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

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07 更新时间:2023/12/9 15:41:06

为何古代公自称“孤”“寡”?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君王自称为“孤”、“寡人”。“寡人”更为常见。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古代王公

实际上,先秦时期这两个词通常作为 “王侯”的自称,而不是天子。

先说“孤”。“孤”本指幼年丧父(母)的人,成为有丧事之大国诸侯的自谦,或庶方小侯的自称。

《左传.庄公十一年》:“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

《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史记》、《汉书》文内未见有称孤,后汉时地方割据者僭用为自称。东汉曹操《让县城自明本志令》:“若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孤’本为诸侯之称,到了汉末及三国群雄之割据僭窃者开始自称为“孤”。

“寡”,少也。“寡人”,寡德之人也,也有

“寡德”、“寡君”,皆是先秦时期诸侯的谦称。《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这是诸侯对别国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这里是诸侯对本国臣民的谦称。秦始皇继位后曾使用一段时间寡人自称,后弃用,而自称为“朕”。 “寡人”汉以后出现较少,

“孤”的使用时间较长,魏晋之时流行为王公自称之辞。

为何古代王公自称“孤”“寡”?

传统观点认为,孤寡是王公自谦之称。古人称呼讲究礼貌,称人用尊称,自称则用谦称,称人以德,自称就以不德。

“孤”无父也,幼而无父曰孤,孤则人轻贱之。“寡”,少也,单独皆曰寡。如此,孤、寡两词皆有非常刻薄之色彩

。《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老子》四十二章又云:“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古代王公

此外,不榖、不德也是先秦时期王公使用的谦称。不榖即不善,不德即无德。先秦文献中,不榖出现的次数极少。

古代称谓文化发达,称谓的复杂反映出严格的尊卑秩序,以及古人对礼制的重视。而现代社会,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被打破,古人的称谓也渐渐湮没在历史文献中。优秀的历史剧受到大众的喜欢和追捧,但毕竟属于艺术创作。剧中人物称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观众不能以剧中情节为史实,随意乱用。

标签: 古代君王为何自称为何古代王公自称古装影视

更多文章

  •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甫,官军,河南,河北,赏析,杜甫,官军,河南,河北,赏析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由杜甫作于广德元年春天,那一年正月里作为安史之乱领导人之一的史朝义自尽,其下属将其斩首献于朝廷,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狂喜得手舞足蹈,于是这首七言诗歌便脱口而成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一共八句,诗的开头写的是杜甫初次听闻这个

  • 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随着,宫廷,历史,剧的,热播,一些

    随着宫廷历史剧的热播,一些剧中的人物称谓被广大观众模仿和运用,小学生在作文中自称“哀家”,可见影视作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深。但是,剧中的称谓词使用正确吗?人们的使用又规范吗?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哀家是后代戏曲小说中运用,并不存在于古代人际交往中。“哀家”的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是旧时戏曲中死

  • 嫦娥扮演者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嫦娥,扮演者,哪些,嫦娥,扮演者,哪些,较多,不同,月宫,戏

    嫦娥扮演者有哪些人嫦娥扮演者是比较多,在不同的月宫戏中,最经典的嫦娥奔月这出戏所选择的嫦娥扮演者更是不尽相同。当然每个嫦娥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嫦娥扮演者 陈红李欣汝所扮演的嫦娥,首先是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因为她之前曾经演过丑女无敌,所以在电视剧还没有上演时,她其实就已经很受人关注了,这也让人们对于

  • 常山赵子龙死在妻子绣花针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常山,龙死,妻子,绣花,之下,赵云,常山,真定,河北省,正定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在80多岁时,一天妻子给他洗澡时

  • 刘邦三次哭祭项羽 真心还是作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三次,哭祭,项羽,真心,还是,作秀,刘邦,因为,项羽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

  • 姜太公的故事: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太公,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公元前,1156年,约前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约前1017年),本名姜尚,别称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东海之滨,商末周初人。姜子牙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

  • 吕太后滥杀刘邦子孙因守活寡心理变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太后,太后,滥杀,刘邦,子孙,因守,活寡,心理,变态,汉高

    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优柔软弱,吕太后脾气阴鸷强悍,于是,吕太后实际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权力;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临朝称制八年,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她不像汉高祖那样成熟老到,而是以市井泼妇的大刀阔斧,操办汉室皇朝

  • 残杀功臣!刘邦夫妇为何会留下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残杀,功臣,刘邦,夫妇,为何,留下,张良,太祖,高皇帝,皇帝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登基以后,对手下的谋臣功臣们来了一次大清洗,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人不一样,他就是张良,这张良是一个大谋士,为刘邦立下盖世奇功,此人神机妙算,谋略过人,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婆

  • 刘备讨厌庞统什么原因 刘备用人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讨厌,庞统,什么,原因,用人,标准,是什么,说到,用人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 吕雉为什么会成蛇蝎:都是刘邦自作自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雉,为什么,会成,蛇蝎,都是,刘邦,自作自受,刘邦,比吕

    刘邦比吕雉大二十多岁,当时只是沛县一名小公务员,不仅爱喝酒,还很好色,而且,他还有个非婚生的大儿子刘肥。从择偶的角度看,刘邦完全算不上优秀,可吕太公却很满意,任凭吕雉的母亲怎么哭怎么劝,就是不改主意。吕雉也没有抗婚,而是乖乖地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婚后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对非己所生的刘肥也没有排斥、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