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96 更新时间:2024/2/1 12:08:20

说到亶望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了,能做到这个位置你会发现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权利也非常的大,大家也知道最后他也还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呢?乾隆为什么一定非常要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因为王亶望的捐监冒赈大案是清国入关百年里最大的案子,赃银数量第一,况且还是全省官员不论大小无不染指,这个也是大清立国百余年的第一回,除了吞没监粮以外,王亶望还盗取国库帑银,牵扯人数之多,赃银之多,空前罕见,如此,王亶望怎么还会有保命不死的机会?必死无疑的。

1.名声颇佳的官二代

甘肃一向地瘠民贫,还经常有灾荒,一直有这样的惯例:通过捐监,每个人上交粮食几十石,就可以得到监生的名头,当地政府也可以通过捐监筹集到几百万石粮食,在灾荒岁月对灾民加以赈济,利国利民。

陕甘总督勒尔谨为此上书请求恢复此旧例,管理户部的大学士于敏中也赞同勒尔谨的奏请,乾隆帝就也同意了,特意派一个能事之藩司前往主持捐监事宜。

这个能事之藩司就是官二代王亶望,他的父亲王师是进士出身,由知县做起,历任知州、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直到江苏巡抚,勤政爱民,官声很好。

王亶望以举人捐知县,先后任职甘肃山丹、皋兰知县、宁夏知府、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抚,是乾隆帝眼中的才干之臣,因此,特意调王亶望去任甘肃布政使,主持开捐收粮的重任。时为乾隆三十九年四月。

2.胆大包天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王亶望上任六个月,就上报安西州、肃州共捐监生一万九千零一十七名,收各色粮食八十二万七千五百余石。

面对如此喜欢人的数字,并不糊涂的乾隆帝犯疑心了,觉得有些不通情理,其一,甘肃人穷的多,怎么会有那么多捐监的?如果是外省的人去捐监,为啥不直接来京城捐监,何必去甘肃呢?其二,甘肃素来穷困,自己粮食都不够吃,怎么可能会有余粮卖给那些捐监的人呢···不可解之事太多,乾隆帝很疑惑,他也很精明,直接去问陕甘总督勒尔谨,让勒尔谨解释,不直接问王亶望免得他搪塞。

勒尔谨上书解释说,捐监的的确多是外省人,那是因为新疆开辟,商贾流通,安西、肃州边陲门户,商民必经此路,因为获利丰厚,就向当地富户购买余粮,踊跃捐监。

这个回答毫无病,乾隆就放下疑问,可没想到勒尔谨的回话就是王亶望的教导,号称的八十万石粮食全是纸上的数字,没有一颗入仓。

直到乾隆四十二年王亶望被升职浙江巡抚,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捐监六百多万石,约有十五万商民纳粮成为监生。纳粮之多,监生之多,在陕甘地区是空前未有之事,就是全国,也是第一。如此大的功劳怎么能够不升职呢?

3.因雨暴露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河州回民苏四十三造反,乾隆派和珅阿桂去甘肃督办,就接连接到和珅、阿桂二人上报雨水太多延误出兵的奏报,乾隆想起前几年甘肃连年都报干旱的事,从此处看,乾隆还是蛮精明的,觉察出不对了,就命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查办。

很快,阿桂就查明,监粮根本没有收粮食,而是折收银两,更没有连年干旱,只是以干旱报灾,然后开仓赈灾,再从账本上把那些数字消掉,如此二三,帐也平了,银子也收了。

作案手法就是如此的简单,王亶望们通过监粮侵吞上千万银两,从总督勒尔谨,布政使王亶望,兰州知府蒋全迪,全省大小官员上下一气集体作案。

如此巨大的案子,乾隆不禁拍案,下谕: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接任王亶望布政使的王廷赞绞监候,九月绞决。陆续斩杀正法五十六名,一次就处理这么多贪官,也是清国开国至今未有过的。

乾隆后期的六大案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此把乾隆盛世撕开一个大口子,贪污之风横行,让乾隆诛之不尽,罚不胜罚。

