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和尚的几名话就能影响明朝的历史走向吗?

一个和尚的几名话就能影响明朝的历史走向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9 更新时间:2023/12/29 4:02:27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夺来的,靠的是以“清君侧”(讨伐皇帝身边的奸臣)为借口发动的“靖难之役”。在民间的语境中,明成祖朱棣能登上皇帝宝座,靠的全是一个和尚。

这和尚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道衍和尚。道衍和尚俗家姓姚,朱棣做皇帝之后赐名姚广孝,又封他为太子少师,世称“姚少师”。在普通百姓,甚至很多官员的心中,这位“姚少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医药明算卜,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朱棣这个篡位之君,是靠着这位神人的帮助才能坐稳皇帝宝座的。

朱棣在北京做藩王的时候,面对即将被侄子朱允炆削藩的严酷局面,还在犹豫是否要起兵夺位,毕竟是造反,名不正言不顺。

有一天,道衍和尚离开驻锡的寺庙来到朱棣的燕王府上,冬天的北京城冷极了,朱棣见到窗外的冰柱,随口出了一个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这上联是个拆字联,“冰”字右边是“水”,左边有两点,所以,“水”字加上点才是“冰”,而另一方面,流动的水要达到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结冰,这个上联出的可谓巧妙至极,由此也能看出朱棣在文化上的修养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不通文墨的马上皇帝。

没想到,道衍和尚听了上联,略加思索,马上对了一个下联,“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朱棣听了,先是一笑,紧接着一惊,继而又是一喜。道衍和尚这对联对的工整,“王”字出头一点便是“主”,对上加点成“冰”的“水”字,可谓严丝合缝,而道衍和尚文思巧妙,立马就对上了朱棣的上联,朱棣自然赞许地一笑。可是,往深了一想,朱棣大惊,这道衍和尚的下联,分明是让自己起兵造反,去夺皇位啊!不过,再仔细一想,朱棣又心下暗喜,这道衍和尚是铁了心跟着自己干的,得了这位神人的辅佐,天下何愁不定啊。

不过,朱棣嘴上还是对道衍和尚说:“不许胡说,这可是造反的事!况且,当今天下太平,皇上(建文帝)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正是民心所向,就算起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言下之意,就是告诉道衍和尚,我有起兵的想法,可是民心不可违,不然我早就起兵了。

道衍和尚急中生智,告诉朱棣说:“我略懂一些卜卦之事,我看到天命在燕王您这一边。道衍我不懂民心,只知道天命。您燕王是天命所归,民心不可违,难道天命可违吗?”

朱棣虽然嘴上还是一个劲儿地让道衍和尚不得胡说,却没有丝毫责备他的意思,因为内心已经十分认同道衍和尚的说法了。

帝有人说,早在朱棣刚就藩北平不久的时候,他就和道衍和尚相互勾结在一起,觊觎皇位了。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去世,由于马皇后的贤德,朱元璋与下面的各位王爷都十分悲痛,那些已经在首都以外就藩的王爷,大多请了一位得道高僧,在当地的寺院诵经念佛,追荐马皇后。据说,道衍和尚第一次见朱棣,就觉得朱棣是人中龙凤,相貌贵不可言,于是主动去了朱棣所在的北京,名为诵经,实则与朱棣筹划夺位之事。

这说法略显荒唐,朱棣当时二十出头,就藩北平刚刚两年多一点,根基尚浅,在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威望。而当时朱元璋正值壮年,威望、精力都在顶端,并且朱棣的大哥——太子朱标、二哥、三哥都在世,哪一个不是比他更有影响力的人物,要说朱棣那时就有夺位的想法,恐怕借他个胆子他都未必敢。

不过后来,朱棣的大哥、二哥、三哥相继去世,朱元璋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这下,威望、实力的对比就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朱允炆刚二十出头,没有任何治国的经验和威望,而朱棣就藩北平将近二十年,亲自带兵远征漠北,在北方的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标签: 一个和尚几名就能影响明朝历史走向众所周知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档案被毁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和,西洋,目的,是什么,档案,毁之,郑和,西洋,推动,我国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可信性较高的观点。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

