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死后是怎么下葬的?最后一名工匠是如何出来的?

皇帝死后是怎么下葬的?最后一名工匠是如何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3/19 0:36:22

我们知道,在古代,皇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墓葬地,毕竟里面埋着的是一代皇帝,陪葬品自然不用多说,单是一座陵墓,就足够专家们研究了。皇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一般来说,如果皇帝已经安葬,皇陵的大门落下,那么自然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出的,皇陵内部的结构也不允许被透露,所以参与皇陵制造的工匠也会被处死。但是历史上还是逃出了不少工匠,那他们到底是怎样做到逃生的呢?

人生最大的事是生死,王朝最大的事是皇帝继位和驾崩。历朝历代的陵墓都是皇帝继位中期甚至早期都开始为自己兴建。历朝历代丧葬礼仪(下葬过程)不尽相同,较为详尽的是清代。故而福垊先谈谈清代建陵的最后一名工匠如何出来,然后再谈谈清代皇帝的下葬过程。

建陵工匠累死累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陵成人死。建造皇陵时间最长花费最大不是秦始皇陵而是西汉的茂陵。刘彻在位54年,光修建皇陵都用了53年。当然福垊这里说的是清代,清代建设皇陵用时都没汉武帝那么久。修完陵墓杀死工匠的目的有二:第一保密原因,防止盗墓。第二、下葬后,需要工匠封锁墓门。那么工匠甘心就这样死掉吗?他们怎么逃出?

当然不甘心!他们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采用上面的抵墓门的方法固定墓门。首先,他们事前在两扇墓门上打孔。其次,将拐钉钥匙套在抵门石条上方。再次,困在里面的他们挪动抵门石条。然后打开墓门,偷偷逃离,关闭墓门后,用拐钉钥匙将抵门石条向前拉,最终抵住墓门。这样墓门就成了形同虚设,后来被皇室得知,工匠全部处死,并堵死了他们出来的一切可能。想出来,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的。

不过总有例外。当年孙殿英盗东陵,就是找到当年的石匠才找到墓门的。那么这个石匠是如何逃生的呢?他知道自己完成慈禧的陵墓会死,于是提前“死”了。他被扔到了郊外。其实孙殿英盗慈禧、乾隆的陵墓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原因。

那就是当年乾隆在修建自陵墓时,曾以对明陵进行修葺的名义而“偷梁换柱”和破坏式的修葺。他这种做法主要是为更好地建设自己的陵墓。福垊认为,乾隆皇帝的陵墓被孙殿英盗窃,也算是报应吧。那我们就以乾隆为例看看皇帝的下葬过程吧。

乾隆皇帝的裕陵耗时9年,用银203万两银子。其实清朝前期实行火葬,丧仪简单。雍正皇帝时命令皇帝以后实现土葬,基本采用明朝丧葬仪式。

乾隆去世之后,称大行皇帝还是大行太上皇呢?福垊认为应该还是大行皇帝。去世三日后,沐浴入殓于梓宫,盖棺定论尊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尊庙号高宗。然后在乾清宫停灵,清朝皇帝停灵时间不一样。停灵最长的是顺治皇帝,有25天;停灵最短的是光绪皇帝,仅11天;乾隆皇帝停灵为20天。

20天后,将乾隆的梓宫(棺椁)由乾清宫移动到寿皇殿,有的皇帝的梓宫则移到观德殿。寿皇殿、观德殿统称为殡宫,在殡宫的时间也不统一。最长的是福临两年两个月;最短的是胤禛一个月;乾隆的是半年。

一个月后,乾隆皇帝的灵柩入葬于裕陵。在裕陵也要停放一段时间才封墓门,这个时间也不统一。最长的是同治皇帝停放五年,最短的嘉庆停放一周,乾隆皇帝则是10天。

在民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孙殿英光明正大的盗了慈禧的墓。在孙殿英去世之前,他道出了一个秘密:他们设计了一个长石条从陵墓内部将整个门顶住,这样就没有人可以从外面推门而入。但是这样做的话,就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内部关门,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人要留在墓中出不来。其实呢,是门上有一个非常细小的缝,工匠们会根据这个细分的大小,作为一个特殊的开门工具。这样就可以在外面将石条放倒,从而顶住门。这样一来你就不用有人专门留在里面关门了。当然了,这种设计是十分精密的。它保证了只能往外拉,不能向里推。

其实每个朝代每个墓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也不能以偏概全的说都是一样。孙殿英所说的是清朝慈禧的墓。但是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笔者就顺着慈禧的讲一些有关清朝的皇室下葬制度。

首先是是出灵那天,用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仪仗队,有1628人甚至更多组成。仪仗队举着各种兵器翻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烧活”就是烧给死人用的纸品,比如纸做的衣服啦啥的。在后面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扛夫每班有128人,分3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接着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穿法衣手持法器,不断的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余里,从北京到林地沿途几百里在一些地段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茅草屋,而是仔细修建的工程,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如此看来皇室和普通百姓的下葬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更加宏大、参与人员更多、用品更加奢靡。

