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就待在皇宫中,朱棣会怎么做呢?

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就待在皇宫中,朱棣会怎么做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4/3 1:23:13

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提问,那便是靖难之役时,朱棣攻破南京以后,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自焚或者逃跑的话,就坐在宫中等着朱棣来,并且说道四叔你辛苦了,你现在可以去“清君侧”了,清完你回你的封地北平去,那么朱棣会怎么做呢,敢不敢杀他?

关于这点,历史小编个人认为朱棣是敢杀建文帝朱允炆的,当然就算要杀他,也不会亲自动手,而是换一种隐晦方式罢了。

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三国时期,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的魏帝曹髦之死就可以看出,因为被司马昭架空,年轻气盛的曹髦干脆带着侍卫奴仆亲自去讨伐司马昭,虽然他被架空,但毕竟也是皇帝,所以一路上司马昭派系的军队都不敢下死手,但是没多久曹髦就被成济杀死,事后司马昭为了平息众怒,将成倅、成济两兄弟杀死。

表面来看成济是因为忠于司马昭,再加上受贾充暗示,所以自作主张的杀死魏帝曹髦,但以结果来看,成济是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

以此来看,这背后可谓大有深意,很有可能是司马昭面对皇帝讨伐他的突发事件,当下就决定了杀掉这个不听话的皇帝,再立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但是他本人肯定不能出面,所以授意之下,最终出现了成济“擅自”弑君之事。

所以说当权者想杀皇帝,往往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自己背负骂名的,手下死士那么多,随便授意一下,自然有人去干大逆不道的事情,大不了事后杀掉凶手以平息众怒,假装自己是不知情者。

而且除此以外,还有更直接的方法,比如说皇帝突然得急病暴毙,不管大家怎么看,这么想,最起码我没有直接杀皇帝就行了。

像以上这些方法,以朱棣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想不到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棣这个人手段有多狠。

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梅殷,在靖难之役中是坚定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坚决反对朱棣,哪怕是朱棣造反成功,登基为帝,梅殷也是表现出很不配合的样子。

于是在永乐三年,梅殷在上朝途中过桥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赵曦等人挤入水中,竟然溺死,这个死法很明显有问题。

后来宁国公主进宫找朱棣讨要说法,朱棣为了有个交代,便将谭深和赵曦两人杀死。

梅殷之死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朱棣授意害死的,事后又是杀人灭口,同时以此给宁国公主一个交代。

还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因为卷入永乐朝的夺嫡之争,支持太子朱高炽,得罪了汉王朱高煦,还被明成祖朱棣认为他在离间骨肉,对他是十分厌恶,后来汉王朱高煦诬陷解缙,本就看解缙不顺眼的朱棣马上就将解缙下狱。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轻飘飘来了句:“缙犹在耶”?纪纲马上领悟了朱棣的意思,先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将他埋在雪中活活冻死。

由此可见朱棣这个人有多腹黑和心狠手辣,想杀一个人,不会直接出手,而是会授意手下来完成,事后大不了杀人灭口来平息众怒罢了,所以建文帝朱允炆如果真的不自焚或者逃走,朱棣真敢杀他,只不过是让手下“自作主张”杀他,完事了自己再出来收拾局面,当个假好人。

再来说说《明史》对于建文帝朱允炆下场的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也就是说连《明史》都不能确定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死了还是逃跑了,所以干脆把出逃说法也记载了下来。

其实我们可以基于朱棣的行事作风大胆猜测一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场之所以有着这样矛盾说法,又让大部分人觉得他可能是逃跑了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朱棣刻意为之。

首先营造出建文帝朱允炆很有可能逃跑的情况,这样一来,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于建文帝是逃哪里了呢?国内还是海外呢?出家为僧还是当了隐士了呢?

明成祖朱棣无形中成为最大受益者,不用背负杀亲侄子和弑君罪名。

《明史》中还有着这样的记载:“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也就是朱棣攻破南京以后,并没有一鼓作气去进攻皇城,而是退到龙江。

所以很有可能,大家注意哈,这只是大胆猜测,并非唯一标准,朱棣在攻破南京以后,并没有进攻皇城,就是害怕建文帝朱允炆是既不逃跑也不自裁,而是坐在皇宫中不走,说四叔你清君侧吧,清完就回去吧,使他处于被动,于是朱棣授意下面人去宫中放火趁乱杀死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再去确定建文帝的死亡,当然这样做太明显,所以后续朱棣又给大众营造出建文帝很有可能逃出生天的假象,使大众注意力在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自己就不用背负骂名了。

