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适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胡适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81 更新时间:2024/1/21 7:05:15

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之一,胡适先生虽然没能全程参与五四运动,但他也基本见证了整个过程,并对此积极发声。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胡适先生不仅对其进行积极的评价,还不忘表达自己的忧虑,并提醒国人避免这样的忧虑变成现实。那么,胡适究竟是如评价五四运动的呢?

一、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胡适正陪同杜威先生在上海访问,同行的还有杜威的学生、北京大学教务长蒋梦麟。当时他们对北京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两天后才通过报纸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的时候,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章《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该文提出五四运动的五大成效:

一是加强了学生主动负责的精神;

二是激发了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三是丰富了学生团体生活的经验;

四是培养了学生作文演说的能力;

五是提高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与此同时,他们还指出学生运动的三大危害:

一是有些人自己不敢出面,却躲在人群中呐喊,从而助长了依赖群众的懦夫心理;

二是罢课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养成逃课的习惯;

三是经过这场运动,有些人可能养成盲目从众的行为模式。

文章最后说:学生运动不是态社会的行为模式,而是变态社会的必然产物。所谓常态社会,是一个比较清明、由成年人管理政治的社会。如果成年人不能尽责尽力,不能治理政府的腐败,那就是一个变态的社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干涉纠正的责任,遂落在一般未成年的男女学生的肩膀上”。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二、一个最正确的公式

1928年5月4日,胡适应邀在上海光华大学发表演说。当时胡适最担心的事就把五四运动当成一个空洞的口号,所以他说:五四运动除直接导致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并最终解决了“山东问题”外,其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其一,过去的学生只顾读书,不管闲事。五四运动使他们对社会政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其二,为了参加运动,学生都组织了自己的社团,并创办了各自的出版物。这对新文学运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三,为了让普通老百姓关心政治,读书看报,许多学校都创办了平民学堂,使平民教育得到很大进步。

其四,中国劳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工会,并与学生运动遥相呼应。

其五,妇女地位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形成了妇女解放的洪流。

其六,各个政党都非常注意吸收青年为自己的骨干。为了给他们开辟言论阵地,报纸副刊也由过去的“捧捧戏子,抬抬妓女”,改变为谈论“马克思、萧伯纳、克鲁泡特金等名词”了。

在演说中,胡适又一次强调学生运动是变态社会产物。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把这个观点总结成一个历史公式,并且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述:

凡在变态的社会与国家内,政治太腐败了,而无代表民意机关存在着;那末,干涉政治的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了。

为了证明这个历史公式,胡适以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北末年的陈东上书、清朝末年的戊戌政变、1848年的欧洲革命为例,得出如下结论:“政治腐化,至于极点,创议改革者,即为少年学生;亦唯此种热烈青年运动,革命事业,都有成功之一日”。相反,如果政治清明,而且有各种民意机构存在,那么政治就自然是成年人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就可以安心读书;他们的兴趣,就可以是体育比赛、跳舞看戏、谈情说爱了。胡适认为,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证明上述公式正确无误。

三、为个人主义正名

1935年是五四运动16周年,胡适在《独立评论》上发表《纪念五四》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胡适仍然往常一样首先回顾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并披露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与蔡元培有直接关系。

文章说,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一天,就提出“研究学术”的宗旨。后来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最初也是以反对旧礼教、提倡白话文为主,并且有意不谈政治,从而把思想革命限制在学术文化领域。但是,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消息传来之后,北京各学校放假三天,庆祝协约国的伟大胜利。整个北京就像陈独秀所说:“旌旗满街,电彩照耀,鼓乐喧阗,好不热闹!”

由于蔡元培当时是主张中国参战的,因此当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兴致最高”。于是他约请教授们在天安门组织了演讲大会,“第一次借机会把北京大学的使命扩大到研究学术的范围以外。”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北京大学就走上了干涉政治的路”。

1935年正是日军向华北步步紧逼,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是每一个中国人理应面对的大问题。但因为当时是不能直接谈论抗日问题的,所以胡适在文章中没有借题发挥涉及此事。但是,当看到张奚若在《大公报》发表了纪念五四的文章后,不仅“很受感动”,而且认为这是开拓言论边界的一个好角度。

张奚若与胡适是中国公学的同学,当时是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其文章的标题是《国民人格之培养》。该文首先指出:在辛亥革命的时候,由于当时的领导人只知道民主政治的形式,并不了解其精髓,所以他们只是抄袭模仿了一些民主政治的皮而已。到了五四运动以后,大家才渐渐认识到欧美民主政治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个人的解放。

