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朝灭亡跟白撒有什么关系 白撒是个怎么样的人?

金朝灭亡跟白撒有什么关系 白撒是个怎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59 更新时间:2024/1/28 2:51:24

一个朝覆没的同时,会诞生很多力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也往往会滋生出更多的误国奸臣。金国的灭亡,很多人便把它和白撒这个名字联系到一起。

《金史》载:“内族白撒,名承裔,末帝承麟之兄也,系出世祖诸孙。”

白撒自幼为奉御,累官知临洮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等职,多次参与对和西夏的战争,担负金国西部防御几十年,依靠许多得力的下属,同时也是宋和西夏处于比金更腐朽的时期,因此能够多次击败宋和西夏军,这些功劳也成了他日后晋升,直至宰相要职的资本。

白撒本性怯懦无能,独具仪表,性格刚愎、贪婪,尤其独断专行。曾厌恶官厨做的菜不可口,经常让自己的大厨随行。而且他识字不多,但奸猾狡黠有,来往官府书簿册和行政措施、法令等,他一看就会。善于空谈、议论、耍小聪明,尤其对搜刮钱财有特殊的喜好。

由于白撒善于揣摩上意,于是渐受重用。位居要职后,他在汴京的西城盖了巨宅,规模堪与皇宫相媲美。里面的奴婢有数百人,全部穿着金丝绣的衣服,即使府中的奴隶,每月拿的例钱也比国家高级将领多,但他仍然觉得不满足。皇上曾经派使者去责问他:“你热心囤积个人家产,难道没有收复黄河以北被蒙古攻占的失地的打算吗?”白撒却毫不悔悟。

金军北渡攻击蒙古军时,沿河的居民全部吓得躲到洞穴里去,后来看到蒲察官奴的军队号令严明,对居民也抚慰有加,秋毫无犯,于是居民们都回归家园。然而,随后经过的白撒军则到处剽掠,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所过之处哀鸿遍野,他的部下甚至把活人抓来吃掉,有的一餐花费数十金还不够。

金军在三峰山和钧州遭受严重失败后,汴京直接面临着蒙古大军的攻击。

正大五年(1228),哀宗紧急召完颜白撒还朝,官拜尚书右丞,后又任平章政事,指望他临危受命,能够有所作为。

事实上,白撒贪怯无能,刚愎自用,根本无法做到团结同僚,共抗大敌。

开兴元年(1232)正月,蒙古兵长途奔袭汴京。令史杨居仁请求乘蒙古军远道而来,出兵攻其不备。白撒不听,派遣完颜麻斤出等率部众万人开短堤,决河水,以守汴京。可惜工程还没完成,蒙古骑兵就已攻到。麻斤出等被杀得措手不及,当场战死,修河壮丁逃回的不足300人。

汴京被围,城中空虚。驻军还不满4万。由于汴京是大城,城周120里,这些兵根本不足以遍守各城口。于是白撒召集了在京军官和防城有功者,共计100多人,都任命为将领,领兵守城。又集结京东西沿河旧屯和卫州迁来的义军约4万人,募集壮丁6万人,分守四面城墙。二月,又征募京师民军20万,分别归各将领统帅。七拼八凑后,基本构建起汴京的防御体系。

后来蒙古军接受金国的议和,但仍留一支军队积极作进攻的准备,沿着汴京的护城河设置木栅等工事,并用柴草填塞护城河。白撒等主帅因正在与蒙古议和,不敢出兵,在城上坐视蒙古军备战。军民愤怒,要求出兵而不可得。

蒙古军最终还是汴京城发动进攻。哀宗命大臣分守四城。白撒守西南角。招募壮士千人,打算从地道出城,渡过护城河,烧毁蒙古军的炮座。约定在城上悬红灯为记号,被蒙古军发觉而失败。又放纸鸢,企图送文书招降蒙古军中的金人。士兵纷纷议论说:“前天点纸灯,今天放纸鸢,宰相靠这个,退敌兵恐怕难了。”

白撒守城的西南,受到猛烈攻击时,望楼上的竹帘被打坏了。白撒于是叫下属弄竹子来修补。下属到处找不到竹子,白撒大怒,要斩他。员外郎张衮附耳对下属说:“钱多好办事,不去白撒平章政事的府里去问问。”下属赶紧带着300两金子到白撒府中,贿赂他的家僮,果然弄到了竹子。可见在这种时候,白撒惦记的还是中饱私囊。

虽然将帅怯懦无能,但是蒙古军的暴虐人所共睹,守城军民人人激昂,奋勇抵抗。蒙古速不台见汴京城难以攻克,就推说:“已在讲和,还相攻么?”于是领兵退去。

蒙古兵退后,大臣们纷纷议论,要求罢免白撒。白撒自己也感到不安,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哀宗被迫罢去白撒平章政事。军士恨他不战误国,扬言要杀他。白撒吓得一天数次搬家避祸。