标签: 王亶望

更多文章

  • 盘点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你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它即便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真实,却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其中的一部分人物、情节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在其他地方,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有很多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物真的是存在过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有哪些很出名,

  • 历史上乾隆的令妃原名是什么?历史上的令妃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令妃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历史,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在议论纷纷的,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在着,清朝最为有趣的就是清朝后宫的宫斗了。 说到斗字就少不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形了,那么,现在也是有很多的宫廷剧都是

  • 为什么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宋仁宗四十年才立太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

    说到宋朝的宋仁宗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俗话也说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宋仁宗只要稳住就能赢了,但是宋仁宗其实做得更好了,话说他不仅仅是人非常的节俭,而且也创造了仁宗盛治这个时代,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他不立太子,而且最后竟然是过了四十年才立的太子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司马孚为什么说自己一生都是魏臣?司马懿和司马孚晚年是如何相处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孚

    司马孚可能是三国中最长寿的人了,一共活了92岁,比司马懿活的都还要长。早年司马懿就是帮司马孚出头才会被曹操看上,邀请他入朝当官,可以说司马懿的官场之路就是因为司马孚。不过到了曹魏后期,司马懿和司马孚出现了理念上的不和,司马孚一生都只认自己是魏臣,而司马懿却想建立自己的朝代。等到曹魏灭亡的时候,司马孚

  • 这些历史名人被后人所熟知 但是他们的姓却一直被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历史上有不少人物的故事被后人熟知,他们的姓名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其真正的姓氏却一直后后人所误会,我们现在熟悉的并不是他们真实的“姓”,有人考证了一部分历史名人,来看一下哪几位是我们一直以来搞错的历史名人。丨孟姜女丨我们大概从小就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却不知道孟姜女并不姓孟。

  • 故宫中这些神秘的宫殿 离奇程度超过“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故宫

    故宫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特别是清宫剧的热播让大家对故宫的建筑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其中故宫又是我们所了解不透的,它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故宫在我们的面前,永远都是熟悉而又陌生,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的神秘。我罗列了故宫几处比较神秘的宫殿,才发现,一直很神秘的“冷宫”都不能和它

  • 毕加索去世后留下巨额财产 没有遗嘱后代为财产挣破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毕加索

    毕加索是声名远著的画家,他的作品被世人熟知成为获得至高荣誉的艺术家之一,画画是他一辈子的事业,而且成就颇高,也使他拥有了巨额的财产,但因为没有留下遗书使得他的财产分配成为难题。毕加索于梵高相比,毕加索是非常幸运的,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受他父亲的熏陶毕加索在七岁时便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从此便毕加索便&

  • 古代和亲为何是公主远嫁 而不是外族女子嫁入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亲

    历史上公主和亲远嫁的记录并不少,为了和匈奴达成良好的关系,公主成了政治牺牲品远嫁异乡,但是就有人表示疑惑,为何不是异族公主嫁到中原来呢?在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总会和边境的少数民族产生摩擦,边境的异族政权总会想方设法抢夺中原人民的资源。强硬的统治阶层会直接攻打和反击他们,而追求和平的皇帝则会把自家皇

  • 古代为何允许娼妓的存在 娶妓女回家竟无伤大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娼妓

    古代的三妻四妾的制度,代表着男性拥有的是“有限的性自由”,在不会破坏婚姻和家庭的基础上性关系就允许,这也就导致了允许娼妓的存在和男人有限度的嫖妓,甚至娶一个妓女回家也是无伤大雅的事。一个拥有相当的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男人,在家里完全可以除了妻子以外,再拥有妾(小老婆),拥有婢(

  • 雍正帝堪称史上最后一个迷恋丹药的皇帝 因吃丹药中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帝

    雍正雍正皇帝如他父亲康熙帝一般,也是清朝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设立军机处等,为康乾盛世做了过度工作。雍正帝的一生充满谜题很多,尤其是关于他的即为、他的死亡至今是个谜,也被后世演绎出各种版本。雍正古代皇帝迷恋长生不老,迷恋丹药的很多,但到了清朝似乎没那么流行了,而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