等到了陵地之后下葬的形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先将皇帝遗体装入“梓宫”,再抬入地宫,最后封闭。如此一来一个皇帝的下葬过程基本上算是结束了。其实除了元代皇帝是“密葬”以外,历朝历代的帝王下葬的制度以及规格都是差不多的。

至于有人说会把工匠关在墓宫里面,笔者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如果真的把工匠关在里面的话,修建整个陵墓的是工匠,工匠肯定知道整个陵墓的构造。保不齐他们会对陵墓进行破坏,甚至勾结盗墓贼,进行盗墓。

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办法出来,而皇室也不会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残害。至于笔者刚刚提到的细小的门缝是一种方式,工匠们那么聪明,肯定会有自己更多的方法。所以是不可能会留在里面的。那些说把工匠留在里面杀害的,应该是夸张了封建统治的残暴。

标签: 皇帝

更多文章

  • 青楼里为什么要养一群壮汉 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青楼

    一说起青楼,直接想到的就是在里面卖艺或者卖身的姑娘,不过还有一群人不容忽视,他们就是在青楼里工作的壮汉们,为什么这样的烟花场所需要养一群壮汉呢?青楼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相传由管仲设置,原本指代由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雅舍,只是后来逐渐与淫秽场所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里一提到青楼,除了咱们一时间能想

  • 太平天国陈宗扬和谢满妹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宗扬

    在太平天国史上,因犯十款天条而被天朝处死的太平将领,职位最高的应是秋官又正丞相陈宗扬了。据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钟文典先生考证,陈宗扬是广西平南鹏化里雷庙村人。父名陈瓒,母亲刘氏,两个哥哥陈宗苍与陈宗泰,都是拜上帝教信徒。1850年拜上帝会团营,全家男女老少都投奔了洪秀全。自广西至南京,一路冲杀,屡立

  • 太平天国罗大纲的三个战略是什么样的 如果实施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大纲

    在清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他们在洪秀全的带领下,逐渐闯出了一番天地,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后来,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的争端,再见上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这个王朝很快便覆灭了,令人嗟叹不已。一般而言,一个王朝的建立少不了优秀的谋士,太平天国也不例外,洪秀全的手

  • 古代找妓女竟然需要预约 中国最早开始实践“预约上床”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妓女

    古代妓女的收入就是来自于客人,对她们而言客人越多就能收入越高,但是同时也要考虑,招待的人越多,就会越掉价,于是,古代很多妓院里出现这样的奇观:预约上床。在唐代名小说之一的《李娃传》里,主人翁乃“长安之娼女也”,这个妓女就是中国最早开始实践“预约上床”

  • 古代皇帝如何挑选贴身保镖?背景比武功更加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不要以为古代帝王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虽然有令人羡慕之处,但当帝王的压力也是高于常人数倍的。毕竟全国也就一个皇帝,所有人可都盯着这个位置呢。所以对于古代帝王来说,他们的安全措施必须放在第一位,那皇帝要如何挑选保镖呢?想要当皇帝的保镖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如果在这里面出了叛徒,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这些侍

  • 古代做媒的人都被称为什么?不仅有女性媒人也有男性做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做媒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古代做媒的人,大部分都是女性,其实媒人这一行业男女都有。一般女性媒人称为媒婆,男性媒人称为月老。在古代,媒人是很受尊敬的,毕竟古人谈恋爱比较含蓄,总是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帮忙牵线介绍,到了决定终身大事时,就更加需要媒人上门说亲了。其实古代关于媒人的称呼还有很多种叫法,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

  • 包拯是龙图阁大学士吗 电视剧的包拯为什么穿着“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

    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因此,包拯时候(宋朝),并无大学士,更无龙图阁大学士!后世的剧作家,出于剧情的需(包拯应当是实际上的宰相),就虚构了一个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明成祖时,大学士

  • 古人为何喜欢在春节期间结婚 四分之一人选择春节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结婚

    中国古代的人们喜欢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甚至还喜欢在春节期间行房(又叫圆房,即性爱和受孕)。那么,古人为何喜欢在春节结婚和行房呢?我想不外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他们统计说,古人有相当一部分(大约有百分之一二十)是在新年初一到十五元宵之间举办婚事和合卺的;若是把春节期间再延长点,即广义的大年春节,

  • 宋英宗驾崩前被逼着书写遗诏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是一位遭遇很可怜的皇帝,他的人生悲剧始自被宋仁宗接入宫中收为养子。由于仁宗所生诸子皆早夭,所以为了江山社稷考虑,便把堂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曙接入宫中抚养,视作“备胎”储君,但一直没有给他皇子的名分。直到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仁宗自知不可能再得子,才正式册立

  • 梁启超为什么四次拒绝迎娶何蕙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何蕙珍

    1891年冬,梁启超与大家闺秀李蕙仙完婚。此后,梁启超为政治奔走或者海外流亡,而李蕙仙则承担了家庭的重担。1899年12月,梁启超赴美国檀香山处理保皇会事务。客居此地的半年内,一位当地侨商的女儿何蕙珍(芳龄二十)担任梁启超的英文翻译。那时的梁启超二十啷当岁,风华正茂,文名著于海内外,何氏早就是他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