后汴京粮尽兵疲,哀宗仓皇出逃,命白撒进攻卫州,夺取其中的粮食。结果白撒磨磨蹭蹭,自蒲城出发,花了8天时间,才到卫州城下。围攻卫州时,又准备不足,缺少攻具,把枪杆接起来当云梯用。守军看到这种情形,知道金兵没什么作为,守得更加严密。连攻3日,徒劳无功。

蒙古派大兵来援,白撒弃军逃跑。这时,哀宗在蒲城东三十里。白撒赶到,仓皇对哀宗说:“现在我军已溃,蒙古兵近在堤外,请赶快前往归德。”哀宗在深夜四更匆忙乘船出逃,侍卫都还不知道。

次日,金军得知哀宗连夜逃走,更加没有斗志,相继溃散。白撒收聚溃兵2万到归德,哀宗把攻卫之败,归罪于他,下狱7日,饿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末名将郭虾蟆:郭虾蟆的历史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国最后一座城池的守卫者郭虾蟆,其善射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可谓彪炳史册,功照千秋。郭虾蟆(1192~1236),会州(今甘肃靖远南)人,一说名郭斌。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1217),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

  • 如何评价完颜承晖 完颜承晖为何选择以死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完颜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从小勤奋好学,贯通经史。承晖出身富贵,但没有沾染贵族子弟的不良习气。他的居室整洁、朴素,经常悬挂着宋朝司马光、苏轼的画像。他常说:“我以司马先生为师,与苏公为友。”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敬重承晖年少有为,与之成为忘年交。如果一直生长在盛世,完颜承晖很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坛人物

  • 金朝末期两大权臣胡沙虎与高琪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章宗死后,没有子嗣,他的叔父完颜永济继承了大统。是为卫绍王。卫绍王在位仅6年,便被权臣胡沙虎杀害。至此,金国的7位皇帝中,被逆臣、权臣擅杀的已有3位。权臣、谋逆者,为金国后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埋下了隐患,也加速了金国的灭亡。胡沙虎,汉名纥石烈执中。金世宗大定年间,陆续做过太子护卫、太子仆丞,鹰坊直长等官

  • 金朝崔立为人怎么样 崔立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运昌盛之时,政体完备,有能有德的人被选拔出来,掌握国家的命脉,奸佞之徒无所用其技;国势衰退后,英才凋零,奸邪凶残之人就有机会窃取高位,祸国殃民,进而加速一个国家的灭亡。金国末期,以市井无赖混至京城防御主帅的崔立,凭借手握重兵之机作乱,窃据高位,并拱手将汴京献给了蒙古军。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

  • 金朝有哪些留名历史的帝后 她们各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代帝后,大多都有氏而无名,然而自金太祖立国,除一二人之参权乱政后,多有母仪天下之能,匡扶君主之才。尤其是世宗昭德皇后、宣宗明惠皇后,可以称得上是金代贤后的典范了。金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1149),名不详。熙宗即位,册为贵妃,后晋为皇后,生皇子济安,不久夭折。熙宗在位的时候,大臣宗弼、宗翰、宗幹

  • 完颜亮弑君杀母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朝历史上,海陵王完颜亮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君主。《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说他是“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把他说成是个一塌糊涂的残酷君主。清朝有个叫赵翼的著名史学家说完颜亮“兼齐文宣、隋炀帝之恶而过之”。齐文宣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以好杀淫乱出名;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一生穷奢极欲,最后将好端

  • 耶律大石:孤独的苍鹰翱翔西域难回故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耶律大石的介绍耶律大石(1087-1143,一说1094-1143),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为西辽的创立者。1115年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

  • 述律平:以断腕殉夫的狠辣辽国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述律平的介绍述律平(879年-953年),字月里朵,回鹘述律部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果断有智谋,多权变。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后,尊号“地皇后”。神册元年(916年),加号“应天大明地皇后”,史称辽应天后。应历三年(953年),去世,时年七十五,陪同耶律阿保机合葬于祖陵,谥号淳钦皇后。述律太后断腕的

  • 辽国的燕京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燕京是辽国的都城,那么历史上的燕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燕京简介辽朝的燕京,指现在的北京。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及在一些古籍中、文学小说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

  • 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灭亡大辽的金朝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举兵反辽早期女真族分为几十个不相统属的部落,完颜氏在女真诸部中地位并不突出。至乌古乃任完颜部长时,完颜氏发展成为强大的部落,并征服和联合十几个部族组成部落联盟。乌古乃成为部落联盟长,并被辽授予节度使称号。乌古乃利用辽朝的支持,加紧进行统一女真各部的活动。乌古乃死后,其子劾里钵继任联盟长。劾里钵与其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