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非常讲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非常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64 更新时间:2024/2/8 11:54:00

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一个寒风阵阵的冬日,在宋国东边的萧国都城外,旌旗蔽空,号角鼓鸣,连攻数日的楚国大军遭遇了这年里最凛冽的大雪,楚庄王亲到军营慰问,“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什么是“纩”呢,其实就是“帛”,孟子说“五十非帛不暖”,“帛”是一种充填絮料,贵族之家往往将这种材料充填在衣服之内以保暖。

上古之世人们都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行走于山野丛林之间,就更别说穿什么衣服好看,无非是哪家猎人打了只老虎,批了件老虎皮,人们就觉得很是威武,要是哪一天穿了大象皮,就更是得意洋洋,那时候的人们对衣服的好看不好看,就是谁打了更大的禽兽。

史书有“黄帝,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说上古圣人因为穿了好衣服,而国家得到了好管理。《淮南子》称“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当黄帝时期有了机杼,衣裳的制作就越是精良了,人们审美就更加注重了。

到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穿衣服还形成了地域界限,比如中原人讲究的就是右衽,上衣大多是衣襟向右掩,而戎狄部族则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穿衣服的不同还成了区分不同族群的象征。诸侯列国的衣襟在丧服上则是左衽,《周礼》上说“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人活着的时候是用右手解衣带脱衣服,死了以后就把衣襟改为左侧覆盖,就是永远也不再脱衣服了。

衣服穿厚了就会臃肿,我们说要风度不要温度,说的就是爱美之人往往不愿穿多了衣服,春秋战国战乱年代那是没办法,长途奔袭,自南向北,若不穿厚点,要是不被敌军砍死,也要给冷死。但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人们爱美的心情,尤其是贵族们,当时有一种裘衣,是专门用珍贵的兽皮制作而成,贵族们还会在裘衣外外加一件外衣,以保护裘衣的毛色。孔子曾说:“缁衣,羔裘;素衣,魔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那时候的人们对如何穿衣服更为美观也非常重视,就是要父母长辈面前即便是太冷也不能穿衣服,所谓“寒不敢袭”,即是如此。朝臣们朝拜诸侯国君的时候,为了表达喜庆,穿在裘衣外面的时候外衣也要极尽奢侈和华丽,亦即所谓的“尽饰”,以表达对君主的尊重。

那时候穿衣服这个事情太过重要,诸侯贵族们甚至还以衣着打扮来分析国家发展,鲁国歌谣里有“公在乾侯,征褰与襦”,鲁国的老百姓都在讽刺鲁君穷得没有裤子穿。今天我们参加重要的活动,往往也都要穿的冠冕堂皇的,“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为稳固西方姬氏力量,与周人进行政治联姻,帝乙盛装出席,还在袖口部位作了上下垂的两块,跟我们今天戏曲服装里的水袖差不多。

孔子曾称赞自己的弟子仲由,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所谓“敝媪”,指破烂的旧丝绵。穿这种旧丝棉充盈的袍子,一般都是当时的平民。而孔子这样说仲由,说明当时的社会风俗就是看不起那些穿破烂衣服的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的质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中央强权亦出于控制地方势力的需要,会任命地方势力首领的亲人为京官,称任子,美命入侍。任子表面上

  • 夏朝的手工业有什么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史记。夏本纪》注引《集解》等书说,夏代“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共471年。《汉书。律历志》引《帝系》说,夏代历432年。大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共450年左右。夏朝时期的手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夏朝的主要活动地区在河南西部颖水上游和伊河、洛河下游及山西

  • 夏朝的农业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夏代,农业文明有较大的发展。《论语·泰伯》载禹“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服务农耕。其实水利技术的应用是黄河流域人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慢慢积累开发出来的,并非大禹一人所为。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酿造酒,夏后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文化中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

  • 夏朝为什么只传了两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禹建立了夏朝之后,夏朝一直崇尚勤俭节约,而到禹的儿子启继位以后,他靠着简单粗暴的杀人统治国家,而且荒淫无道,沉迷于酒色。导致启的儿子太康也是变本加厉,完全不理会朝政,只知贪图享乐。就有了太康失国的故事,了解一下为什么夏朝只传两代就面临了政权的更替呢?夏朝为什么只传了两代?早在启接掌帝位的时候,不但在

  • 姜子牙和关羽谁实力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牙被称为“武圣”是因为“神”,那段商周历史无法修复,留下的可参考资料很少,留下来的多为民间神话传说。中国历史上,被承认的武圣有三位。第一位,姜子牙,从南宋以前,姜子牙牢牢占据武圣的位置,没有之一,大概持续2200年左右。第二位,岳飞,从南宋到清朝,在武圣的位置上坐了550年。第三位,关羽,从清朝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妇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司母辛鼎即是她的用器。

  •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

  • 姬发与纣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时,有一年夏天,西伯侯姬发准备联合各路诸侯起兵伐纣,可是人心不齐。姬发决定做一口天下最大的鼎,以彰显自己的实力,然后召集天下诸侯会盟,对鼎盟誓,把观望派拉到自己这边来。当时,鼎是一种非常高贵神圣的器物,做鼎的人,也备受尊敬。有一个叫武英的人,就是一个做鼎的高手。姬发找到武英,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84年,烽烟再起。燕国乐毅担任远征军总司令,准备攻打齐国,一雪前耻。而赵国也任命乐毅兼任赵国宰相,秦王国派大军支持乐毅,同时魏韩两国一起,共组成了五国联军,乐毅担任联军总指挥,以泰山压顶之势压向齐国。齐王田地当然不会坐等失败,他征召全国武将部队,可是结果却打得大败。最终,齐国占领的原宋国领土

  • 牧野之战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战役,在优秀的将领的带领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为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过一些战争的胜利,为后期建立新的王朝打下了基础,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吧。牧野之战,在史上又被为称武王伐纣,是当时周武王联军与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