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后裔去哪了 西夏党项族消亡之谜

西夏后裔去哪了 西夏党项族消亡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2/13 5:31:57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县废于兵,土地荒芜,造成长达30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境况。西夏的遗民去何从了?这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困惑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夏灭国之时,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不仅在西夏故地继续生息繁衍,而且,随着蒙元朝统一战争的继续,他们的活动空间逐渐扩大到了中原地区。

在元代,西夏遗民被称为“唐兀人”,是色目人中的一种,且分布地域较为广泛,涉及9个省区。他们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相濡杂处,读儒书,通法,重礼仪,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融入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

从整体上看,元代的西夏遗民分布主要存在4种情况。

第一种是留在西夏故地的西夏遗民。西夏故地的遗民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战争结束后,元对西夏故地实行了有效的管制,大力开发当地的农业。部分西夏遗民在这一政策的号召下重新返回宁夏和河西一带定居。另一部分是在蒙古灭夏战争中受降于蒙元政府的西夏人。生存繁衍于河西一带的昔里钤部之兄举立沙一族,就是因为在蒙古灭夏战争中以城出献而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举立沙之子被元太祖封为肃州路世袭“达鲁花赤”。在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布拉格苏木、鄂托克斯的巴音陶亥乡和查布苏木也聚居着一部分归附于成吉思汗的党项族后裔。

第二种是移居内地的西夏遗民。元代的西夏遗民移居内地主要是通过随军东征南下和入朝为官两种方式进行的。居于河北地区的西夏昔里钤部就是在随元军征战后,留居于此地,世袭大名路达鲁赤花一职,其家族在元代为官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罕见的。在河南北部濮阳地区有一支姓西夏遗民也是因征战而后居于此地的。

安徽的西夏遗民有居住在庐州的那木翰家族、昂吉儿家族、氏家族,其中那木翰家族和昂吉儿家族都是随军征战后留居当地,而后又世代为官的。昂吉儿家族中的昂吉儿为步入元朝官场的佼佼者。余氏家族是以入朝为官的方式留居于安徽的。四川地区也有一部分西夏遗民,这部分西夏遗民与安徽地区的余氏家族属同一族系。在云南地区,有西夏斡氏家族的后裔生存繁衍,他们也是世代为官,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

第三种是生存于青藏高原上的西夏遗民。青藏高原上的西夏人分布在四川的木雅地区、中尼边境一带和西藏地区。在西夏灭亡前后,一些西夏人沿着唐时的北迁路线,遁亡到四川的木雅地区,其中一部分在木雅地区定居,另一部分继续南迁,经过藏北、拉萨两条路线进入后藏的萨迦地区,又辗转迁到后藏和尼泊尔,成为中尼边境上的西夏遗民。

另外,西夏王室中的一部分贵族,在西夏灭亡前就定居于西藏的昂仁,西夏灭亡后又有部分西夏人沿着去拉萨佛教圣地朝觐路线,遁往西藏,居于昂仁地区。

第四种是迁徙于中亚的西夏遗民。这部分西夏人主要是在西夏灭亡前就迁居中亚的。

西夏遗民在元朝的社会地位还是较高的。当时,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采用分化政策,制造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他们把各族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人、维吾尔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部分欧洲人,由于他们归附蒙古较早,所以最得信任,其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元朝政府中比较重要的官职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汤开建先生据元明史料列出《元代西夏人物表》,在元朝廷和各地方做官的唐兀人有370多人,而且他们中有部分人在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元朝时期,党项上层人士有的在中央政府身居要职,有的在省、路、府总制一方,有的在西夏故地为元朝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有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党项人士在发展蒙元时期的文化方面颇有建树。

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此时的党项羌族的民族文化无论是语言文字方面,还是宗教习俗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历经元、明,党项羌族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所融合,最终走了消亡,而西夏文明也被一同带进了历史博物馆。

