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哪两种死刑要经过皇帝批准?

中国古代哪两种死刑要经过皇帝批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31 更新时间:2024/1/19 8:52:06

导读: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在汉代,死刑复核制度处于萌芽阶段,是皇帝为了慎重决定高的生死才出现的。只有年薪二千石以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

-

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由于死刑的严厉性它的不可挽回性,凡属法制明的国度,对死刑的适用都极为慎重。在现代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拥有死刑复核权。那么在中国古代,被判了死刑是否可以得到复核呢?中国古代法律对于刑罚执行也有严密的制度规定。至少从汉朝开始,死刑判决都要经过皇帝的批准才可执行,即所谓“报囚”。

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包括死刑复核和死刑复奏。死刑复核是指对那些拟判定为死刑的案件,先由国家有关部门复查,然后,在最终定判之前报请皇帝裁定。而死刑复奏则是指对已判定死刑的案件,在行刑之前必须再次奏请皇帝进行核准。

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北魏,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在汉代,死刑复核制度处于萌芽阶段,是皇帝为了慎重决定高官的生死才出现的。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

因此,汉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只适用于范围内,仅是对部分案件进行复核,并没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死刑案件都普遍适用。在汉代,死刑能否得到复核,需要看官员的品级。

魏晋南北朝,死刑复核制逐步确立。《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俱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漱报,乃施行。”

隋朝时,死刑三复奏制度才正式确立,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因每起死刑案件要复奏三次,故称“三复奏”。《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即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

唐朝时,宗完善了这一制度,规定了“三复奏”和“五复奏”两种,即地方的死刑案件适用“三复奏”,京师的死刑案件适用“五复奏”。法官员不奏而擅刑者,要受刑事处罚。《唐六典·刑部》记载,对刑杀之人,死前一天允许复奏两次,执行死刑当日仍可复奏一次,尽量避免错杀无辜。

后来,唐太宗为了避免错杀人,又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更改为“五复奏”,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日当天三复奏。但因古代交通不够发达,地方离京城远近不一,都实施“五复奏”不太现实,于是唐太宗又规定地方适用三复奏,京师实行五复奏。

但对犯有“恶逆”(即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以上罪者,以及身为贱民的部曲、婢犯杀人罪者,则实行一复奏后,就可动用死刑。唐朝确立的死刑复核制度,一直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用。

明清时期的死刑,分为立决(立即执行)和秋后决(秋后执行)两种形式。清律称前者为“斩立决”、“绞立决”,后者为“斩监候”、“绞监候”。凡是性质特别严重的死刑案件,如谋反、大逆、谋叛及杀人、强盗罪中之严重者,要立决,一般死刑则待秋后决。

古代绞刑(清代绘)

这两种死刑都要经过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的审核批准。对于立决的死刑案件,一般先经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再送大理寺审允,而后三法司会奏皇帝最后核准。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明朝建立了朝审制度加以审核。朝审是天顺二年下诏,三年开始实行,且从此“永为定例”,“每岁霜降后”进行,“历朝遵行”,所以史称“朝审始于天顺三年”,成为对秋后处决重囚法定的每年必行的制度。

清朝在明代的基础上实行秋审和朝审两种复核制度,凡斩监候和绞监候的案件,都要经过秋审、朝审。秋审是审核地方各省所判的监候案件,朝审是审核刑部所判的监候案件。

标签: 中国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女人为什么“不能穿内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

    导读: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ld

  • 在古代被判流放,一般会被流放到哪里?多地如今已是发达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流放

    在古代被判流放,一般会被流放到哪里?多地如今已是发达地区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有的流放之刑,是将罪犯发送到物质、文化多相对落后而又极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古人都有乡土情结,远离故土和家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罪犯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所以流放又被称为惩罚力度仅次于死刑的刑罚。那么在古代,被判了流放之刑后

  • 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让乾隆如此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香妃

    在乾隆帝眼里,香妃是天外来客,是异域珍宝。她身上特有的香气,更是人间奇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等到她站在自己的面前时,见惯了天下美色的皇帝,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她带着天山的秀色,带着异城的风情,亭亭玉立,似天山上盛开的雪莲,又如草原上怒放的野花,端庄高贵而又娇艳无华。从她身上飘来的阵阵香气,如平静

  • 皇帝选妃侍寝十大独门绝活:场面不堪入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侍寝

    从各种后宫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皇上的佳丽三千争宠斗艳可谓是勾心斗角,没完没了。那么,古代皇帝如何选妃侍寝的呢?下面,小编就从古代侍寝文化为你揭秘侍寝制度,一起看看吧!1、【“羊车望幸”法】 来源:“羊车望幸”的发明者是晋武帝司马炎同志。史载司马炎后宫

  • 中国古代纳妾制度: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古代男子如何纳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纳妾

    中国古代可以三妻四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古代男子如何纳妾?妾的地位是怎样的?男子可以随便纳妾吗?纳妾需要经过谁的同意? 在中国,妾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时期。以后,随着阶级名分制越来越趋向规范、严格,作为夫妻关系中妾的奴属地位更加固定化。一直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西方的新

  • 百团大战五大谜题:为何无中央军委批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百团大战

    具体到百团大战,聂荣臻说:“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朱、彭、左7月22日下达的《战役预备命令》已经是“命令”,表

  • 希特勒“卐”与佛教“卍”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希特勒

    揭秘希特勒“卐”与佛教“卍”的区别! 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

  • 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为何没能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贵妃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说哪个皇帝的女人最有知名度,曾经"回头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当然,杨玉环的知名度是来自与她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但为何就是这么一位让皇帝喜欢得不得了的女人,偏偏就当不了皇后,而至死都只是一个贵妃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

  • 帝师张居正之死:明神宗为何清算已死的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事件:张居正死后极惨,不但被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险遭鞭尸,连家人都未幸免。 张居正,明朝万历间内阁首辅。梁启超说其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朱翊钧(明神宗)登基后,因年幼,不能亲政,张居正把持朝政,功高盖主

  • 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都是郑贵妃指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郑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她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强人,野心勃勃,为达到总揽大权的目的不择手段,诡计多端。她搅得朝廷内外不得安宁,腐败堕落,人心涣散;她搅得万历江山危在旦夕,致使万历一朝宫廷斗争波澜起伏,成为明末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她可谓是活跃于万历一朝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