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人写诗有哪些讲究?

汉朝人写诗有哪些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6 更新时间:2024/2/2 10:53:13

秦嘉和徐淑是东汉著名的诗人夫妻,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不算太出名,但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秦嘉写的《赠妇诗》有三首,而且放在东汉时期足以成为当时无言抒情诗的标杆作品。汉朝文学方面的发展不如唐宋有名,但依然涌现出了很多著名诗人,可能大家也会比较好奇汉朝人写的诗有什么特点。这次就以秦嘉和徐淑为例,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一)琴瑟和谐

公元162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枯草悄然染出一望无际的新绿,树桠吐出星星点点的鹅黄。陇西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岔口村里,迎春花、探春花、杏花、桃花在料峭春寒中迎风绽放,争奇斗艳。村里人喜气洋洋汇聚秦嘉门前,等待新郎迎回新娘徐淑(“徐淑,后汉秦嘉妻。秦嘉,字士会,陇西人。”《汉魏六朝文》)。

钟鼓齐鸣,琴瑟并弹,篪笙共奏,鼓乐声中,新郎新娘幸福甜蜜地走在送亲队伍前面。秦嘉深情轻声问徐淑:“我与卿此时缡带相结,可知来历?”徐淑娇羞悄声答:“当来自《古诗十九首》‘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妾与君此刻双手相执,有何典故?”秦嘉微笑:“出自《诗经.邶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笑语欢歌中,一对新人进入家门。

洞房花烛夜后,徐淑接受了秦嘉献给她的新婚礼物《述婚诗》。诗中记载了他遵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六礼”,将她迎娶回家的过程,以及昨日庄重热烈的婚礼场面,表达出“果获好逑”的激情和喜悦。蜜月里,他们秉烛共夜读,添香同观书,谈诗论文,其乐融融。

(二)劳燕双飞

可叹好景不长,徐淑身罹顽疾,为解除吃官家饭的丈夫“内顾旷职”之忧,“其妻徐淑寝疾还家”,回娘家调养。

方燕尔新婚情意浓,忽劳燕分飞两情空,徐淑独居乡村,形只影单。夜空虽“皎皎明月,煌煌列星”,她内心却“严霜凄怆,飞雪覆庭”,格外思念秦嘉。收到秦嘉为她创作的《寄内诗》后,见夫君也因“寂寂独居,寥寥空室”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禁悲从中来,涕泗交流。关山阻隔,隔不断鱼雁往来。夫妻俩诗词酬答,互诉相思。

不久,徐淑发现自己珠胎暗结,喜出望外,为给丈夫一个惊喜,她始终瞒着秦嘉。

时令悄然进入冬季,雪花开始飞舞在陇西上空,岁末渐近。一天,一辆华丽舒适的马车急驰进村,赶车人带来了秦嘉的《与妻书》。徐淑看后悲喜交加。

原来,每至岁终,地方政府都要选派优秀公务员到中央汇报施政情况、核实统计数字,以此作为考核官员的依据,此制度称为“上计”,被选派上京的优秀干部叫上计吏,是个美差。

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了秦嘉。

秦嘉却因“非志所慕,惨惨少乐”,对妻子的病情牵肠挂肚不忍分离,无奈公务在身难抗拒,所以渴望行前“欲暂相见,有所嘱托”,重金雇下马车,专程接妻回还。

丈夫前途光明是喜,自己万难相见是悲。此时徐淑已产期临近,无法承受车马劳顿之苦。于是,“淑得书,以疾未愈,不能往,报以此书”。

此书,就是著名的《答夫秦嘉书》。

徐淑深明大义,先旗帜鲜明地鼓励丈夫“应奉藏使”接受这项既可“策名王府,观国之光”,又“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的光荣任务,为让丈夫放心出差,她依然隐瞒身怀六甲的事实,含糊解释“不能往”之因:“心愿东还,迫疾未宜,抱歉而已!”并以《诗经》典故:“谁谓宋远,企予望之”表两地相思情,感叹“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言犹未尽,徐淑深情赠夫“今奉旄牛尾拂一枚,可以拂尘垢;越布手巾二枚,严器中物几具;金错碗一枚,可以盛书水;琉璃碗一枚,可以服药酒。”(《艺文类聚》卷七三)

望眼欲穿的秦嘉看到“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非常失望,妻子的善解人意与情谊深厚的赠物又使他倍感欣慰。他心潮起伏,给妻子寄出第一首《赠妇诗》表达相思情:“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并在《重报妻书》中回赠妻子:“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采,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艺文类聚》卷三二)

徐淑含泪回复了被沈德潜赞为“词气和易,感人自深”的《答夫诗》,感叹因“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而“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咏叹,泪下兮沾衣。”

