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密:隋朝北伐高句丽的真正原因

揭密:隋朝北伐高句丽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3/12/26 13:05:08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非要灭掉高句丽,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当时最强大的突厥帝国,这是一个庞大的不亚于匈奴的国家,基本上北方国家都是其盟友,想要搞掉突厥,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先搞掉其周边的小国,而高句丽号称有50万中国人,所以,即使高句丽求派出使者隋炀帝也没有停战,继续执行武力解决高句丽震慑北方国家的战略。今天我们来说一下隋朝北伐高句丽的真正原因。

其实隋炀帝要灭掉高句丽,是因为当时最强大的突厥帝国,这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但想要灭掉突厥,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先杀鸡给猴看,而高句丽号称有50万中国人,所以,即使高句丽求和派出使者隋炀帝也没有停战,继续执行武力解决高句丽震慑北方国家的战略

但是从战略上来看是正确的事情,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上却变成了最大的错误

当时水稻主产地是河南和江浙,连河北的北边一带都无法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所有的物资都需要用运河从中原运到辽东地区,路途遥远,路上的消耗就高达80%。

所以隋炀帝犯了急功近利的大忌,在如此不利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他急于求成要求出兵3年即解决高句丽,其中路上就需要约一年半,也就是一年半之内就击破高句丽,为了一战灭掉高句丽采取了重锤砸核桃的做法,出兵50万,最远的军队要从浙江杭州开拔达到辽东已经是一个春秋了。

隋炀帝三次攻击高句丽,第一次就给高句丽重创导致高句丽国内经济一落千丈,但隋炀帝认为需要彻底消灭之,于是发动第二次东征,第二次高句丽采取诱敌深入重点设防的办法,而隋炀帝亲征为了面子又拒绝从海路发动突袭一定要从陆路突破防线,结果打成胶着状态,最后严冬降临全军后撤的过程中溃散,战场上战死大约几千人,而溃散时竟然损失了20多万人。。

第三次东征时,国内已经发生叛乱,但隋炀帝非要灭掉高句丽然后回师讨平叛乱,这样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不稳定的后方,最后100万人征高句丽,只有大约几万人抵达辽东地区,随后国内全面叛乱,隋炀帝退保扬州,100万征夫全部溃散,一部分抵达辽东地区的军队被隔绝在偏远地区自立为,小说里罗家将就是这个原型演绎而来

纵观整个隋炀帝的决策,决策本身非睿智,战略层面的部署非常的正确,但是在战术层面和局部问题的态度上过于追求皇帝的面子追求胜利大于害怕失败,急于求成好大喜功

本来大运河只挖到洛阳,没什么问题,中间也有不少河道可以利用,但是为了征高句丽临时决定将大运河一直挖到黄河北方,又为了东征临时修造北京的临时总指挥部沿途还令居民义务劳动只付出来运输的费用而没有考虑回程的费用导致民间苦不堪言,此时的隋炀帝只有靠战场上取得胜利才能稳定局面但战场上又考虑自己的面子强攻猛打遭到失败

隋炀帝仅仅是为了征高句丽这样的小国就导致国家灭亡自身败死,说明再高明的策略也需要按照客观实际去施行,任事情都不能从计划到过程到结果都按自身的主观想法去进行,假如隋炀帝有一半的事情不考虑自己的面子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出决定,那么至少隋朝不会灭亡

而且唐朝就是走的隋朝的路子,但是唐朝将隋朝的战略路线的时间节点拉长进行,屡次只出兵3万人发动局部战争不停地骚扰削弱高句丽的国力,最终,高句丽被新罗灭掉,而突厥内部也发生变动,唐朝成功地灭掉了隋朝一直都没有灭掉的这两个国家,但是因为隋朝的挫败致使中国浪费了50年的时间才灭掉高句丽,所以间接的导致吐蕃顺利地崛起,成为与唐朝,拉伯帝国并列世界前三的强大国家。

标签: 揭密隋朝北伐高句丽真正原因很多人都不理解

更多文章

  • 刘秀的爱情故事 娶妻当得阴丽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秀,爱情故事,娶妻,当得,丽华,汉光,武帝,刘秀,还没有

