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为何又迅速离婚?

李清照晚年改嫁之争:再嫁后为何又迅速离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77 更新时间:2024/1/23 1:08:10

说起李清照(1084年-1156年),几乎无人不晓,特别是济南人更是引以为豪。她才华横溢却命运不济,中年以后适逢乱世,流浪不顺,屡遭变故,特别是在晚年还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到底有没有改嫁张汝舟?

持改嫁观点的几乎都出自宋代人的记载,甚至还有几位和李清照同时期,从目前能查阅到的宋代文献看,在宋代都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自明、清起出现不少文人学者为其辩诬,造成目前两派观点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些文献,“改嫁”观点占据的论据更充分一些,“辩诬”派的观点都没有实证,因此,我倾向于“晚年改嫁张汝舟”之说。

在宋代记载李清照改嫁事实的文献有七处,现全部抄录下来。

一、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胡仔,绩溪人。做过常州晋陵县令,后居湖州(浙江吴兴),此书为1148年作于湖州。

二、王灼《碧鸡漫志》“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健康守赵明诚之妻。……赵死后,再嫁某氏,诉面离之。晚节流荡无依。”

王灼,遂宁人,此书作于1149年。

网络配图

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晁公武,巨野人,此书成于1151年。

四、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洪适(1117-1181年),鄱阳人,此书成于1167年。

五、赵彦卫《云麓漫钞》“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石勒之拳。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之无根之谤。”

赵彦卫,宋朝宗室,此书成于1206年。

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戊子朔)有右承奉郎兼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宫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字号易安居士。”

李心传(1166-1243年),此书成于1209年。

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

以上宋代文献中,《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是李清照个人所写(少数人怀疑其中有篡改之处),叙述情形具体而详实,整篇文笔精彩而凄厉。在李清照的首任丈夫赵明诚死后,她一直生活在飘荡无助、心惊胆颤、食宿有忧、体弱多病的状态下,《金石录后序》中真实记述了这些情况,特别是她和赵明诚殚精竭虑收藏的金石文物,大都因无力保护毁失。再嫁的初衷,只不过是想安度晚年而已,况且在宋代改嫁是极其平常之事,譬如范仲淹王安石等对再嫁改嫁是明确持宽容与同情态度的。

但是李清照的二婚仅仅维持了半年就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反目成仇,宁肯坐牢也要坚决摆脱这场婚姻。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李清照向沾亲带故的綦崇礼道出了其中原委,张汝舟与她结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霸占她手中仅存的少量金石文物,而李清照不交给他,张汝舟恼羞成怒,甚至拳脚相加。在李清照看来,张汝舟与自己的婚姻是一场骗局,此人不仅道德败坏、行为低劣、为人粗鄙,这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情趣高雅的女性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李清照又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告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张汝舟最终被除名、流放。按照当时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那么妻子就能合法地与之离婚。但是如果妻子告发丈夫,就算丈夫被判刑,妻子也要坐牢两年。庆幸的是,由于綦崇礼等亲朋们的庇护,李清照仅仅在监狱里待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晚年再嫁并且又迅速离婚这件事情给她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清照在世时就遭到不少讥讽,事实上,李清照本人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会给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她在给綦崇礼的信中,就说:“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但自明清以后,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尤以俞正燮最甚,他们认为再嫁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不可能发生在李清照的身上。他们的理由也很苍白,例如: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本人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不可能做出再嫁或者离婚的事情;李清照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不可能再嫁;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深厚,她不可能背叛赵明诚,等等。

用现代观点来说,李清照改嫁与否,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和其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她在婚姻上的爱憎鲜明、行为果断、态度坚定,为摆脱痛苦生活而敢作敢当的精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她不仅是位杰出的女词人,更是为伟大女性!

标签: 李清照

更多文章

  • 本该继承嬴政帝位的公子扶苏如何被小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扶苏

    扶苏是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第一个称帝的秦始皇嬴政的嫡长子;他是秦始皇死后,最有希望继承父亲的地位,后续的大秦帝国的统治者;他是大秦帝国的第一公子,但他也是一个悲情人物。公子扶苏扶苏作为嬴政的长子,嬴政可是对他寄予厚望的,但是扶苏的性格天生像他的母亲,仁慈敦厚,谦逊有礼,这在后世人眼中,

  • 历史如何评价皇太极 皇太极其真正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太极

    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很可能是“痰疾”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痰疾”。从崇德五年开始,清史的记载中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崇德五年农历七月廿七日,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

  • 庞德公为何在刘表再三劝说下还是选择隐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庞德公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出名的隐士。庞德公,字尚长,是襄阳人。庞德公才华洋溢,为人低调俭朴,深受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的敬佩。庞德公为人友善,闲暇之时,会和司马徽等人把酒言欢,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一天,司马徽来到庞德公家中,碰巧庞德公为先人扫墓去了。司马徽径直走入庞德公家中,让庞德公的妻子

  • 铁帽子庆亲王晚清第一贪奕劻家产藏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奕劻

    奕劻生于1838年,卒于1917年,是晚清的一大重臣。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曾有人作出评价,认为他受了贿赂,然后劝慈禧让国,导致清朝的天下,竟断送在他的手上,更多人认为他才是晚清第一大贪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在1838年的春天,奕劻在北京出生了,关于他的出身那可就复杂了,他可是乾隆帝的儿子永璘的孙子,因此他

  • 关公为什么戴绿帽?揭秘史上绿帽子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公

    大家看现在影视剧里关公的形象,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关公是红脸的,第二个就是戴个绿帽。那关公为什么戴绿帽啊,这多不好听啊。网络配图关于这个,网上有一些说法,一些说关公穿绿袍带绿帽为了起到迷彩服的效果,因为他的枣子都是从人家的园子里偷来的。还有说得更离谱的,说关公跟刘备的夫人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关系,所以刘

  • 周瑜英年早逝后美女小乔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小乔

    小乔,正史作小桥,原名:乔倩,大乔则原名:乔玮,桥公(《三国演义》中称为乔公或乔国老)之幼女,大乔之妹,周瑜之妾。根据《三国志》记载,“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 李成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是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成器

    生在帝王之家,很少有人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甚而为此勾心斗角、手足相残。但宋王李成器却为何坚决地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呢?李隆基与神龙政变唐景龙四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弄权的韦后与安乐公主赶下了台,大唐终于结束了由女性主宰的命运,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谁为太子被提上了皇家最紧

  • 历史上的尚方宝剑竟真的能够上斩昏君下宰贪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尚方宝剑

    古代的戏曲和今天的电视剧都非常喜欢拿尚方宝剑说事,这尚方宝剑就代表皇上亲临,意思是拿着宝剑的人无论干什么,无论是谁都不能反抗,可想而知,能够得到尚方宝剑那也是无上光荣的一件事情,普通人可拿不到这宝剑。一般情况下,谁要是能够得到皇帝授予的尚方宝剑,这人一般都戴着正义的光环,办的事呢也都是为民除害的好事

  • 赵云拒绝娶美寡妇为妻的真实原因是表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云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深知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赵云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惇部下夏侯兰,此人乃赵云同乡。赵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

  • 司马炎有多荒淫?一人是如何玩转上万名的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炎

    皇帝后宫三千佳丽,本已经是人数众多,难以宠幸的过来,很多女子,就此深宫寂寞一生。而有一个皇帝,数量更是远超三千佳丽,多达数万。他就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蜀汉灭亡两年后,公元265年,司马炎作为司马昭的长子,被封为晋王太子。不久司马昭猝死,司马炎继承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几个月后逼迫魏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