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移宫案真相是什么_明移宫案怎么发生的_明移宫案真相揭秘

明移宫案真相是什么_明移宫案怎么发生的_明移宫案真相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3/12/19 14:08:00

明朝末年的宫廷斗争并没有因为明光宗的死而结束,反而更加扑朔迷离。“红丸案”的真相还没有查清,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大案“移宫案”。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至九月一日,万历、泰昌两帝相继而亡,新帝即位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事情还得从明光宗说起,明光宗有一位非常宠爱的李选侍。李选侍入宫之后,很快讨得了朱常洛的欢心。在宫里的地位迅速上升,并且替光宗抚养日后的皇太子朱由校,地位由此更加特殊,几乎掌握了后宫的实权。而且她还同郑贵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李选侍极力地想通过郑贵妃的力量将自己扶上皇后宝座,郑贵妃则想利用李选侍在皇帝面前说话方便的机会,帮她实现做皇太后的梦想。

当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朱常洛在宫中暴毙。李选侍却仍住在皇帝、皇后的寝宫乾清宫,丝毫不想搬出乾清宫。按照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都是属于皇帝、皇后专用的。而李选侍是想借年仅15岁的光宗长子朱由校掌握朝政,坐镇乾清宫,进而统驭后宫。

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太监们的阻拦。兵部右给事中杨涟挺身而出,厉声斥责道:“你们这些奴才想干什么?我们都是受皇帝召见的,皇帝晏驾了,你们敢造反不成!”太监们这才让开。李选侍把朱由校藏在自己房里,不让出来。

大学士刘一爆问:“太子到哪里去了?”太监们都不答话。比较正直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走进房内,哄李选侍道:“太子出去一下就回来。”才将朱由校带出。但李选侍马上就后悔了,叫太监把朱由校带回来。太监们上前拉住朱由校的衣服,朱由校一时也没有了主意。这时,杨涟上前将太监斥退。群臣簇拥着朱由校来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

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后,群臣纷纷上书,要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却“居乾清宫自若”。而朱由校(天帝)要登临大位,就必须回到乾清宫。为了让李选侍尽快“移宫”,御使左光斗上书朱由校明白指出:“内廷有乾清宫,犹如外廷有皇极殿,唯天子御天得以居之,唯皇后配天得以共居之。其他妃嫔不得常住。这非但为避嫌,也为了区别尊卑。选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俨然尊居正宫,殿下反而退处慈庆宫,名分又从何说起?不早作决断,势必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氏之祸,将在今日重演。”朱由校听了,觉得甚是有理,便发布上谕,说移宫已有圣旨,册封贵妃一事,尊卑难称,着礼部再议。

随着朱由校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杨涟便直言上奏:“选侍托保护之名,图专擅之实,宫不可不移。臣言之在今日,殿下行之在今日,诸大臣赞决之,也在今日!”

随后,杨涟又去拜见首辅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起初认为这件事不用太着急,晚两天也没什么关系。杨涟却说,太子明天就要登基了,难道登基为天子后还要回到东宫的住处吗?选侍今天不愿离开乾清宫,难道以后就会主动离开了吗?方从哲最终被杨涟说服,两人统一了意见后,又去请求太子颁下严令。于是,朱由校登基在即时下令,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移住仁寿殿。

他还下令收捕李选侍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理由是他们涉嫌偷盗大内库藏。如此情形下,势单力孤的李选侍还是敌不过皇帝的一纸命令,移宫已成定局。李选侍终于无奈地决定移宫。九月初五,她抱着皇八女,徒步从乾清宫走向宫中宫妃养老处仁寿殿哕鸾宫。于是,这件震动宫闱的明朝三大疑案之一的“移宫案”终于落下了帷幕。李选侍以失败而告终,熹宗朱由校进驻乾清宫,登上宝座。

李选侍封后的要求没有实现,做皇太后控制朝政的愿望也落了空。她赖在乾清宫不走是否是受到了郑贵妃的幕后指使,这个后人亦无从得知。但是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控制新皇帝朱由校来操纵整个朝政。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

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它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一直是天启朝争论的问题,史称晚明三大疑案。

标签: 移宫案

更多文章

  • 崔湜自比王谢之家 才能令张说折服 密谋毒杀唐玄宗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崔湜