当然也可以想得好一些,那便是朱棣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侄子建文帝,所以刻意让宫中起火,逼迫建文帝朱允炆出逃,自己又网开一面放他一马,助他顺利出逃。

最后总结来说,至于到底会如何呢,史书记载没有盖棺定论,相距年份又太久远了,所以这个猜测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说千人千面,就看大家自己怎么认为了。

标签: 建文帝

更多文章

  • 青囊书失传了吗 青囊书是被谁烧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青囊书

    《三国演义》中,有讲述名医华佗著有一本医书叫《青囊书》。这本书总结了华佗的平生所学,在古代医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华佗的离世,《青囊书》也就此失传。当时,曹操因为头疼,便找来华佗替他看病,结果华佗称需要开颅治疗,这直接将曹操激怒,觉得华佗是要加害于他。随后他命人将华佗押入大牢,华佗预感自己恐将命

  • 历史上有几人死后被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鞭尸

    一直以来,古人都认为死者为大,除非是一些坏事做尽的坏人,死后尸身或许也得不到保护,比如董卓,但如果人死后已经入土,大部分时候也不会再去想要报仇了,但历史上却记载着这样几个人,他们即便是自己死了,自己的尸体也是得不到安宁的,还被人从墓里掘出来鞭尸,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为什么死后还要遭到这样的对待?今天

  • 冯小怜玉体横陈夜在历史上真有发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冯小怜

    最近小编又读到了一首诗,这一首诗词就是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其中有一句非常的吸引人,那就是“小怜玉体横陈夜”这一句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而且这背后的故事更加有意思,那么如果对这句诗感兴趣的,又或者说想知道这句诗背后故事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看看这背后的故事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 盘点那些历史上被忽略掉对人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说到这个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很多人都想到了什么比尔盖茨,牛顿,还有什么爱因斯坦等等,当然了这些人都是男性,也有居里夫人,但是像居里夫人这样著名的女性相比大家都不怎么记得还有其他的几位吧,所以其实大家都遗忘了呀,其实为人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女性是真的很多很多的,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一下吧!1、Ma

  • 明清时期的康氏家族为什么被称为“康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氏家族

    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孟子也曾说过,如果只是依靠财富来传家的话,那么这个家族是不会得到好的发展的,如果家族的风气不正,即使有再多的财产让后代继承,他们最后也还是会败光家产的,可以说是,留得青山在,就怕烧光柴。可凡事都有个例外。在河南就有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经历了三个朝代

  • 顺治帝出家当和尚是真实历史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帝

    顺治18年正月初六,普通老百姓或许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但是孝庄太后却经历了她这一生中最难熬的一个春节,因为年仅24岁的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顺治帝突然死亡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因为顺治帝之前没有有病在身的说法,再加上他是少数民族从小就十分注重骑马射箭,24岁正当盛年

  • 合尊法师的真实身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合尊法师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在燕京作》这首诗是元朝合尊法师的晚年之作。然而,因这首小诗,他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岂不知道,让他殒命的,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他特殊的身份。从被6岁被俘虏,到如今成为一代高僧,合尊法师到底有怎样离奇的身世?一、 阶下囚合尊法师接到朝廷的赐死令

  • 关羽为什么能成为“义”的化身?关羽是如何被封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

    我们都知道,关羽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武将,再详细一点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但为何被后世尊为“武圣”,居然跟“文圣”孔子齐名。甚至被当做一个神来供奉,历史上不论是个人武力值还是功绩,比关羽强的人那可太多了,但从来没有哪个武将能像关羽一样被封神的。现

  • 古代状元为什么不愿意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状元

    人生在世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便是其中的两大喜事。远古时代,等级差别很大,王公贵族从出生那天起,就享有各种各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不必为未来担忧,但平民百姓如果想要成功,只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实现,古人认为考科举是很难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考试,但很少有人能成功,可见考试难度有多大。

  • 李自成为何杀掉忠心的李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岩

    在古代,不管是忠臣还是功臣,其实都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忠心和功劳,而赢得皇帝的全部信任,能够拥有皇帝的信任的臣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历史上太多有功劳有忠心,但最终却死在皇帝手中的人了,李自成手下的李岩就是这样一个人。李岩投奔李自成之后,成为李自成的谋士,对李自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然而最终却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