以证实。明末,一位名叫拉斯戈台斯的神父记录下了以下这样的细节。他说:“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绞成大小不等的银块,再用戥子称出小银块的重量。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熟练,如果需要二钱银子或者五厘银子,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他还说:“在中国,连孩子们都会估量银锭的重量和成色。人们会随身带着一个类似铜铃的东西,里面装着蜡块,用来收集剪下来的银屑。当银屑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们把蜡块熔化,就可以回收银子。”

网络配图

翻开明代的各种著述,关于白银的记载随处可见。万历年间浙江人张应俞曾经编撰了一部专门教人反诈骗的图书——《杜骗新书》,记载了八十三个诈骗的案例,其中有七十四个案例涉及白银买卖交易及诈骗之事。在明清小说中,也有大量的涉及白银欺骗的事情。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一个诈称会用“九还丹”制造白银的骗子行骗的故事。显然,到了16世纪,白银已然涉及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把自己的影子留在形形色色的著述之中。

英国历史学家罗斯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社会结构》中指出,16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一个从中世纪那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以货币、市场和商业交换为基础的更自由的、更具流动性状态的迅速而集中的转变。无独有偶,这样的一种巨变,在16世纪下半叶的明代中国也在上演。正如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所说,“在货币的冲击之下,任社会都要脱胎换骨”。白银打破了原本在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平衡。以货币为核心的交换介入全部的社会关系后,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对于少数恪守儒家之道的明朝人来说,流动的商品和白银搅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明朝社会由明初静谧的冬季,逐渐过渡到喧嚣的春季、疯狂冲动的夏季,并最后走到面目全非的秋季。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编成的《歙县志》中,作者很遗憾地感叹当初那种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贸易纷纭,诛求刻核”的社会面貌。

标签: 古代白银产量中国大地是从里来15世纪70年代

更多文章

  • 考古之惑:揭秦始皇陵不能挖掘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考古,之惑,秦始皇陵,不能,挖掘,秘密,导读,千百年来,人们

    导读:千百年来,人们都围绕着秦始皇陵的地宫传说这无数的神奇故事。而秦始皇陵伴随着这些神秘莫测的传说,也更加令人向往,或许世界上没有人不好奇秦始皇陵中到底有什么,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一人挖开过,这又是为何呢?网络配图秦始皇陵的地宫流传着无数神奇的传说,《三辅故事》曾记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曾以30万人盗掘

  • 揭秘:为何说一只鸡让大明江山土崩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揭秘,为何,一只,大明,江山,土崩瓦解,徐光启,孙元化,元化

    徐光启和孙元化师生二人苦心谋划的军事改革,因为一只鸡的缘故,不但一切成空,而且还帮助了敌人,直接导致了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网络配图对 于热兵器方兴未艾的明朝末期来说,谁拥有了先进的火器,无疑就是拥有了决定战争胜利的不二法宝。有徐光启等精通西学的科技人才,明王朝不仅改良了大炮的铸造技术,还引进了炮规、

  • 洛阳为何有“九朝古都”的这个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洛阳,为何,九朝古都,这个,说法,洛阳,有着,5000,多年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洛阳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 同时,洛阳也有“九朝古都”之说,因乾隆帝

  • 揭秘丝绸之路上为何有那么多千年干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丝绸,路上,为何,那么,千年,干尸,阿斯塔纳,古墓群

    阿斯塔纳古墓群是古时陆路丝绸之路的重地,位于高昌北郊的沙漠荒滩上,这片沙漠上埋葬着众多古代高昌王国的官民。这里令人震撼的便是那些数以百计的干尸,我们来看下为何丝绸之路上会有这么多的干尸呢?阿斯塔纳古墓群频频遭到被盗取的运气,但它现有的出土文物依然带给世人震撼--非人因素作育的大量干尸、被誉为“中国的

  • 曹操是怎么从匈奴人手里要回恩师之女蔡文姬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怎么,匈奴,手里,要回,恩师,之女,蔡文,蔡文,一生

    蔡文姬一生三嫁,离不开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个人,一个是中原的魏武王曹操,另一个是匈奴的左贤王。蔡文姬由于被身处乱世被掳匈奴,不得已委身于匈奴的左贤王,但后来被曹操派人夺回中原。那么,曹操是怎样从匈奴的左贤王手中夺回蔡文姬的?骄悍不羁的匈奴人为何放走了到手的中原美人?蔡文姬在匈奴的十二年东汉末年,天下大

  • 宋太祖之死 真是因为宋太宗弑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祖,太祖,之死,是因为,宋太宗,弑兄,唐宗,宋祖,中国

    唐宗宋祖,中国历史上唐宋两朝最杰出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为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武功,却在历史上传言死于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之手,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网络配图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

  • 墓主与盗墓贼的对决:古陵墓八大机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墓主,盗墓,对决,陵墓,八大,机关,厚葬,习俗,中国,有来

    厚葬习俗在中国已有来很久,古代人对于身后事的重视程度很高,陵墓的修建除了建造陵墓本身外,最大的工程恐怕就是各种防盗的措施,墓主们为了死后不被盗墓贼打扰,设置了很多骇人的机关,可谓是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一起来看看古代陵墓的险恶机关。1、诅咒不知道诅咒是否存在,但一般盗墓贼的寿命都非常的短,也许是因

  • 难以想象 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自愿贬为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难以想象,一个,母仪,天下,皇后,自愿,妓女,一般人,很难

    一般人很难想象,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由于国破家亡沦落平民,她便牵起儿媳妇的手,双双走向烟花之地,开始自甘堕落风尘的生活。这就是北齐王朝第四个皇帝高湛的皇后胡氏。胡氏失去皇太后宝座后,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放下架子,找准位置,把床上运动当作了最好的娱乐方式。她为后世留下的名言是——做妓女比做皇后要快乐

  • 女怕嫁错郎!不幸嫁给亡国之君的妃子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怕,嫁错,不幸,嫁给,亡国,之君,妃子,古代,皇帝,拥有者

    在古代,皇帝拥有者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凡是选入后宫的女子便可锦衣玉食,地位显贵。然而,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一些后悔嫁入宫的女子,为什么?因为这些皇帝是亡国之君,跟随着他,后半生的将会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北周消灭北齐以后,皇后冯小怜和穆黄花连同北齐后主高纬一同被押进了长安,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就开始了。网

  • 慈禧临终前最后一决定改变了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临终,最后,决定,变了,中国历史,光绪,34年,10月

    清光绪34年10月21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时年仅38岁。次日午后,慈禧太后在北京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光绪34年10月20日,也就是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清廷还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