  • 揭故宫中唯一不住人的一座宫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故,宫中,唯一,不住,人的,一座,宫殿,谈到,后妃,有所

    谈到住,帝后妃嫔,各有所主。照理论上说,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太后住养心殿之西的慈宁宫,太上皇则住“东六宫”之东的宁寿宫,妃嫔则住坤宁宫左右的“东西六宫”,即所谓“掖庭”。但实际情形未必如此。先说帝后。坤宁宫之所以不能住人,已如前述;乾清宫自世宗以后,除了穆宗因为负气,曾在此独宿以外,其他诸帝

  • 丰绅殷德为什么没和和珅一起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丰绅,殷德,为什么,和和,一起,被杀,丰绅,殷德,为什么,被

    丰绅殷德为什么没被杀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和家是倍受皇帝恩宠,和珅位高权重,风光无限。许多官员和地方小吏对和珅是又气又恨,然而表面上却不敢说什么,当然也有一些人阿谀奉承,积极巴结。丰绅殷德扮演者沙溢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和家在乾隆时期那时无限风光,可到了嘉庆皇帝执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家被抄

  • 说好的淳朴呢?原来古人也很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好的,淳朴,原来,人也,我们,现代,社会,确实,开放,尤其是

    我们现代社会确实很开放,尤其是性开放,因此小伙伴们都以为古人很传统,很纯洁。你也这么认为么?No no no,事实远非如此哦!1、古人怎么看待“断袖之癖”和“磨镜之恋”现代还有很多人对于“断袖之癖”的存在不予认同,然而古代对于此甚至可以记入史书。西汉时,董贤长的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哀帝对他日益宠爱,

  • 诸葛亮为什么要娶丑女做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丑女,妻子,诸葛亮的,诸葛,亮的,传奇故事

    诸葛亮的传奇故事相信是属于家喻户晓的类型,他是智慧的化身,是贤臣的化身,是帮助刘备共图大业的一位大功臣。那么关于诸葛亮的感情你了解多少呢?相传历史诸葛亮的妻子非常的丑,是真的吗?诸葛亮妻子黄月英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了一位“瘦

  • 徐福为什么要东渡 徐福东渡后成为了日本天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福,为什么,东渡,后成,为了,日本,天皇,徐福,只是,秦国

    徐福只是秦国的一个普通的方士,他是普通的秦国子民,却又做出了不凡的事。从修仙到求仙,他都像是笼罩在蓬勃仙山周围的迷雾,既朦胧又缥缈,像是秦国一个解不开的谜,略带神秘色彩的个人经历,也为秦国的这段历史增添了不少神话的色彩。在历史上多有对徐福的谈论,关于徐福为什么会想到要东渡?是有人支持还是完全是个人的

  • 这位可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人 他死后仅六年大明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这位,可能,挽救,明王朝,死后,六年,大明,崇祯,一年,16

    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十一日,面对着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面对着残破的高阳城,背负着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满门百余人战死的伤痛,一个七十六岁高龄的白发老人,在清军的簇拥下,跪拜了他为之倾尽一生的朝廷之后,壮烈的自缢而亡。他的忠义,连多尔衮都为之动容,这个老人是谁?他就是让清朝

  • 玄奘的真实身世 玄奘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奘,真实,身世,怎么,死的,玄奘,身世,说起,大家,都不

    玄奘的身世说起玄奘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那么真想《西游记》演的那样,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后被人杀死在河里,抢占了他的母亲并冒充他父亲的名字去做官了呢?当然电视剧中是和历史上的玄奘是有差距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玄奘的身世吧。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雕像玄奘没出家之前是姓陈的

  • 史可法殉难之谜:下落为何是一个千古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史可法,殉难,之谜,下落,为何,一个,千古,谜案,扬州,城破

    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二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史可法,

  • 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出土

    出土的汉代面条 资料图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