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御医好当么?

古代御医好当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1/9 23:01:23

杜钟骏是晚清的一名候补知县,号称擅长医道,被举荐入宫给光绪看病。后来他留下一篇回忆文章《德宗请脉记》,里面说,自己在诊病前已深知慈禧和光绪的忌讳,“皇太后恶人说皇上肝郁,皇上恶人说自己肾亏”,所以要避开这两点。

在给皇帝看病这件事上,讳疾忌医其实只是小事,最要紧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脑袋和前程。

唐朝某些皇帝很喜欢杀医生。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病故,参与医治的二十余名医官被杀,还株连了他们的三百多位宗亲。出面反对的大臣温璋因被革职而服毒自杀,还被皇帝唾骂“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明朝皇帝也很喜欢杀医生。明仁宗朱高炽做太子时,其妃张氏长达10个月没来例假,御医会诊后一致认为她怀孕了。只有一位叫盛寅的医生说她没怀孕,而是患了某种疾病,并开了一服被御医认为可能导致堕胎的“禁药”。后来张氏病情加重,只好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盛寅的药方。但在试药前,朱高炽已命人将盛寅抓了起来,以致他的家人忧心如焚,担心全家会被“磔死”。盛寅被关了三天,朱高炽见张氏吃药后没死,才放他回家。吓尿了的盛寅想方设法离开皇家,调去南京工作。

而嘉靖年间的御医许绅,是直接被吓死的。“壬寅宫变”时,嘉靖差点被饱受他摧残的宫女勒死,许绅奉命急救,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嘉靖前脚封赏许绅为太子太保,后脚许绅就死了。在遗言里,许绅明言自己死于“惊悸”。

杜钟骏入宫给光绪治病,倒不必担心吓尿或吓死,因为当时杀医生已被公认为一件极不文明、极不体面的事。御医需要担忧的是自己的前程之前同治死时,御医李德立等人均被“革职戴罪当差”;光绪与慈禧死后,御医张仲元等人也被革了职。

为规避皇权的惩罚,历代御医都练就了一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高超本领。他们热衷于开无风险的补药,而非真正治病之药;热衷于用“慢治”卸责,而讳言药到病除;热衷于随大流,绝不发表独到见解,如此就可处在“法不责众”的安全位置。这些才是御医必修的核心职业技能,而非医术。

皇帝当然也不傻。为防御医的套路,晚清朝廷发明了“轮诊制度”,以若干天为一周期,每天让一名医生前来诊病,并让他单独写出自己的诊断意见和药方,不许他们彼此交流,最后由皇帝和大臣来判断谁的诊断和药方是可信的。杜钟骏虽不是御医,但也被安排与其他被举荐的医生一起参加“轮诊”。他很不理解这种做法,对内务府大臣说:“六日轮流一诊,各抒己见,前后不相闻问,如何能愈病?”

大概是懒得跟这些“民间名医”解释,内务府的回复很简单皇宫制度一向如此。杜钟骏大约也能明白,这种制度是皇室为防被医生联合蒙蔽而专门设置的,结果往往是:诊断的虽是同一个病人,但有多少医生就会出现多少病名和药方,继而使参与诊断的医生陷入被动。

为求自保,杜钟骏从宫里出来,又去找了工部尚书陆润庠,说:“六天才允许我进宫开一个药方,还不许我们互相交流,哪有这么治病的?如果将来治不好皇上的病,究竟是谁的过错?”陆润庠的回复与内务府如出一辙不要想太多,宫里的事一向如此。

杜钟骏对“轮诊制度”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因为“轮诊制度”走到最后,相当于将判断药方好坏的决定权交给了皇帝、太后及大臣等非专业人士。

1880年,号称“名医”的马文植受诏入宫给慈禧诊脉,开的药方就是先“呈内大臣、诸侍医看过”,再“进呈皇太后御览”,然后由李莲英传旨给众大臣,说太后觉得马文植拟的药方也不错,要他们商议一下,是继续服用御医之前开的药方,还是改服马文植开的新药方。大臣们不傻,自然不肯表达任何有倾向性的意见,集体回奏说:“我们啥也不懂,还是请老佛爷决定吃哪种药吧。”慈禧没办法,只好自己圣裁,很“机智”地将御医和马文植融为一体用御医的药方,但得让马文植主笔。

对御医的不信任,和御医对专业决策权的让渡,发展到极致,往往会变成皇帝自己出手更改药方,慈禧和光绪都干过这事。慈禧曾将薛宝田拟定药方里的“续断”改为“当归”。光绪常改御医开的药方,比如往里面加乳香、紫花地丁、白芷,或圈掉杜仲和菟丝子,有时还会直接下旨对御医进行业务指导,教他们怎么玩“君臣相佐”。

“皇帝自己开药方”这事也见于欧洲。

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常年受痛风困扰,又常暴饮暴食,他觉得宫廷医生都是无能之辈,所以更愿尝试民间偏方。安德雷亚斯·维萨里(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任宫廷医生期间,查理五世迷上一种叫“菝葜”的草药,不但强迫维萨里将之放入药方,还宣称该草药在治疗痛风方面有奇效。维萨里不信个案,也不愿糊弄过去。他在诸多痛风患者身上试验后,否定了查理五世的主观感受,认为他的痛风有所好转是控制饮食所致,与菝葜毫无关系。

但查理五世更愿相信自己,让人调查维萨里,看他究竟是不是包藏祸心的“宗教异端”在那个时代,被扣上“宗教异端”的帽子是有可能被烧死的。万幸的是,维萨里在言论方面十分谨慎,教廷什么也没查到。

