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回成都下葬而是选择葬在定军山?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回成都下葬而是选择葬在定军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20 更新时间:2024/2/11 21:41:13

很多人不理解,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要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古人死后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当时成都就是诸葛亮的第二家乡,为什么诸葛亮不愿回成都下葬呢?实际上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想以守带攻,这样便能拖延曹魏对蜀国的讨伐,而诸葛亮又必须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北伐之战困难重重。诸葛亮死后也不忘给后人留下一个重要警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汉丞相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北伐却未成功。临终前,诸葛亮留下一条遗嘱:我死后,就埋在定军山吧。成都有个武侯祠,最早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昭烈庙。后来,“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昭烈庙成了武侯祠。而诸葛亮遗体埋葬的地点,则在定军山下。

蜀汉国都是成都,诸葛亮的家小都在成都,他为何要把自己埋在汉中的定军山下?这其中有很多故事。

先说一个民间传说。诸葛亮死前告诉自己的亲信士兵,我死后,你们就抬着我的尸体围着定军山转悠。抬棺材要有绳子,这些绳子肯定是要磨断的,绳子在哪断的,你们就停步,把我就近埋了。士兵们遵照丞相遗命,抬着棺材开始围着定军山跑。可奇怪的是,绳子始终不断,把哥几个累到吴牛喘月。大家一合计,丞相和我们有什么仇什么怨,变着法子戏耍我们?有个聪明的家伙说:带刀的,把绳子割断吧。绳子不断,咱们的小命就断了。大家点头称是,抽刀断绳,就近下葬。

后主刘禅听说此事后,大怒,说你们都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自作主张。后主下令,将这些人全部诛杀。人头刚落地,后主就后悔了。不是后悔杀人,而是后悔没问清楚丞相的棺材埋在定军山哪里。定军山这么大,上哪找去?

在三国史上,定军山是个大名鼎鼎的存在,因为那场震撼历史的定军山之战。直到现在,《定军山》都是京剧堪称是扛大鼎般的曲目之一。谭老板(谭鑫培)的《定军山》唱段经久不衰,1905年,他又主演了咱们国家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定军山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定军山位于汉中南部的大巴山脉西侧,北距勉县约5公里。沿着汉中向东,约30多公里,就是重镇汉中。在曹操占据关中,刘备占据西川的情况下,夹在中间的汉中,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对曹操来说,即使不夺汉中,也暂时不会对关中产生威胁,毕竟汉中与关中之间还有巍巍秦岭。但对刘备来说,汉中则是西川的生死之地。魏军如果从汉中南下,出了金牛道,就是平坦的四川盆地,成都没有险隘可守,危矣!蜀汉末年,魏军钟会部率主力出汉中,牵制了蜀军主力,这才让邓艾偷渡阴平,杀到成都城下,逼降了后主刘禅。

刘备和诸葛亮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自然知道汉中之于西川的门户意义。只要拿下汉中,即使向北攻不下关中,至少可以保住西川无忧。曹操拿下汉中张鲁后,蜀中一日数十惊,蜀中的将军杀了人也稳不住局面。可见,汉中之于西川的重要性。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7年),刘备起蜀中精锐杀向汉中。而欲得汉中,必先得定军山。定军山以西是高山,以东是汉水谷地,蜀军如果拿下定军山,则汉中的西线无险可守。只有拿下定军山,刘备才有可能夺取汉中。

刘备率蜀军主力渡过沔水后,沿着山脚往前行走,在定军山下扎营。曹魏大将夏侯渊看出了刘备的意图,率军前来争夺定军山。夏侯渊非常清楚其中厉害:守住定军山,等于依次守住汉中、秦岭、关中、潼关、洛阳……

《三国演义》有一个著名桥段: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下营于汉水,让刘备非常担心。诸葛亮心生一计,派赵云率五百人带上锣鼓家伙,悄悄潜入汉水旁的土山,听炮为号(电视剧则是灯亮三下为号)。诸葛亮估计曹操熟睡了,就以炮为号,让赵云击鼓呐喊,只是不要出战。曹操刚睡下,就被赵云给折腾醒了,如此三次,曹操差点没疯,赶紧率军后退。这个故事的原型,应该是鬼才法正给刘备出主意,派黄忠几次鼓躁,却不出战,让夏侯渊产生了懈怠心理。黄忠居高临下,乘势杀出,一战击斩夏侯渊,以及曹魏的益州刺史赵颙,魏军皆惊。

