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子出嫁坐花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竟和康熙有关

女子出嫁坐花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竟和康熙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4/1/29 14:41:01

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女子出嫁要坐上花轿,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不过花轿却不是自古有之,花轿的由来是有出处的。

俗话说:“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确实,在传统的婚姻礼俗中,一顶花轿最称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翻镜、压街(颠轿)、落轿等一系列繁缛礼,把整个送嫁迎娶活动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经结婚登记婚姻便受到法律保护的今天,仍有许多新娘认为不坐轿车便算不上正式结婚这种送亲轿车,照例打扮得花团锦簇,其实就是传统花轿的变体。

搜捡史书,用花轿迎娶新娘的礼俗,并非自古皆然。首先,“轿子”这种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出现并正式在典籍中留下记载,已经是晚唐五代的事;其原型“檐子”(肩舆)的流行,至早也是初唐时代。在此以前,无论官民结婚,都用马拉车辇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唐宋两朝政府都颁布过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轿子的禁令,而只许皇帝和经他特许的高官老臣使用。从《东京梦华录》、《五杂俎》等宋明人士所写的着作可以看出,大约自北宋中期起,开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妇的风气流行于汴京,到宋廷迁都江南后,花轿迎亲才蔚为社会性的时髦,其后一直传承下来。倘论人力简省、通行速度和费用开支,花轿显然不及车马来得方便,即论舒适和排场亦未必可比。缘此,从车马到花轿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便成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清朝乾隆二十年,因巡视黄河的筑堤情况,乾隆皇帝来到了河南。在郑州市东面的中牟县,乾隆满面春风,信步而行,他在这里拜谒先贤胜迹,赏览民间风情,体察乡野民风,兴致很高。

这天,乾隆伫立在中牟县衙外面的一个池塘前面,看着池塘里荷花盈盈,荷叶田田,清香弥漫,池塘旁边又有垂柳依依,清风细细,不觉心醉神驰,就随口吟诵起了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吟咏西湖的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杭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说来也巧,就在乾隆沉醉在诗情画意中的时候,正好迎面走来一支迎亲队伍,吹吹打打,鞭炮响亮,披红挂彩,笑声不断,热闹非凡。

原来,今天是县城里有名的才女刘若莲小姐出嫁的日子,正好从县衙门前经过,还正好遇到了乾隆皇帝。因为有皇上在此停留,是不能冒犯的,所以,衙役命令迎亲的队伍让路,若莲坐在驴上一听让自己让路,坚决不答应。衙役大声说:“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让路。”若莲十分平静而又理直气壮地说:“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当今皇上,俺也不会让路的!”乾隆皇帝闻听这些话,心里暗暗称奇,他没有想到小小的中牟县竟然有如此有个性的女子,就走上前去,只见毛驴上坐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妩媚多姿,俏丽动人。

乾隆看了若莲一会儿,笑了,说:“你不让路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若莲问:“什么条件?”乾隆说:“我出一副上联,你对一副下联,对完下联之后,你再作一首诗。如果你下联对得好,诗又作得好,我不仅不治你冒犯君之罪,还让你坐我的轿子送你到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若莲听了乾隆的话,微微一笑:“一言为定,请出上联。”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上联是: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若莲听了上联,立刻对道:“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一听,拍手赞赏说:“对得好!对得好!小姐,再请你以黄河岸边卧着的那个铁水牛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若莲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吟诗作画十分擅长。所以,她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诗:“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乾隆一听这首诗,大喜过望,他大声说:“小姐不仅容貌娴雅,气质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诗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后,乾隆亲自为若莲掀起轿帘,请她上轿,并御笔亲书“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几个大字,赏给若莲,以示褒奖。

从此以后,大姑娘出嫁就开始坐轿了。

所以说,女子坐花轿这件事还真不是自古就有,并且,唐代人家做的不是花轿,叫肩舆,这个工具在很多唐代画家笔下都出现过。并且,普通人也是不允许坐的。

标签: 坐花轿

更多文章

  • 古时问斩都是选择”午时三刻“吗 其他时候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午时三刻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犯人问斩选择在“午时三刻”,因为这时候阳气最重,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都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

