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一生都做过哪些恶事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一生都做过哪些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85 更新时间:2023/12/27 17:35:26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皇帝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定少不了他的故事和传说的,所以这位帝王不简单的,但是他的皇位也来得不容易,前前后后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千辛万苦,帝王之路当然也有黑暗的地方,那么这个朱元璋一生都做过哪些恶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朱元璋的一生是个传奇,祖辈世代农民,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从最底层做起,参加农民起义军,短短15年就成为大明国的开国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他驱逐胡虏,除暴安良,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他鼓励垦荒屯田,轻徭薄赋,兴教育、打击贪官污吏好不手软……可是他也做了几件让人不耻的恶事。

一,人殉

朱元璋在明朝开了殉葬制度的先河,这种丧失人性的野蛮制度随之被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所效仿,民间权贵富豪效仿更甚。人殉重新成为一种制度,酿造了大量的人间惨剧。

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宫,终年71岁。他死前立下遗嘱,令所有没有子女的嫔妃全部殉葬,“伺寝宫人尽数殉葬”!皇宫内的女人哀嚎声震天。其中有38人被强制从死,其她主动自杀。这38人具体怎么死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最大的可能是为保全尸,被勒死。

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因为有朱元璋的带头作用,接下来他儿子朱棣死后,继续用活人殉葬,光记载的就有30多位,这些可怜的美女被逼吊死。对于朱棣后宫活人殉葬的具体过程,有详细描述: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记载:

“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这30多人的死法惨不忍睹,她们被安置在一个屋子里,梁上悬上绳套,下面是木床,监视人员让她们站到床上,把头套进绳套,立即挪去木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香消玉损。其中有一个女孩才进宫不到一个月,就成了人殉制度下的冤魂。

此外,仁宗朱高炽让5名妃嫔陪葬,宣宗朱瞻基的景陵则有10名妃嫔殉葬……其中还有些无身份无地位的女子没有被统计下来。

不仅是皇帝要求殉葬,就连朱元璋的诸王也要求为他们殉葬。诸王死后,伺候过他的女子也都要殉死,这在当时已经约定俗成。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废景泰帝为王,不久景泰帝死。据《明史》

“景帝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这种残酷的人殉职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除(但是民间还有效仿,可谓影响深远),1464年(天顺八年)朱祁镇不忍再有人殉时的惨景发生。他临死时留有遗诏,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

二,滥杀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子孙,为了大明江山永固,老朱要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江山有威胁的人。借着整顿吏治、惩治贪污,他策划了著名的四大屠杀。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

一,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灭其九族。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相关官员,到此还没有停止,10年后,朱元璋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他虽已死),但老朱没有放过他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全部处死。又继续延伸,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又揪出一部分,就这样朱元璋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二,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有争议或1376年),这是个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属于惩治贪污的案件。此案中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本案实为一个冤案,主印官员(即掌握印把子的人)被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 。

三,郭恒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朱元璋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所有富人纷纷破产,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所涉贪官统统被处死,各省、府、县牵连人员无一幸免。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

四,1393的蓝玉案,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把蓝玉投入大牢,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接着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死者且四万人。经过“胡惟庸案”、“蓝玉案”后,明朝的官员几乎被杀了大半。

五,锦衣卫,1382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对大臣施行剥皮、贴加官、抽筋、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后来还改善的廷仗之刑,栗木棍打人的一端包上铁皮,铁皮上有倒勾,一棍下去,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就被撕下一大块来,基本上只要30下就会命丧黄泉,即使不死也会终身残疾。

朝臣们每天清晨出门前都要与妻儿老小做生死诀别,晚上若能活着回来,全家欢庆。历史上,这样大肆屠杀功臣的例子实属罕见。

三,大兴文字狱杀文臣(出于稗官野史)

缘由,有一个武臣为讨好老朱,向他进谗言,说了文臣的许多坏话。还举例子说:

您认识的张士诚,本来叫张九四,他的名字就是被身边的文人改的,这改名字的文人不安好心。

老朱问:怎么不安好心了,名字改的好啊。

武臣说:《孟子》上说了,士,诚小人也。张士诚被人天天骂小人,而且骂到死他都不知道,多可悲。

老朱一听,脊背发凉,找出《孟子》一书,仔细查找,果然有这一句。从此他越来越感到文人真可恨可怕。

因老朱年轻时当过和尚诸如“光”“秃”“僧”“贼”和“寇”等字眼,或者与和尚沾边儿的字眼儿,都会犯他禁忌,甚至“生”“则”(音同贼)就有杀头的危险。

因“则”字毙命: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则垂宪被杀;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建中作则”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垂子孙而作则”被杀;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以则天下”被杀。