    汉光武帝刘秀还没有起兵打天下之前,曾经到过新野,听说阴君有个女儿名叫阴丽华,长得美貌无双。刘秀虽然没有见到过,却从心眼里喜欢她,总是念念不忘。他后来到长安,见到执金吾(掌管京师卫戍的武官)出行时车骑随从之盛,不由感慨说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他后来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县南),一心想

  • 争霸东北亚 大唐帝国的百济攻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争霸,东北亚,大唐,帝国,百济,攻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西晋帝国崩塌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分裂与阵痛,中原大地终于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迎来了统一,隋唐时代赫然来临。中原王朝历来的规律就是一旦内部统一,国力强盛的话,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向边疆地区扩张(北宋受限于自身实力属于例外)。扩张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及

  • 尉迟恭黑白夫人是如何相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尉迟,黑白,夫人,如何,相识,尉迟,虽然,长得,比较,尽管如

    尉迟恭虽然长得比较黑,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是黑白夫人。而且尉迟恭的艳福的确是不浅,在娶亲的过程中,一次就娶了两位夫人—黑夫人和白夫人。这一故事在当时秦王李世民的军营中,也一时被传为佳话。说起尉迟恭和黑白夫人的相识,其实倒可以称得上是尉迟恭一见钟情。黑白夫人剧照在秦王李世民与

  • 冉闵简介 冉闵杀尽胡人是否为真他杀了多少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冉闵,简介,杀尽,胡人,是否,为真,他杀,多少,冉闵出,现在

    冉闵出现在人们的眼中是因为他的一篇《杀胡令》,文中提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描写的大量胡人屠杀、吃人的行径让人感到震惊,但

  • 巧合还是蓄意?揭秦亡三件怪事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巧合,还是,蓄意,揭秦,三件,怪事,真相,沙丘,我国,春秋战

    沙丘,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境内的古地名,在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境内。在中国历史上,沙丘这个地方曾发生过两次影响历史进程的政变: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导致王子争权,结果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另一次是本文将要重点谈到的政变,此次政变发生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

  • 宋太宗和开卷有益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太宗,开卷有益,故事,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文臣,李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

  • 揭秘文殊广法天尊为什么要入佛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揭秘,文殊广,天尊,为什么,佛门,文殊广,天尊,为何,佛门

    文殊广法天尊为何入佛门文殊广法天尊,其实是在《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说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他是阐教之中的十二金仙的其中一位。文殊广法天尊的道场是在五龙山的云霄洞之中。他的弟子是托塔李天王的大儿子——金吒,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是遁龙柱,还有七宝金莲等这些神物。文殊广法天尊像按照《封神演义》书中所述,

  • 乾隆用它擦屁股太奢侈 太监不舍得洗干净做窗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用它,擦屁股,奢侈,太监,舍得,干净,窗帘,古时候,厕

    古时候上厕所可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的,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卫生纸来擦屁股,那时候的纸质品可是很贵的,那么古人要用什么东西擦屁股呢?据说在三国时期,曹操就给魏军士兵们每人发一块兽皮,专门用来擦屁股,到了就用木头片或者竹片来刮屁股,感觉好痛的说。后来到了元朝,这纸张就不会那么贵了,就开始流行用纸差屁股。在《元史

  • 曹嵩是太监吗 陶谦为什么要杀曹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嵩,太监,陶谦,为什么,杀曹,曹嵩,太监,曹腾,养子,那么

    曹嵩是太监吗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那么就有人会问曹嵩是太监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曹嵩是太监,那么曹操是从何而来呢?难道曹操也是养子吗?难道曹操的那些兄弟都是养子么?显然,曹嵩不是太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魏太帝曹嵩画像曹嵩,出自毫州曹氏一族,当时的曹氏一族和夏侯族是毫州最大的两个家族,但是也仅限于在毫

  • 中国的历史上死得最冤的七大将领 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七大,将领,令人,扼腕叹息,经常

    经常看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往往那些在沙场上正杀四方功高盖主的将领,最后的结局并不会太好,他们往往都会被掌权者找各种理由或杀害或降职流放。历史事实中,那些骁勇战将们的结局,也并没有多好,看看下面这些历朝历代的能人善将 ,最终都不得善终,非常可惜。1、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末很出名的战将,军功赫赫。在清军南下进