  • 古代真的存在免死金牌吗 能帮助免除一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免死金牌

    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在生死时刻用“免死金牌”抵过一命,这种神器的出场率可真心不低,那么在历史上这种“神器”到底有没有呢?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真的起到作用呢?如果你说的是电影中那样金光闪闪,刻着“免死”二字的小牌子那是没有的,

  • 古代多少钱才能买一个丫鬟 卖身之人比比皆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丫鬟

    在古代,主人和丫鬟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而且丫鬟要绝对服从主人的安排。而成为丫鬟的人,大多数是家境贫苦,迫不得已的选择,那么在古代,要购买一个丫鬟的话,需要多少银两呢?乾隆年间,仆人的价格,大约在十两银子之内。当时的购买力折合现代,一两银子约等于如今的180-200元。换言之,买一个奴仆,如果不出意外

  • 古代官员遭遇抄家的话 家中女眷如何发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抄家

    在古代官员家中也可以有三妻四妾,加上伺候的丫鬟等女眷不在少数,而一旦放了严重错误面临抄家的话,整个家族都会被牵连,那么那些庞大的家族里的众多女性会是什么下场呢?古代官员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整个家族都被流放到边疆偏远地区,被流放的地方普遍都是生存条件恶劣,资源缺乏,人烟稀少的地方,人在这里很难

  • 俞大猷和南少林有着什么样的渊源?戚继光用的方法对抗蒙古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俞大猷

    俞大猷做为明代抗倭英雄,他率领“俞家军”抗倭守边,一生戎马,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俞大猷一生历经明朝三代,为扫平倭寇征战一生,战功累累却屡遭罢官、被冒领军功,他都一笑而过,对这些功名利禄并不放在心上。俞大猷俞大猷根据多年抗击倭寇的作战经验发现其实

  • 古代寡妇最多守寡101年 寡妇有什么守贞技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寡妇

    中国自古以来十分注重女子的贞洁,女子丧夫后如果能一直守寡的话会被世人传颂,平民阶层,建立功名或建功立业的可能极小,唯一能被官方表彰的就是女子守贞,进入官方正史,从而名垂千古。《宋史》《元史》《明史》,载有大量的贞洁女子的传略,《清史稿》更有《列女传》四卷,创下中国历史之最。清代节妇典型段氏、董氏和

  • 阮玲玉怎么死的?阮玲玉自杀之谜 阮玲玉死的当日五名少女为其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阮玲玉

    说到我国早期著名女影星,那就不得不提到阮玲玉这个人,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期最红的影星之一,她所代表的是我国无声电影时期艺术表演的最高水平。轻颦浅笑,万种风情是她的代名词,无尽的悲伤与哀愁结束了她二十五岁的花季生命,留下我们的是令人叹息的红颜薄命的故事。阮玲玉在阮玲玉16岁那年,她的母亲就因为被女主人诬

  • 西夏后裔去哪了 西夏党项族消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夏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县废于兵,土地荒芜,造成长达30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境况。西夏的遗民何去何从了?这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困惑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夏灭国之时,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不仅在西夏故地继续生息繁衍,而且,随着蒙元

  • 媒婆形象为何那么丑 历史上媒婆原型却是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媒婆

    一说到媒婆,我们马上会想到的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形象,脸上有颗媒婆痣,叼个旱烟袋,然后太阳穴贴两片黑膏药,这个奇丑无比的形象形成了大众脑海中媒婆的固定形象。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指此。在中国神话传说中,

  • 扑克牌竟然藏有真实历史人物 他们头像分别在J、Q、K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扑克牌

    扑克牌是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之一,扑克牌在世界通用,然而却鲜少有人知道扑克牌的12个历史人物和故事,扑克牌中的J、Q、K上的头像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是英文侍从、王后、国王的缩写。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罗蒙的父亲戴维,他善用竖琴演奏,所以画面上经常有竖琴图案。红桃K是查尔斯一世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