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酷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做“酷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4/1/16 10:54:17

所谓的“土皇帝”,是指盘踞一方的军阀或土豪劣绅,亦泛指称霸一方的坏人。西汉时期,地主豪强势力急剧扩张,藐视国法,在地方也做起了“土皇帝”。

在济南颇有恶名的瞷氏,仰仗着家中财力雄厚,人丁旺盛,经常与朝廷唱反调。由于,当时朝廷并未针对豪强地主制定相应的政策,所以,地方官对此毫无办法。为了解决豪强藐视中央,为祸地方的情况,汉景帝派拜郅前往济南担任太守,对这块豪强问题的“重灾区”进行整治。

拜郅上任的第一天,就带人查抄了瞷家,并将该家族的首恶一举诛杀,树立了朝廷的威信。此后,瞷氏再也不敢对抗朝廷,“余皆股栗”。郅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济南的豪强问题,在全国引发轰动,附近的太守都以郅都为榜样,在各地扑杀豪强势力。

看起来,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实则不然。

郅都虽然打压了地方武装,但是,却给官场开了个坏头。后来,那些以郅都为榜样的官员,都开始效仿郅都的作风,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逐渐演变为“酷吏”,杀伐无数。

由郅都而衍生出的“酷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首先,是清正廉洁,根据正史的记载,被奉为“古今酷吏第一人”的郅都,就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他从不接受贿赂,哪怕是亲戚朋友的请托也一概回绝。后来的酷吏董宣也是如此,在他去世后,葬礼十分潦草,只有及斛大麦随葬。

其次,汉朝的“酷吏”一视同仁,对所有人一概用重典。对不服从管制的,不论是高官还是贵族,丝毫不留情面,以至于,连宗室子弟都不得不对酷吏敬畏三分。

当时,公主的奴仆因杀人,受到了公主的窝藏,董宣收到消息后,挡在大路上,趁着公主带罪犯出行之时,当着公主的面将罪犯格杀。之后,公主哭哭啼啼地找皇帝告状,皇帝也不好为难董宣,只是让他向公主赔礼认错。谁知,董宣根本不就范,坚决不肯向公主低头。

汉朝酷吏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在职涯中得罪了太多的人,所以,他们的人生大多以悲剧收场。前文中我们提到的郅都,因为冒犯了藩王踢到了铁板,太后下懿旨要将郅都诛杀,连皇帝都保不住。王温舒比前者死的更惨,因为得罪了同僚,被人弹劾,皇帝灭了王氏满门,牵连五族。

纵观汉朝时期的酷吏执法,再来分析其得失。这些酷吏一生杀人过多,手中人命无数,他们的下场自然不值得同情和可怜。不过,他们的操守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才会为他们立传。汉朝以后,很少会看到酷吏的身影,就算出现了酷吏,也属个别现象。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像汉朝酷吏一样,将职业生涯中能得罪的人得罪个遍,最后,还潦草收场,博不到好名声,谁会做这种没有回报的傻事呢?

当然,这也只是最初意义上的酷吏消失了,另一类“酷吏”却悄然崛起。

与前者一样,他们同样冷酷无情,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前辈”们的初心,徇私枉法,且开始针对不属一个利益集团的其他官吏。在历朝历代,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酷吏的影子。

他们在官场上为人处事圆滑,风格极其势利,在面对政敌和百姓时,他们往往会拿出“秉公办事”的一面,处处刁难,有时还会挑战法律的底线。若了解到汉朝酷吏的为人,或许我们会对其保有几分好感。那么,史料中后来出现的新型“酷吏”,则只会给人留下憎恶。

例如,清朝时期的《老残游记》中,就出现了这种新型“酷吏”玉大人。玉大人对治下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发明了一种叫“站笼”的刑罚,就是让犯人站在特殊的笼子里,笼子顶部卡住犯人的脖子,将其双腿悬空。这样站上一个晚上,普通人早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玉大人”虽然是个艺术形象,但现实里却有他的原型,也就是山东曹州知府:毓贤。这位酷吏在任不满一年,被以“站笼”酷刑处死的无辜百姓就超过了两千人。之后,毓贤在京向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大学士刚毅等力荐拳民可用,获准面见慈禧太后,1900年被再次起用为山西巡抚。