    崔湜崔湜出身名门,因进士及第而出仕,但其沉浮官场数年全靠依附他人而升官发财、数次拜相。当然,太平公主被诛杀后,他也受牵连被流放岭南;途中,唐玄宗李隆基得知密谋毒杀自己,于是将他赐死,时年43岁,崔湜这也算罪有应得。崔湜崔湜生于名门之家博陵崔氏安平房,自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况且他和兄弟崔液、崔涤、崔莅

  • 恺撒大帝死亡之谜_恺撒大帝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恺撒大帝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而在《裘力斯·恺撒》中,与此话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他对布鲁图的高度赞扬“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布鲁图何许人也?传说中是恺撒大帝与其情人塞尔维利娅的私生子,也是后来

  • 英王威廉二世的死因真相_英王威廉二世死于意外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威廉二世

    自古宫廷多纷争。在权势和财富的驱使之下手足相残、杀母弑父之事可谓比比皆是。人称“红面庞”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为此类原因而丧命于狩猎场的。1100年8月的一个下午,黄昏时分,英王威廉二世在新林骑马狩猎。新林占英国南部一大片土地,当时是皇家狩猎苑。威廉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随从同行。

  • “圣女贞德”的身世之谜_揭秘圣女贞德的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贞德

    法国政府本想借谢尔盖·霍尔本科的妙手重现中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六世及其妻子的容貌,谁知这位著名的乌克兰整形外科医生却冒法国人之大不韪,声称“圣女贞德”另有其人。霍尔本科在利用古人遗骸重现其容貌方面颇有建树。他曾经成功地为一位中世纪乌克兰国王和一位“50

  • 历史上的悬案有哪些_历史上悬案疑案_历史悬案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悬案

    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留下来诸多灿烂和辉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总有一些无人触及的阴影那些历史上的悬案,由于资料太少,而且纷争太多,那些悬案有些就永远藏在历史的最深处。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

  • 古人的处女情结 如何验证是否为处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处女

    落红处女情结自古有之,和愈演愈烈的贞操观念相联系的就是男子的处女嗜好。一方面,男子以占有女子的处女身作为一大乐事;另一方面,在男人们看来,女子失去童贞,不论是什么原因,都是永远跳进黄河洗不清,永世不得翻身。而检验是否处女的方法,又是极不科学的初夜性交是否“落红”。中国的古人常

  • 古代公务员薪酬如何 各式各样的“赏赐”是正当收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务员

    古代官员公务员作为热门职业是众人口中的香饽饽,能当上公务员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被认为是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虽然我国古代并无“公务员”这个概念;但各级官员和办事员其实也属“公务员”范畴。在公务员工资成为热议话题的今天,一起看一看,古代“公

  • 明朝汉王朱高煦叛乱失败结局 被侄子放在铜缸中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煦

    朱高煦从小就能看出不是一个安静的主,不仅自负而且有勇无谋,明成祖立他哥哥为太子,明仁宗病死,明仁宗儿子继位,等了三任皇帝终于起兵造反。朱高煦叛变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下场被明宣宗放入铜缸中活活烤死。一、朱高煦叛乱背景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

  • 日本丰臣完子的身世之谜 德川家康不杀丰臣完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丰臣完子

    丰臣完子是日本曾经统治者丰臣秀吉家族的人,后来嫁给了九条忠荣,剩下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以至于丰臣家族被灭族,断子绝孙,只留下对后来者德川家族毫无威胁的丰臣完子,所以如今的日本天皇也有一部分丰臣家族的血液。一、丰臣完子的身世丰臣完子出生于文禄元年,父丰臣秀胜,母浅井江。秀胜的母亲瑞龙院是日本当时的掌权

  • 探秘古代皇帝房中术 后宫美眷生理期“带血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房中术

    看着标题各位看官是否觉着有些生猛,有些不适?为古代后宫美人默哀,只怪美人们生不逢时,在封建统治时期皇权至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据文史专家考证,在古代,后宫女子在月经期间其实也是可以拒绝皇帝临幸召见的,但是她们不能明着拒绝、生硬抵触,否则将会触犯龙颜,破坏他的“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