标签: 西夏

更多文章

  • 媒婆形象为何那么丑 历史上媒婆原型却是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媒婆

    一说到媒婆,我们马上会想到的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形象,脸上有颗媒婆痣,叼个旱烟袋,然后太阳穴贴两片黑膏药,这个奇丑无比的形象形成了大众脑海中媒婆的固定形象。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指此。在中国神话传说中,

  • 扑克牌竟然藏有真实历史人物 他们头像分别在J、Q、K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扑克牌

    扑克牌是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之一,扑克牌在世界通用,然而却鲜少有人知道扑克牌的12个历史人物和故事,扑克牌中的J、Q、K上的头像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是英文侍从、王后、国王的缩写。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罗蒙的父亲戴维,他善用竖琴演奏,所以画面上经常有竖琴图案。红桃K是查尔斯一世弗兰克

  • 北齐胡太后:为后不如为妓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齐,胡太后

    胡太后是宁夏人,长得非常漂亮,被选入宫中作了高纬老爹高湛的老婆。后来高湛继位为帝,便顺理成章干上了皇后这份工作。胡太后开始的时候,高湛还是很喜爱这个漂亮且风骚的老婆,史载他曾经花费不菲为胡太后制作珍珠丽服,可见他当时还是对胡太后相当友好的。不过高湛有浓重的变态心理,对别人的老婆特别的钟爱,自从他霸

  • “半面妆”典故背后的婚姻围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半面妆

    何为半面妆?何人作过半面妆?又是为何作妆只作半面?半面妆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唐人李商隐的《南朝》七绝,说的是梁元帝萧绎与半老徐娘典故主人翁徐昭佩的故事。翻看南朝历史,一奇葩凄惨的女子跃然纸上。此人正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原

  • 古人纳妾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穿越古代你能纳得起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纳妾

    古人可以三妻四妾,被不少今人羡慕嫉妒恨着,可真是享受齐人之福啊。那么在古代真能三妻四妾么?纳妾也是明码标价的,以你现在的存款够纳几房妾呢?对于纳妾也是有相关规定的,王公可以纳八个妾,官居一品、二品的则可以置妾四人,依照官品递减,到最底层的八品官就只能纳一个妾了。但是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可就没有这个规

  • 奏折如何传递到皇帝手上 程序太多易泄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奏折

    古代皇帝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批阅奏折,知道地方每天都发生了哪些大事需要怎么应对和解决,而少有人好奇,这些奏折都是怎么最后传送到皇帝的手上的,现代有秘书处之类的机构,其实古代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机构。就拿明朝来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传送奏折:通政司。明朝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

  •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的比对 分管什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古代官场也是画风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的权限,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能听到这些官职的名称,但是却不清楚到底是负责管理什么的,而如果将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一一比对,就可以清楚很多。宰相国务院总理大将军军委主席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礼部尚书外交部部长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工部尚书建设部长刑部尚

  • 反其道而行之:道光帝选择储君的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光帝

    清朝自雍正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所谓的“秘密建储制”,即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秘密定下储君人选,写好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等到老皇帝翘了辫子,再由辅政大臣当众打开密诏宣读。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说它既让诸皇子有盼头,又弄不清到底是谁,

  • 残忍的刑罚方式之一劓刑 到了西汉时期才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劓刑

    我国的刑罚历史悠久,各种刑罚方式都能出乎常人想象,受罚者的痛苦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夏商时期,我国的刑罚就已经极其完善了,甚至还划分了类别,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劓刑就是夏商时期的五刑之一。所谓劓刑就是指割掉受刑人的鼻子,这种刑罚虽然不会像其他酷刑一样取人性命,但却是一种使人长久痛苦的刑罚。人的呼吸和嗅觉都

  • 中国古代早有指纹识别技术 成最早发明并使用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

    盖手印指纹识别如今运用于各个重要场合,以至于现在办理重要文件还需要用手指盖章,因为具有独一性,在古代,也能经常听到签字画押一说,原来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指纹识别。虽然在近代刑侦司法领域,指纹识别技术的应有,也就只有一百来年时间。但早在1927年时,德国学者海因德尔就在其著作《世界指纹史》里就做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