曹操越打越没脾气,加上汉中并不是直接事关曹魏生死的地方,曹操迁走汉中百姓,把空空荡汤的汉中让给了刘备。而如果没有这场定军山惨败,曹操未必会撤军。魏军丢掉定军山,汉中西线已无屏障,守之甚难,不如主动撤退。而对刘备来说,汉中的险要地势,远比汉中的百姓更重要。

等到诸葛亮北伐时,常驻于汉中,同样知道定军山之于汉中的重大意义。加上诸葛亮北伐不利,深为以恨。临终前让人把自己埋在定军山,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北伐之志,虽死不改。诸葛亮希望蜀军有朝一日能克复中原,消灭曹魏,还于旧都。而欲如此,蜀汉又会以汉中为前进基地。诸葛亮把自己埋在定军山,是告诉蜀汉君臣,必以北伐为要务,万不能自守。

很多人都指责诸葛亮不顾蜀汉国力弱小,不停北伐,有穷兵黩武之嫌。殊不知,正因为蜀汉弱小,才必须以攻为守,掌握战略主动权。蜀不伐魏,魏必伐蜀。这和踢球时“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同一个道理。很多球队在领先时,战术非常保守,开始死守,企图守到比赛结束。但这么一来,就等于把中场让给对手,自己会非常的被动。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秦国12岁的甘罗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甘罗

    说到甘罗小编就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这个人太厉害了,小编依稀记得他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当上宰相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不就是一位神童吗?反正小编也是惊叹到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款叫甘罗到底是怎么做到12岁当上宰相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这个甘罗真的是不简单啊,厉害厉害!甘罗辩才

  • 王翦攻楚为何要60万大军?王翦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翦

    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将,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消灭韩国、赵国和魏国后,秦始皇把下个目标锁定在了楚国。楚国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身为老牌强国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当时秦始皇问手下将领歼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60万”,而李信说自己只要20万足以。但结果却是李信败北而归。

  • 守墓人有多神秘?为何古人抢着当守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守墓人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个非常神秘的职业,而且这个职业甚至一直流传到现今,这个职业就是守墓人。所说守墓人这个职业已经是消失的差不多了,但是仍然是有一些古老的家族在世世代代的担当守墓人。在我国历史上,这个职业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每个朝代都拥有着守墓人,他们的整个家族,甚至是整个村子都为先帝守墓。当然也有一些给

  • 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嫡长子

    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继位的不论是否皇长子,除了载淳外,无一是长子。载淳曾有一弟,出生后未命名就死了,因此无人与他

  • 张学良为何要除掉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学良

    在我国民国时期,杨宇霆是张作霖手下最为器重的大奖之一,在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张作霖十分信任杨宇霆,在奉系军阀中的势力非常大。但是在张作霖死后没过多久,张学良就把杨宇霆给杀了。关于张学良为何要杀杨宇霆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有着这么几个原因特别的重要。杨宇霆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当时还是清朝时期,他自小

  • 历史上的武则天到底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叫什么?”这个标题看起来很矛盾,都叫她武则天了,怎么能说没名字呢?还真是这样。武氏(公元624年2月17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14岁进宫,67岁即位,寿终82岁,是即位年龄最大,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氏在位15年,实际掌权4

  • 古代皇帝取名为什么总用生僻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

    有人在网上询问:为什么清朝好多皇帝的名字喜欢用生僻字?清朝皇帝名字怎么那么奇怪?为什么清朝的上层皇族喜欢用很冷僻的字作为名字?皇帝名字为什么多生僻字?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十分严重,什么“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是死刑。当然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皇帝的名字不允许平常百姓同名,

  • 中国古代高危职业皇帝为何平均寿命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古代

    易中天曾说过,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杀,六成活不到40岁。史上共有427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究竟出了多少位皇帝,统计资料往往各有出入,有的因限于篇幅,不把某“短命皇帝”或某&ldquo

  • 为何说高演是北齐中最正常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演

    在又精明又是神经病的高洋手下混日子,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已经是非常万幸了。因为高洋这个人很难捉摸他的心思,马屁拍多了也要死,骂他不用说肯定也是死。然而有一个人却不怕高洋,要知道高洋要是发起疯来,管他是兄弟还是叔侄,照杀不误,然而偏偏这个人永远是有所顾忌。这个人就是常山王高演。高洋虽然经常故意撒酒疯,但是

  • 16岁的崇祯帝登基后为何能轻易铲除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继位时仅有16岁,而当时朝中风气已经糜烂不堪,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更是横行霸道。不过崇祯皇帝继位后,却立即铲除掉了魏忠贤,还大力惩治阉党。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出现这种情况,恐怕皇帝只能沦为傀儡,更别说崇祯皇帝当时只有16岁都还没成年。为什么崇祯却能轻易除掉魏忠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