秦嘉阅后心痛欲裂,不顾“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决定亲自驱车往迎以“思念叙款曲”,怎奈“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赠妇诗》之二),更兼行期迫近,只得遥寄《赠妇诗》之三,提醒妻子以上次所赠的镜钗香琴自娱:“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可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对秦嘉“投我以木瓜”,徐淑“报之以琼琚”,在《又报嘉书》里表达忠贞不渝之爱:“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她伫立村头,在漫天雪花中极目远眺,似乎看见秦嘉在凛冽的寒风中满怀怅惘遗恨,催马疾行,奔向不可知的远方。

这对夫妻诗人喜结伉俪,夫唱妇随,新婚伤别,鱼雁传情,一别殊途,人鬼殊途,感人伤情,后人叹惋:“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二汉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梁 ?钟嵘《诗品 ?汉上计秦嘉、嘉妻徐淑诗》);“秦嘉夫妇往还曲折,俱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非他托兴可以比肩。”(明 ?胡应麟《诗薮》);“伉俪之笃者,莫如徐淑、秦嘉,往还赠答,何其悱恻缠绵耶!”(清 ?宋长白《柳亭诗话》)。

(三)弱女钢骨

屋外犬吠声渐渐平息下来,寒风挟裹着雪片扑打着窗棂,四野广阔寂寥,徐淑斜倚炕头甜蜜地回忆着短暂的美好时光。秦嘉离别后,徐淑生下了爱情的结晶。

秦嘉进京后,其潇洒风度和过人才华被汉桓帝赏识,留任京城,做了侍从皇帝和传达诏命的黄门郎。

一月前,秦嘉来信说,他将随汉桓帝南巡,回京后一定告假归省。徐淑无数次掐指计算着丈夫的行程归期,一遍遍幻想着团聚时的幸福场景。

夜深人静,倦意渐渐袭来,徐淑迷迷糊糊中又做了个离奇的梦:“陇西秦嘉,字士会,隽秀之士。妇曰徐淑,亦以才美流誉。桓帝时嘉为曹掾赴洛,淑归宁于家。昼卧,流涕覆面,嫂怪问之,云适见嘉自说往津乡亭病亡,二客俱留。一客守丧,一客赍书还,日中当至。举家大惊,书至,事事如。”(《太平御览》)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冬,汉桓帝携万计车骑南巡,远至云梦,濒临汉水。秦嘉奉命随行,途中感染风寒,不幸病逝于津乡亭(今湖北江陵县)。噩耗传来,徐淑悲恸欲绝,不顾病魔缠身,山高水险,亲友劝阻,娇儿绕膝,毅然亲往洛阳扶柩归葬。

徐淑从当时的陇西郡治临洮出发至兰州,路长百多里,由兰州到西安,自西安而洛阳,共两千余里,一路崇山峻岭,坎坷崎岖,秦嘉赴京尚历经艰险,徐淑一个弱女子竟然“涉逶迤深谷,越岩岩高山,践悠悠长路,履惨烈冰雪”,扶柩而归。一个弱女子,娇小的躯体内竟然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这需要付出何等难以想像的代价啊!

哀恸逾恒的徐淑埋葬丈夫时,在坟前发誓,一定要将女儿抚养成人。为弥补秦嘉无子之憾,并继秦家之祀,徐淑不顾百病缠身,收养一子精心抚养。徐淑病逝后,养子一度被生母领回。后来,朝廷为表彰徐淑之节烈,仍令养子继承秦氏香烟。

(四)毁容明志

如果徐淑只是个普通女人,那么日后注定是孤灯冷影,含辛茹苦抚育子女,走完波澜不惊的余生。

但她不!她是徐淑!

一个情深意重的当代孟姜女,一个美丽与坚贞完美结合的奇女子,一个芳名远播才情卓绝的女诗人。所以,所以,徐淑虽然孀居,慕名求亲者依旧络绎不绝。

徐淑那些好利忘义且“性行暴如雷”的兄弟们被媒人开出的空头支票冲昏了头,轮番上阵,口吐莲花,威逼利诱,劝她改嫁。徐淑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如古井,不为所动:“杜预《女记》曰:淑丧夫守寡,兄弟将嫁之,誓而不许。”(《太平御览·第二十三部》)

面对兄弟们的软硬兼施,外柔内刚的徐淑悲愤交加,以一纸《为誓书与兄弟》表明守节心志:“将欲长育二子,上奉祖宗之嗣,下继祖称之礼,然后觐于黄泉,永无惭色。”

她对“备托学门,不能匡我以道,博我以文”的枉读诗书却厚颜无耻的兄弟们表达出离愤怒:“仁兄德弟,既不能厉高节于弱志,发明德于闇昧,许我他人,逼我于上,乃命官人,讼云简书。”她义正辞严怒斥他们:“夫智者不可惑以事,仁者不可胁以死。晏婴不以白刃临颈,改正直之辞。梁寡不以毁形之痛,忘执节之义。高山景行,岂不思齐?”(严可均《全后汉文》)。