然而,若让皇帝撤去“轮诊制度”,听任医生互相交流,其结果大概率又会变成一场糊弄。

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里说,他们六位民间医生被举荐进京一段时间后,光绪有次下旨,让他们合拟一个“可以常服之方”,且给出五天商议的时间。六人接旨后,推举年龄最大的陈秉钧主笔。陈秉钧拟的药方会凸显御医之前开的药方有问题,众人都不赞成。杜钟骏还对其他五个人说:你们要是觉得自己能治好皇上的病,那不妨批评御医的药方;否则还是不要说的好,会得罪人。然后,众人照杜钟骏的主意,保留了陈秉钧的药方的头尾,将中间部分改了,使人看不出是在“明言”御医之前开的药方有问题。而杜钟骏自己拟的药方,根本就没拿出来给众人讨论。

对参与药方商议的杜钟骏来说,不得罪御医、不用自己的药方为底稿进行讨论,比御医们的药方是否正确、自己的药方是否更好,要重要得多。

如此这般,皇帝与他的医生就陷入漫长的僵局。皇帝不信任医生,医生也不敢给皇帝提供关于疾病的独立见解。双方不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像在玩一种两败俱伤的攻防游戏。

标签: 御医

更多文章

  • 南唐秘史:徐知诰与申渐高的恩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知诰

    徐知诰本名李昪(即后来的南唐开国皇帝),自幼随老爹四处流浪,后来老爹不知所终,他则被吴太祖杨行密收作养子。但杨行密的儿子们瞧不上他,常对他冷嘲热讽。于是,杨行密将他送与大丞相徐温抚养,李昪改名为徐知诰。徐知诰天资聪颖,弓马娴熟,且会来事,因此深得徐温青睐。在徐温的助力下,徐知诰官运亨通。及至徐温去

  • 古代圣旨第一句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圣旨

    在古代电视剧中几乎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太监宣布圣旨的时候都会先宣读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此以往,大家都认为古代帝王颁发旨意的时候都都是以这句话开头。其实这里存在两个错误,都是因为电视剧的不考究而误导了大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是所有

  • 锦衣卫和血滴子是同样的组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血滴子

    作为一个富有四海、万万人之上的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被推翻统治,从皇帝之位上被掀下来。因此,历代的皇帝们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也为了更好的把控朝堂和天下、监察百官,都会设立一些不同名目的特务组织。在近些年所上映的影视剧中,明朝锦衣卫与清朝血滴子,大概是古代特务机构中最著名的特务部门了。明清时期的

  • 清朝大臣上朝为何要佩戴长串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朝

    在中国的古代,封建王朝专制,国家大事都是臣子们上报给皇上,由皇上下决断,在清朝之前,中原都是汉族人的天下,但是清朝进入之后,成了满族人当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影视剧的清朝片,那些大臣们,总喜欢在脖子上挂一串珠子,可能有的人听说过,这珠子叫做朝珠。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这是潮流,或者是用来辟

  • 古代的“碎银子”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碎银子

    在今天,我们都对钱不陌生,每个人都知道钱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是近代才有的,那大家知道古代的是用什么当钱吗?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钱这个概念,人们都是以物易物,后来呢,有的物体体积太大,就有了钱的概念,而在古代时,人们用的不是人民币,而是银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不过银子不像人民币

  • 历史上嬴傒是个怎样的人 嬴傒为什么甘愿放弃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嬴傒

    嬴傒这个角色让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是秦孝文王长子,但后来却甘愿放弃王位,还帮嬴政成为秦王,这样的转变也是令人一头雾水。所以大家都十分好奇历史上的嬴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如此性情吗?实际上,《史记》并没有对嬴傒有一个详细的记载,所以他做过什么根本无人知晓,这些剧情也都是编剧赋予嬴傒的。不过历史

  • 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 古代人口都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人口普查

    我们现如今能够得知我国人口的数量,基本上都是需要人口普查,而在很多古书典籍当中,也有对于古代的人口的记载,包括数量、分布地区等等,那古代是否也有人口普查类似的工作呢?古代是如何得知人口的准确数量的,古代时期的人口数量又是怎么样统计出来的呢?古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办法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胡亥和扶苏的生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亥

    胡亥和扶苏是秦始皇嬴政众多儿女中最出名的两个,秦始皇究竟有多少子女并没有准确的记载,而他们几乎都被上位的胡亥清洗,没有留下什么活口,而胡亥一直都被认为是受到李斯和赵高的扶持,夺了扶苏的皇位,又逼死扶苏。但是关于胡亥和扶苏两人的生母,却也没有过多的记载,他们的生母并不是同一人,那她们究竟是谁呢?下面就

  • 古代皇后一年的俸禄有多少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后

    导言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古代时中国的皇后被嫔妃、侍女等称为娘娘(殿下)。在西方称呼为陛下。在宫廷戏之中大家常常能看到皇后这个人物,皇后作为后宫一宫之主,不但地位尊贵,更加能执掌后宫之中的一切事情

  • 秦朝灭亡王翦去哪了 历史上王翦最后为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翦

    王翦是继白起之后又一位秦国“战神”级别的人物,他帮助嬴政攻灭三国,还维护了嬴政在国内的地位,王翦可谓有着不世之功。不过功劳太大往往会引起帝王的猜忌,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招至杀身之祸。但王翦很聪明,他最后选择明哲保身,并没有一味的贪恋权利,这也使得王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我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