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尚头上戒疤是什么意思_戒疤有什么含义_和尚为什么受戒

和尚头上戒疤是什么意思_戒疤有什么含义_和尚为什么受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20 1:41:24

戒疤又称香疤。指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众所周知,佛教中有剃度制度,即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实际上,从东汉开始传入我国的汉传佛教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是有八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而第十个戒疤却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在中国十个戒疤的“首席和尚”拥有者不超过五个。

为什么出家人头上以前会有戒疤呢?戒疤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关于其起源,依谈玄《中国和尚受戒·香疤考证》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炷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炷香,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逐渐演变成惯例。后世中国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人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式。然而这并非是佛教的原创制度,而且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末,蒙古军队一路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强征服劳役,但是蒙古军队对出家的僧人却从不为难,盖因当时蒙古上层推崇佛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劫。出家人陡然增加,令蒙古军队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而且烧了戒疤以后是不允许还俗的。

因为烧戒疤要忍受剧烈的疼痛,而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式。从元朝以后,一直到中国佛教协会废止烧戒疤止,戒疤成为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

实际上,烧戒疤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密切相关,《梵网经》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条说:“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说:“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及于身上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又《法华经药菩萨本事品》中说:“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身、烧臂供养诸佛。”从这几段经的内容,说明了原来烧身有二重意义:一是用以表申至高无上的供养;二是为了消除业障。至于燃烧的位置,则不局限于头顶,身、臂、指都是可以的。

1939年,普利普·摩勒曾在南京、浙江间的宝华山隆昌寺见到了和尚受戒的全过程,并在他所著《中国佛教寺院》一书中对于如烧戒疤做了详尽的记录:“沙弥将祈祷毯紧紧裹在颈项上,手拿着在前项典礼领得的小红袋。袋里装着12到14颗用艾草做成的黑色小粒艾绒,每颗约一公分高。沙弥面前站着主事和尚中的一位,他把用龙眼干做成的蜡,涂在左手拇指上。

从递来的小红袋中取出易燃的艾绒后,这位和尚将蜡涂在艾绒底部,再一个个放置在沙弥头皮上点有小圈的部位。接着,他拿起纸捻迅速点燃12粒艾绒。他一个人,或者再加上一位站在沙弥(现在跪着)身后的助手,用手紧按着沙弥的头,使头部固定不动。由于灼痛,沙弥必定会发出不由自主的动作,这时艾绒可能翻滚,烙疤在错处,因此这道程序以及在颈上裹毯都是必要的。

在准备阶段,以及艾绒点着、燃烧时,沙弥及助理和尚不停念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当12个炽燃的小点逐渐接近头皮时,我们几乎可以根据念佛的节奏,衡量痛楚的程度。佛号在沙弥口中越来越快地重复,音调也逐渐上扬,最后通是火烧着头皮的刹那在痛喊声中停止,艾绒大约燃烧一分钟左右。”

烙疤不仅会给受戒者带来疼痛,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还会引起视力与视觉系统的损伤。烙疤后睡觉,也会引起短暂的血液中毒,以及视力减弱或失明、头肿胀等。为帮助沙弥保持清醒,寺院会允许他们随心所欲漫游全寺各个角落,见见男人与女人,到客堂、方丈室,等等,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保持清醒。

由于烧戒疤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标签: 和尚

更多文章

  • 明移宫案真相是什么_明移宫案怎么发生的_明移宫案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移宫案

    明朝末年的宫廷斗争并没有因为明光宗的死而结束,反而更加扑朔迷离。“红丸案”的真相还没有查清,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大案“移宫案”。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事情还得

  • 崔湜自比王谢之家 才能令张说折服 密谋毒杀唐玄宗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崔湜

    崔湜崔湜出身名门,因进士及第而出仕,但其沉浮官场数年全靠依附他人而升官发财、数次拜相。当然,太平公主被诛杀后,他也受牵连被流放岭南;途中,唐玄宗李隆基得知密谋毒杀自己,于是将他赐死,时年43岁,崔湜这也算罪有应得。崔湜崔湜生于名门之家博陵崔氏安平房,自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况且他和兄弟崔液、崔涤、崔莅

  • 恺撒大帝死亡之谜_恺撒大帝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恺撒大帝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而在《裘力斯·恺撒》中,与此话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他对布鲁图的高度赞扬“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布鲁图何许人也?传说中是恺撒大帝与其情人塞尔维利娅的私生子,也是后来

  • 英王威廉二世的死因真相_英王威廉二世死于意外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威廉二世

    自古宫廷多纷争。在权势和财富的驱使之下手足相残、杀母弑父之事可谓比比皆是。人称“红面庞”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为此类原因而丧命于狩猎场的。1100年8月的一个下午,黄昏时分,英王威廉二世在新林骑马狩猎。新林占英国南部一大片土地,当时是皇家狩猎苑。威廉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随从同行。

  • “圣女贞德”的身世之谜_揭秘圣女贞德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贞德

    法国政府本想借谢尔盖·霍尔本科的妙手重现中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及其妻子的容貌,谁知这位著名的乌克兰整形外科医生却冒法国人之大不韪,声称“圣女贞德”另有其人。霍尔本科在利用古人遗骸重现其容貌方面颇有建树。他曾经成功地为一位中世纪乌克兰国王和一位“50

  • 历史上的悬案有哪些_历史上悬案疑案_历史悬案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悬案

    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留下来诸多灿烂和辉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有一些无人触及的阴影那些历史上的悬案,由于资料太少,而且纷争太多,那些悬案有些就永远藏在历史的最深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

  • 古人的处女情结 如何验证是否为处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处女

    落红处女情结自古有之,和愈演愈烈的贞操观念相联系的就是男子的处女嗜好。一方面,男子以占有女子的处女身作为一大乐事;另一方面,在男人们看来,女子失去童贞,不论是什么原因,都是永远跳进黄河洗不清,永世不得翻身。而检验是否处女的方法,又是极不科学的初夜性交是否“落红”。中国的古人常

  • 古代公务员薪酬如何 各式各样的“赏赐”是正当收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务员

    古代官员公务员作为热门职业是众人口中的香饽饽,能当上公务员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被认为是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虽然我国古代并无“公务员”这个概念;但各级官员和办事员其实也属“公务员”范畴。在公务员工资成为热议话题的今天,一起看一看,古代“公

  • 明朝汉王朱高煦叛乱失败结局 被侄子放在铜缸中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煦

    朱高煦从小就能看出不是一个安静的主,不仅自负而且有勇无谋,明成祖立他哥哥为太子,明仁宗病死,明仁宗儿子继位,等了三任皇帝终于起兵造反。朱高煦叛变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下场被明宣宗放入铜缸中活活烤死。一、朱高煦叛乱背景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

  • 日本丰臣完子的身世之谜 德川家康不杀丰臣完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丰臣完子

    丰臣完子是日本曾经统治者丰臣秀吉家族的人,后来嫁给了九条忠荣,剩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以至于丰臣家族被灭族,断子绝孙,只留下对后来者德川家族毫无威胁的丰臣完子,所以如今的日本天皇也有一部分丰臣家族的血液。一、丰臣完子的身世丰臣完子出生于文禄元年,父丰臣秀胜,母浅井江。秀胜的母亲瑞龙院是日本当时的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