到了1900年7月9日,他在巡抚衙门西辕门前,毓贤将这46人尽数杀害,妇孺皆不免。不但如此,毓贤亲手杀死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山西全省共杀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个省。

更可怕的是,像毓贤这样的恶魔,在官场还颇有美誉。这也难怪,当地的老百姓都在暗地里说:“活在这样一个清官治下,还不如受贪官盘剥呢,至少,贪官要的是钱,而酷吏要的是命。”如今,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这些旧账簿早已翻篇,我们活在一个讲究“公民意识”的年代,酷吏早已失去了生存空间。

标签: 酷吏

更多文章

  •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都会嫁给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宫女

    古代的皇宫是天下人人都向往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有全天下规模最大的宫殿,气派豪华、富丽堂皇,那里面的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比如帝后,妃嫔,皇子皇女等,他们是皇宫中的掌权者,宫中剩余的大部分人都是服务于他们,比如太监宫女侍卫等。而太监侍卫虽说都是奴隶,但男人尚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讨得生活,宫女若是离开皇

  • 明朝灭亡后太子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

    1644年,紫禁城火光冲天,大明王朝宣告终结。皇帝自缢前,杀掉了所有后宫女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三个皇子。虽说,皇权覆灭,但是,流落在外的三个皇子却成了朱家王朝的最后希望。只要他们活着,哪怕不能在有生之年重回紫禁城,就算是为皇室血脉开枝散叶,大明也有复兴的可能。李自成的百万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京城,昨日的

  • 古代丈夫死后女子的生活四种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极低,丈夫死后家里没有了依靠,那这样的女人没有顶梁柱以后会怎样度过下半生呢?那些道德枷锁将女性束缚的没有喘息的机会,“三纲五常”监督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人会守寡一生还是另嫁他人还是其他的选择?第一种:守寡一生

  • 谁才是曹魏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

  • 秘密立储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秘密立储

    说到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有一个和过去的朝代明显不同的特点,大家应该也已经非常熟悉,就是秘密立储制度。在位皇帝生前写下遗诏置入金盒,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驾崩那天打开,遗诏中所书姓名即为新君。有朋友或许会以为清朝皇帝都是依此制度而立,但实际上,真正按秘密立储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乾隆、嘉庆

  • 秦始皇陵五大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陵墓水银之谜何时解开?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首先,秦始皇为何要使用水银?水银又是从哪里来的?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

  • 隆裕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隆裕皇后

    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隆裕皇后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这位姑姑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

  • 慈安太后真的是慈禧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安太后

    单说孝贞显皇后,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如果提到她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位孝贞显皇后便是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来自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钮祜禄氏,而且是钮祜禄家族中的顶级豪门弘毅公一府。单看孝贞显皇后这一支的话,她属于弘毅公额亦都第三房车尔格一支,家族在康雍时期稍显没落,后来在乾嘉时期重新崛起

  • 顾常在为什么死后八年都没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顾常

    顾常在,雍正帝嫔妃,顾氏,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顾常在卒。彩棺暂安田村殡宫。乾隆二年三月初六清明节时,仍祭祀停在殡宫的顾常在。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顾常在是雍正皇帝嫔妃之一,当年顾氏通过选秀入宫,被封常在。“常在”并不是名字,而是清宫内嫔妃制度的称谓之一,常在地

  • 哈达公主为什么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哈达公主

    通常来讲,公主都是金枝玉叶,就算犯下再大的过错,皇帝也会包容他们,在古代,并不存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情况。清朝的公主们也是一样,她们出身高贵,生活无忧,为什么会出现被处死的情况呢?而且皇帝还下旨凌迟,刀割300下,她究竟犯了多大的罪过?她被众人称为“哈达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