徐淑的坚贞节烈并未使利欲熏心的兄弟改弦易辙,他们挖空心思,怂恿父母出面施压。父母之命难以违抗,徐淑无语流泪。当晚,她在秦嘉墓前哭诉了一夜。次日,徐淑“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盛装出现在父母兄弟面前。

正当大家以为大功告成而击掌相庆时,徐淑猛然抽出袖中暗藏的剪刀,一道寒光闪过,剪刀刺向她千娇百媚的脸。鲜血顿时迸溅,仿佛朵朵凋落的桃花,纷纷洒洒从美丽如花的面颊滴落下来……唐史官刘知几在《史通·人物》中盛赞:“观东汉一代,贤明妇人如秦嘉妻徐氏,动合礼仪,言成规矩,毁形不嫁,哀痛伤生,此则才德兼美者也。”

由于过度悲伤,也因为体质羸弱,加之伤口感染,不久,徐淑撇下养子亲生女,孤独谢世,走完了凄婉哀绝的一生。

善良质朴的乡亲们含泪将徐淑与秦嘉合葬。简陋的合葬坟虽然不像《孔雀东南飞》那样:“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更没有梁祝化蝶飞舞的神奇浪漫,但徐淑和秦嘉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万古流芳,后人衷心祝愿这对夫妻诗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雍正帝登基后“四爷党”成员都有哪些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帝

    说到雍正和四爷党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四爷党可以说对雍正当时的皇位有非常大的威胁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既然有威胁,雍正最后还是称帝了,那么这个四爷党最后又怎么样了呢?也就是结局了,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谓“四爷党”其本身是否存在本就是存在争议

  • 历史上真的存在丐帮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丐帮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作品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丐帮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会,即出现过英雄洪七公和萧峰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出现像陈友谅和庄聚贤这样的伪君子。那么丐帮是金庸编造的还是历史上就真的存在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金庸的武侠世界当中,有一个存在于江湖多年的神秘集团,他们组织严密,会众遍布天下,

  • 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的区别,古人为什么考试还要带吃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考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代的高考其实就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差不多,都是最重要的一次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且现在高考状元也有很多,所以不自觉地就会把高考和科举等同起来。但实际上,这两者只能是一种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发展关系,完全不能够等同起来。比如说,现代考试带上笔和证件,但是古代考试要带的东西却远远不止这些。古人参

  • 花木兰是如何隐藏自己身份十几年没人发现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传唱了许多年,很多人都被她打动,作为女性却心怀家国,做着和男人一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敬佩。不过很多人也很好奇,毕竟女性和男性是很不一样的,花木兰到了军营里,又是如何做到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十几年的时间都没有被发现?虽然说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那么如果是真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吗?现

  • 秦朝咸阳宫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秦三世为何要主动迎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三世

    秦孝公迁都咸阳,此后开始修建皇宫,直到秦昭襄王继位后咸阳宫才修建完成。历史上也存在很多关于咸阳宫的传说,直到秦始皇在位,才动用大量人力和财力修建新宫阿方宫。秦国历代君王都是在咸阳宫举办国宴,招待各国贵宾、使臣,而且商讨大事也一律在咸阳宫进行。此后项羽攻入咸阳,把大半咸阳宫变为废墟。很多人不解秦三世为

  • 蜀汉为何敢重用夏侯霸?只要此人在曹魏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侯霸

    夏侯霸原本是魏国将领,他的父亲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不过夏侯霸却选择投奔蜀汉,还得到了刘禅的重用,难道就不怕这位曹氏宗亲叛变么?实际上,只要有一人还在曹魏,那夏侯霸就会效忠蜀汉,这人便是司马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夷灭三族。而夏侯霸此前受到曹爽恩惠,他又和司马懿亲信郭淮不和,所以才会想要转投

  •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满族

    清朝灭亡之后,虽然这个朝代不复存在,但是却遗留下来了很多遗民,但是他们原本的姓名毕竟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所取的,想要融入到这个汉人占据绝大多数的社会,必然要给自己取一个汉人的姓名。那么,当时满族的八大姓氏分别给自己改成了什么汉姓?其实至今在社会各界都活跃着很多他们的后人,有很多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满洲

  •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长佑

    说到清朝时期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小编非常的感兴趣的,话说那就是有一位叫刘长佑的名将,他是属于湘军的,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看起来如果实施的话也比较可行,但是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刘长佑确实提出

  • 司马懿为什么要除掉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装病瞒过了曹爽之后,便日夜筹划,准备在一个适当的机会下手,突然袭击,期望一举成功。几年之后,这一机会终于来到了。这一天中午,司马懿派出的长期隐藏在曹爽身边的一个家人送来一封信。信中说:“明天一早,大将军曹爽要和三个弟弟一起,带领文武百官,陪同皇帝曹芳去祭扫高平陵(曹睿的陵墓)。扫完

  • “战国四公子”里为何没有秦国的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天下纷争,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而在这些风云人物里“战国四公子“则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史记 春申君列传》记载,“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由此可见战国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