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的将才为什么都称王不称帝?

东汉末的将才为什么都称王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3/12/16 0:17:51

大家多少都知道些关于三国的事,三国里,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都觊觎着皇帝的这个称号,但不敢公然犯规,只敢称王,不敢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为您解惑。

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不足为奇的例子。

当时,那些军阀心里都明白,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势力强大如曹操者,而且已经挟天子从洛阳到了许都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了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也不敢生这个替而代之的念头。孙权有一次上表,建议他干脆称帝算了。他说,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呢!所以他一生未曾染指帝座。直到他儿子曹丕,才把献帝废掉。

蠢货袁术,因为得了孙坚质押的玉玺,就如俗话讲的,开始头脑膨胀,发起高烧来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于他不觉得自己蠢。于是,糊涂加上野心的驱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记小朝廷了。称帝建号,立子封妃,龙车凤辇,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呕,也招天下人恨。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称帝号,但他一心想当皇帝,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已经失去最后一点自知之明。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负悲剧,脑细胞退化,对新鲜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觉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种种失态的举止,发霉的语言,横生事端,倒行逆施,终于不可逆转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你当什么不好,偏要当皇帝,俗话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在这场成则为王败则寇的争霸战中,不堪一击的袁术,第一,输得很快;第二,输得很惨。看起来,名门之后,只是牌子响亮,不动正格的话,端起个架子,还可以唬一唬人,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要大出洋相了。后将军南阳太守袁公路,在各路诸侯的争斗中,表现得最为草包。要是在京剧舞台上,他的鼻子大概应该抹一块白面粉的。

袁术据寿春时,户口数百万,本可以干一番事业。可他“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与其兄袁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僭号称帝以后,“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罗,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

《资治通鉴》说:“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对这两兄弟,尤其是后一位,对于百姓的摧残,是不以为然的。

每个时代,在其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之际,总有一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无耻文人,和一些压根儿就是低能儿、白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痞子之类,因缘际会,于潮流中被推到了峰顶,居然人模狗样地也神气起来。所谓“沐猴而冠”,就指的是这些一下子站在舞台脚灯前的新贵们。

也就两年不到光景,袁术终于混不下去了,只好把玉玺和帝号送给他那位宝贝老兄袁绍。曹操哪里肯放过他,派刘备朱灵围堵追击,最后弹尽粮绝,只剩下千把人,坐以待毙。“家人无食,多有饿死者。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这些趁历史留下的短暂缝隙,突然挤出来头角峥嵘的人,以草包起,以草包终,除了为后世增添笑柄外,还能留下什么呢?其实自称皇帝很容易,但是能守住这个位置却难上加难。俗语说:树大爱招风。你如果自称皇帝,自然受到的关注多了,敌人也随之增加。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如果想多活几年,那就得低调,所以才没有人愿意去称帝。枪打出头鸟,如果你自封为皇便会无形中树立许多敌人,所以尽管三国期间大家实力相当,但是却像是彼此之间有一个禁忌一样,没有人愿意称自己为皇帝。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亶望

    说到王亶望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了,能做到这个位置你会发现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权利也非常的大,大家也知道最后他也还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呢?乾隆为什么一定非常要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因为王亶望的捐监冒赈大案是清国入关百年里最大的案

  • 盘点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你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它即便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真实,却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其中的一部分人物、情节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在其他地方,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有很多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物真的是存在过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有哪些很出名,

  • 历史上乾隆的令妃原名是什么?历史上的令妃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令妃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历史,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在议论纷纷的,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在着,清朝最为有趣的就是清朝后宫的宫斗了。 说到斗字就少不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形了,那么,现在也是有很多的宫廷剧都是

  • 为什么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宋仁宗四十年才立太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

    说到宋朝的宋仁宗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俗话也说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宋仁宗只要稳住就能赢了,但是宋仁宗其实做得更好了,话说他不仅仅是人非常的节俭,而且也创造了仁宗盛治这个时代,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他不立太子,而且最后竟然是过了四十年才立的太子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司马孚为什么说自己一生都是魏臣?司马懿和司马孚晚年是如何相处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孚

    司马孚可能是三国中最长寿的人了,一共活了92岁,比司马懿活的都还要长。早年司马懿就是帮司马孚出头才会被曹操看上,邀请他入朝当官,可以说司马懿的官场之路就是因为司马孚。不过到了曹魏后期,司马懿和司马孚出现了理念上的不和,司马孚一生都只认自己是魏臣,而司马懿却想建立自己的朝代。等到曹魏灭亡的时候,司马孚

  • 这些历史名人被后人所熟知 但是他们的姓却一直被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历史上有不少人物的故事被后人熟知,他们的姓名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其真正的姓氏却一直后后人所误会,我们现在熟悉的并不是他们真实的“姓”,有人考证了一部分历史名人,来看一下哪几位是我们一直以来搞错的历史名人。丨孟姜女丨我们大概从小就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却不知道孟姜女并不姓孟。

  • 故宫中这些神秘的宫殿 离奇程度超过“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宫

    故宫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特别是清宫剧的热播让大家对故宫的建筑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其中故宫又是我们所了解不透的,它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故宫在我们的面前,永远都是熟悉而又陌生,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神秘。我罗列了故宫几处比较神秘的宫殿,才发现,一直很神秘的“冷宫”都不能和它

  • 毕加索去世后留下巨额财产 没有遗嘱后代为财产挣破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毕加索

    毕加索是声名远著的画家,他的作品被世人熟知成为获得至高荣誉的艺术家之一,画画是他一辈子的事业,而且成就颇高,也使他拥有了巨额的财产,但因为没有留下遗书使得他的财产分配成为难题。毕加索于梵高相比,毕加索是非常幸运的,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受他父亲的熏陶毕加索在七岁时便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从此便毕加索便&

  • 古代和亲为何是公主远嫁 而不是外族女子嫁入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亲

    历史上公主和亲远嫁的记录并不少,为了和匈奴达成良好的关系,公主成了政治牺牲品远嫁异乡,但是就有人表示疑惑,为何不是异族公主嫁到中原来呢?在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总会和边境的少数民族产生摩擦,边境的异族政权总会想方设法抢夺中原人民的资源。强硬的统治阶层会直接攻打和反击他们,而追求和平的皇帝则会把自家皇

  • 古代为何允许娼妓的存在 娶妓女回家竟无伤大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娼妓

    古代的三妻四妾的制度,代表着男性拥有的是“有限的性自由”,在不会破坏婚姻和家庭的基础上性关系就允许,这也就导致了允许娼妓的存在和男人有限度的嫖妓,甚至娶一个妓女回家也是无伤大雅的事。一个拥有相当的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男人,在家里完全可以除了妻子以外,再拥有妾(小老婆),拥有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