紧接着,张奚若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个人主义政治哲学的精髓有三点:

一是承认政治是非的最终判断者是个人,而不是国家或政府;

二是承认个人有批评政府的权力;

标签: 胡适五四运动

更多文章

  • 西夏文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西夏文字的由来及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夏

    大庆元年(公元1036年),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为增强民族意识,命令大臣野利仁荣效仿汉文,主持创制并推广使用西夏文字。总共创制6000余字,编纂成书,分12卷,称作“国书”。上至佛经诏令,下到民间书信,都用西夏文书写。为了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元昊还下令印了字典。&ldquo

  • 邵雍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雍能预测未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邵雍

    邵雍邵雍年少时游历天下并悟道,是从李之才,颇有所成,曾在宋仁宗、宋神宗时期两度被举,都称病不肯出仕,于公元1077年病逝,终年67岁。邵雍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邵雍将这种数学运用于宇宙和人类社会演化的推算上。他以一元为宇宙“成住坏空”的一个周期。一元可用地支分为十二会,每会一万零八

  • 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 刘备摔阿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

    刘备摔阿斗这个故事人人都知道,小编总觉得刘备对于自己的亲人比较无情,比如那句著名的义如手足,情如衣服,情可再续,义断恩绝。刘备为成大事可是舍小家为大家啊,作为刘备的女人和儿子真的很惨啊,今天就和小编来一起看看关于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的文章,刘备摔阿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了,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42回有这

  • 虞姬是怎么死的?绝世美人虞姬死亡真相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虞姬

    虞姬,又称虞美人(约前233年-前202年),名虞或姓虞,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虞姬是怎么死的?绝世美人虞姬死亡真相竟是这样的文章,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虞姬怎么死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虞姬为什么要死就没很少知道了。在史记上,虞姬怎么死的却没有记录,但是也没有说虞姬是否已经死亡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与六个女人的传奇秘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溥仪

    从古自今,中国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就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傀儡”、“卖国贼”、“覆灭”、“性无能”等标签在这位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帝身上存在了一年又一年。然而,作为这位末代皇帝的女

  • 薛丁山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薛丁山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薛丁山

    薛丁山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薛丁山下场是怎样的薛丁山历史上真有其人吗薛丁山是在小说演义中常常出现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薛丁山,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刘恺威版薛丁山对于薛仁贵这个人物,同样不是一个陌生的形象,而各影视剧、演义小说中的薛仁贵便是薛丁山的父亲。而在历史上,薛丁山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薛仁贵出生于公元

  • 民国暗杀大王王亚樵最后如何遭暗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亚樵

    王亚樵(前排中)及其手下(资料图片)王亚樵,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行刺侵华日军大将、蒋介石等,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大洋的天价缉拿他。但这样一个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的暗杀大王,最后却不幸死于别人对他的暗杀。“第一杀手”震动海内外王亚樵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就聪颖

  • 如果溥伟当皇帝 溥伟三次错过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溥伟

    爱新觉罗·溥伟是恭亲王奕訢之孙,也是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不过尽管他一生都对皇位趋之若鹜,但他三次机会都没能如愿以偿,冥冥之中也许自有定数。如果溥伟当皇帝 溥伟三次错过皇位?戊戌政变之后,光绪被囚,慈禧训政,欲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5 岁的溥儁[jùn]为帝。1900 年1

  • 沙田惨案是怎么回事 沙田惨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沙田惨案

    沙田惨案发生于香港海员大罢工时期,当时大批的工人由于长期受到压迫不得不举起反抗帝国主义的旗帜,英国政府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沙田惨案就是这样发生的。这场惨案导致6人死亡百人受伤,当时一经传出就震惊了全国。沙田惨案是怎么回事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遭到香港英国当局的武力镇压。3月,大批工人被

  • 中俄蒙协约签订时间 中俄蒙协约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俄蒙协约

    《中俄蒙协约》签订于1915年6月7日,这份条约对中俄蒙的意义重大。根据沙皇俄国和袁世凯政府签订的《中俄蒙协约》,中国在蒙古的主权被剥夺,但蒙古并不像协约所说的实现了独立,而是成为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甚至殖民地。中俄蒙协约签订时间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协约在恰克图签订,中国失去了在外蒙的实际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