一个和尚在给朱元璋写的感恩诗中有‘殊字,被他认为:歹 朱。意思理解为杀朱。老朱把他斩首。

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被认为讥讽天朝,腰斩。(《皇明记略》)

明初“吴中四杰”之首的高,用“龙蹯虎踞”一词形容魏观,朱元璋认为这个词只能被皇帝(老朱)专用,因此把高启腰斩。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望帝扉”一词,老朱认为“帝扉”隐含“帝非”之讥,吕睿因此被杀。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因写“寿域千秋”被杀。可能是“寿”同“兽”谐音。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永绍万年,天下有道,……”有道和“有盗”谐音,被老朱杀死。

亳州训导林云:“式君父以班爵禄”“式君”同“弑君”被杀。

尉氏县学教谕许元:“藻饰太平”被老朱理解为“早失太平”,结果他也见了阎王。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例,五花八门,让人触目惊心。

标签: 明太祖

更多文章

  • 朱升作为开国谋臣是如何明哲保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升

    朱升是明朝开国谋臣,曾向朱元璋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计,这才让朱元璋有了立国之本。不过朱元璋称帝以后疑心太重,因此杀了不少功臣,但朱升却活了下来,为何朱升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实际上朱升在和朱元璋的接触中,就已经提前洞察出了朱元璋的刻薄,所以判断他迟早会拿功臣开刀。所以朱升并没有接受朱元璋赐给

  • 汉朝人写诗有哪些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

    秦嘉和徐淑是东汉著名的诗人夫妻,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不算太出名,但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秦嘉写的《赠妇诗》有三首,而且放在东汉时期足以成为当时无言抒情诗的标杆作品。汉朝文学方面的发展不如唐宋有名,但依然涌现出了很多著名诗人,可能大家也会比较好奇汉朝人写的诗有什么特点。这次就以秦嘉和徐淑为例,

  • 雍正帝登基后“四爷党”成员都有哪些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帝

    说到雍正和四爷党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四爷党可以说对雍正当时的皇位有非常大的威胁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既然有威胁,雍正最后还是称帝了,那么这个四爷党最后又怎么样了呢?也就是结局了,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谓“四爷党”其本身是否存在本就是存在争议

  • 历史上真的存在丐帮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丐帮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作品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丐帮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会,即出现过英雄洪七公和萧峰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出现像陈友谅和庄聚贤这样的伪君子。那么丐帮是金庸编造的还是历史上就真的存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当中,有一个存在于江湖多年的神秘集团,他们组织严密,会众遍布天下,

  • 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的区别,古人为什么考试还要带吃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考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代的高考其实就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差不多,都是最重要的一次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且现在高考状元也有很多,所以不自觉地就会把高考和科举等同起来。但实际上,这两者只能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发展关系,完全不能够等同起来。比如说,现代考试带上笔和证件,但是古代考试要带的东西却远远不止这些。古人参

  • 花木兰是如何隐藏自己身份十几年没人发现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传唱了许多年,很多人都被她打动,作为女性却心怀家国,做着和男人一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敬佩。不过很多人也很好奇,毕竟女性和男性是很不一样的,花木兰到了军营里,又是如何做到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十几年的时间都没有被发现?虽然说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那么如果是真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吗?现

  • 秦朝咸阳宫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秦三世为何要主动迎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三世

    秦孝公迁都咸阳,此后开始修建皇宫,直到秦昭襄王继位后咸阳宫才修建完成。历史上也存在很多关于咸阳宫的传说,直到秦始皇在位,才动用大量人力和财力修建新宫阿方宫。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在咸阳宫举办国宴,招待各国贵宾、使臣,而且商讨大事也一律在咸阳宫进行。此后项羽攻入咸阳,把大半咸阳宫变为废墟。很多人不解秦三世为

  • 蜀汉为何敢重用夏侯霸?只要此人在曹魏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侯霸

    夏侯霸原本是魏国将领,他的父亲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不过夏侯霸却选择投奔蜀汉,还得到了刘禅的重用,难道就不怕这位曹氏宗亲叛变么?实际上,只要有一人还在曹魏,那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这人便是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夷灭三族。而夏侯霸此前受到曹爽恩惠,他又和司马懿亲信郭淮不和,所以才会想要转投

  •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满族

    清朝灭亡之后,虽然这个朝代不复存在,但是却遗留下来了很多遗民,但是他们原本的姓名毕竟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所取的,想要融入到这个汉人占据绝大多数的社会,必然要给自己取一个汉人的姓名。那么,当时满族的八大姓氏分别给自己改成了什么汉姓?其实至今在社会各界都活跃着很多他们的后人,有很多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满洲

  •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长佑

    说到清朝时期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小编非常的感兴趣的,话说那就是有一位叫刘长佑的名将,他是属于湘军的,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看起来如果实施的话也比较可行,但是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刘长佑确实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