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为什么丑化隋朝

历史为什么丑化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75 更新时间:2024/1/22 5:52:4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篡改史料最严重的皇帝。为了遮掩自己杀兄屠弟、囚父至死的劣行,并营造一个千古明君的假象,他暗示甚至强迫史官美化自己,还违反常例,把记载自己的史料取来翻阅删改。

这导致了隋唐年间的历史被大幅歪曲,后人了解到的也大都是些虚假的史实。

大学者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就曾说过:“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此外,为了证明李唐朝取代大隋是顺天应命,对前朝的丑化自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李世民授意手下史官丑化隋炀帝的形象,在正史中对其大加诋毁,更在民间舆论上散播流言,把杨广的形象妖魔化,致使后人多人为杨广是商纣夏这样的极品暴君。

而事实上,隋炀帝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一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扬中华国威的壮举,也推出过不少英明的举措,可在不客观的历史宣传下,这些如今已然少有人知。

当然,在隋炀帝治政后期,确实频频出现决策失误。他不恤民力,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不堪重负的百姓怨声载道。而在大隋的种种积弊被征辽诱发后,他非但未能积极应对,积极力挽狂澜,反而逃避困难,整日骄奢淫逸,醉生梦死。

最终天下大乱,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他自己也身死国灭,这都是杨广缺乏责任心、应对危局不力所导致的后果,做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无疑难辞其咎。

客观来看,杨广应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但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从古至今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所以隋朝和隋炀帝被李唐王朝成功丑化便也并不出奇。

所以杨广这个前朝的亡国之君就被丑化地分外夸张,最终竟成了中国历史上昏暴之君的样板人物。而在这个过程中,趋炎附势的儒家子弟也不遗余力地对此推波助澜。

由于李世民厚待儒家,兼且儒教的教义核心就是要找到一个“完美圣君”并加以辅佐,便顺着李世民的自吹自擂,把他捧为善良仁爱、完美无缺的千古一帝,而把前朝宽厚仁慈的杨广污蔑成淫乱残狠的一代昏君。

曾经万国来朝的煌煌大隋,也被恣意丑化,和同样被汉朝妖魔化的秦朝一样,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历史是客观地,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很难摆脱历史的局限性和个人的主观性,或多或少地都会有所偏颇,有些史家还会受到统治者的压力和私心私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正史中的记载,也往往并不客观。

尤其是多年以来,在政治目的的引导下,中国的历史记述和人物评论已经走入了严重的误区,总是喜欢用脸谱化的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评断。

根据“成王败寇”的原则把人单调地分入正方、反方两个阵营,正方“高大全”,反方一无是处,非黑即白,极度偏颇。而且常常严重缺乏客观性,胜利者发动战争就是保境安民,扬我国威;失败者发动战争就是穷兵黩武,欲壑难填。

很多历史记述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前人一生功过,只在他们一念之间。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路易十四为何一生不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自称“太阳王”,他在位时,不仅把君主专制推向极致,还通过文治武功,把法国建设成了当时欧洲的第一强国。同时他还在艺术和时尚方面极有品味和造诣,堪称时尚帝。可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皇帝,却一生都不洗澡。以至于身上臭不可闻。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时不仅是路易十四不洗澡,当时

  •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对开国功臣大封特封,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到了重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朱元璋却渐渐的对功臣不满,认为这些老臣权利过大,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自己在的时候还好,如果自己去世,新上位的君主恐怕会受到掣肘,所以朱元璋有了铲除功臣的想法。他下令让人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这座楼富丽堂皇很

  • 奇门遁甲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本术数书,但它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有的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的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奇门遁甲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两种,有伪传说“

  • 奇门遁甲是谁创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奇门遁甲

    研究奇门遁甲的人都奉九天玄女为祖师爷(祖师奶奶),九天玄女又叫黎山老母,原名风后,是女娲部族的的风师,相当于大法师,负责与神灵沟通。伏羲部落与女娲部落合为一处后,伏羲部落中最懂法术的人,莫过于风后,而伏羲向风后传授最多的,便是八风八方之法的使用。后来风后将此加以简单创造,成了今天玄学中最为神秘而强大

  • 历史上的公孙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公孙策

    说起北宋,在历史上想不起什么伟大的事件,但是在北宋的一个名臣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的包拯,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之后一直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最后做到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廉洁公正,为百姓打抱

  • 北京兵变真的是袁世凯在幕后操纵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京兵变,袁世凯

    北京兵变内幕:1912年2月29日(农历壬子年正月十二),北洋军阀曹锟的第三镇一部在北京发生哗变,随即波及保定、天津等地,乱兵“放火行劫,通宵达旦”,京津一带一片混乱。此即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北京兵变”,因当时正是农历壬子年,故又称“壬子兵

  • 古人读书与现代人读书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读书

    一、没有书读因为在纸张和印刷这两项技术发明的时候,所有的书籍都是要用手抄写在竹简上、或者木椟上,甚至于是锦帛上,所以就会出现不是麻烦就是昂贵的现象。后来发明了纸张,但是还是需要手抄,而且手抄一部书是很费事的,一般人也抄不了。这个明确记载的就是宋濂,当时他小时候穷,就跟别人家去借,然后还要计算着日子归

  • 古代穷人是怎么读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读书

    古代旧社会一直都是世袭罔替,皇帝的儿子是皇帝,大臣的儿子是大臣,地主的儿子是地主,长工的儿子是长工。所以知贫富差距一直扩大,人的地位一直保持这种现状。古代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的机会很少,所以一旦有机会去读书,都会努力地争取读好书,然后中举做官,出人头地。没有机会读书的穷人孩子只能农耕,做一些生意罢了。古

  • 作家为什么给自己起笔名 笔名的起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笔名

    很多作家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都喜欢用笔名署名,而不是真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笔名的来历也有一定历史渊源。因为在明、清时期,小说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著作,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作者为了自己的名誉就会起一个笔名,这样方便隐藏身份。不过到了现代,小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学载体,但笔名依然没有消失,反而很多著

  • 古代有哪些武器是可以惩罚昏君和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

    有句老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古代的政治往往过于真实,皇帝要大臣们办事,不论是对还是错,都是由大臣一人所承受的,所以在外处事的时候难免会畏首畏尾。不仅要担心自己越权,更要担心自己是不是会影响皇帝心情,战战兢兢怎么可能完成任务?但是,所做所为都由皇上承担会不会好一些呢?这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