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何要铸造十二铜人? 十二铜人下落之谜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何要铸造十二铜人? 十二铜人下落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6 更新时间:2024/1/19 0:03:28

史料记载,秦始皇完成了他的统一中国大业后,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缴天下兵器,冶铸了十二个重各千石的大铜人,立在阿房宫的前殿。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没有重新发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均成为千古之谜。

“十二铜人”究竟有多大?

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的铜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这些高达4人高的铜人,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模拟品,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拍电影留下的道具。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干部、痴迷研究“秦十二铜人”的业余考古学者王根权研究后认为:道具“铜人”与“秦铜人”有着不少差别:其一,“秦铜人”比道具“铜人”高;第二,“秦铜人”的服饰应是狄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而道具“铜人”却是汉服;第三,“秦铜人”全部是男性,而道具“铜人”中有两名女性;第四,“秦铜人”没有手持乐器的艺人乐工,道具“铜人”中却有。关于秦铜人的重量,王根权认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记载。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非确切数字,千石之说只是泛指,十二枚铜人不是一样大,也不是一样重,小者千石,大者应该大于千石。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如此计算下来,最小的一尊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大的则在87吨以上。

王根权认为,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足屡六尺,皆夷狄服……”这就是说“秦铜人”的高度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种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种可能是像高加座高,合今16.24米。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秦铜人”当为16.24米高。

“十二”到底寓意什么?

王根权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秦铜人”的铭文“李斯撰,蒙恬书”,由此可知,铸造铜人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根据常识,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铜人”的十二这个数字寓意着什么呢?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秦人如何铸造“铜人”?

2000多年的秦时,能铸造80余吨的铜器实属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王根权研究后认为它是采用地坑法铸造的。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秦时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溶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钳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料,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秦十二铜人”今何在?

《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徒之鄴,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王根权精心查阅史料,结果发现,“被毁一说”有误。魏明帝要把两枚铜人运往洛阳,运到霸城,重不可致,留到了霸城南。魏明帝无能为力了,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季龙有没有这个能力,是值得怀疑的。石季龙有这个能力将铜人运到了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符坚有没有这个能力再从邺运回长安?符坚有能力将铜人运回长安,既已运回为什么又要毁掉?既然要毁掉为什么不在邺地毁掉,而要运回长安后再毁掉?他查阅《石季龙传》发现,石季龙“徒之鄴”的“铜人”非长安之“秦铜人”,乃洛阳之“铜人”。如此,符坚运回长安并毁掉的“铜人”是洛阳“铜人”,而非长安“秦铜人”。

王根权告诉记者,魏明帝要将铜人运往洛阳,当时采用的是滚木法。如果采用的是这一方法,那么两枚“铜人”同时起运的可能性很小,应该是分别运送。由此推知,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两尊铜人就分开了,一尊仍留在古长安城内(今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一带),一尊在古霸城南(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一带),当时一定是“卡”在哪一个低洼的河道内,后被泥沙所埋。王根权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两个铜人还尘封在人间,今后有可能因为什么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再现当年之风采。”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妲己是怎么成为红颜祸水的 商朝灭亡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妲己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商朝末期的苏妲己看作是亡国的代表人物,把她称作是红颜祸水,认为偌大一个国家的倾覆,完全都是妲己一个人的锅。后世更是将她化身成为狐狸精,而“狐狸精”也慢慢地有了非同寻常的意思,以至于现在一提起这个词,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在脑海里。但是,妲己最初到底是一个什么形

  • 清朝有哪些秘密组织?大清密探真的存在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密探

    大清可能存在密探,但是专门为了密探建立的组织可能就不存在了,而且肯定也没那么神秘。清朝的官府体制已经相当复杂了,如果还弄出几个秘密组织估计皇帝会被累死。不过用来收集情报和侦查的部门肯定还是会有的,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不像其他朝代皇帝会专门建立一个只和自己对接的机构。但这样并不利于政权的发展,有可能会

  • 明朝皇帝是怎样选皇后的?明朝选皇后有何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后

    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

  • 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何夜夜萧歌却终身不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飞燕

    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在位9年,汉成帝死 ,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历史上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瘦指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她能在掌上起舞,故有:“美人上马,马不知&rdqu

  • 楼兰古国为何会消失?楼兰古国埋藏着什么宝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楼兰

    楼兰,曾经是中国西域丝绸之路明珠和著名的沙漠绿洲。 后来,由于环境和时势变迁,楼兰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淹没在自然和岁月的风尘之中。据传,盘踞大漠数年的楼兰皇宫里面财宝满盈,由此引来了无数西方探险家们的到来,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探险家们撩开……楼兰地处新疆巴音郭

  • 历史上的后妃是怎么侍寝的?盘点明清时期的后宫侍寝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侍寝

    古代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荟萃,甚至有的皇帝连自己究竟有多少嫔妃也记不清。而这么多妃嫔每晚都在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因此后宫对于嫔妃侍寝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这种管理,到了明朝达到了一个相当完整严密的程度。虽然形成了制度化,可是,其中充满了荒唐、压迫和无耻。这种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理。明朝

  • 古代历史上唯一被迫娶妻纳妾的和尚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鸠摩罗什是东晋佛教的得道高僧,他从小就阅读过很多的书籍,而且聪明过人。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他还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但是他确实佛教中的一个另类,因为娶妻纳妾了,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不近女色,不缔结婚姻,是

  • 陆逊火烧连营是真的吗 历史上真有陆逊火烧连营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陆逊

    说到陆逊火烧连营其实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不相信是真的,毕竟烧的是刘备等人的,所以有诸葛亮的刘备怎么会被陆逊给烧了呢?所有这件事情的真假还是让人非常怀疑的,那么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陆逊火烧连营这件事情还真的是真的,话说在三

  • 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 吕不韦选择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投资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最终成为商人历史上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果抛开吕不韦的人品不谈,他的头脑和眼光是非常厉害的,这一点不得不承认。而商人也总是趋利避害,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他当然就会去做,所以吕不韦也并不是人品不好,而是天性如此。但

  • 历史上的石中剑真的属于亚瑟王的吗?石中剑到底属于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石中剑

    说起石中剑,相比很多小伙伴们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在我们熟悉的故事中,谁要是能够拔出石中剑,那么就将士英格兰的合法国王了。然有很多人尝试拔剑,但是都无法将其拔出,直到年幼的农家小子亚瑟将这把剑轻轻松松的拔出后,他的传奇人生便就这么开始了。然而在真正历史上的文献记载,石中剑真的属于亚瑟吗?对此很多人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